買房的,建議你再等等

上個月幾乎是同一天,南京、天津、三亞三個房價都在全國前十的城市,傳來了限購政策放開的消息。



如南京六合區,從10月15日開始取消了兩年社保的限制,有大專學歷即可買房。



就在同一天,天津的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中關村科技城,對沒有天津戶口且在天津沒有房子的職工,買房無需提供社保證明。



三亞也不甘落後,只要是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加海南工作證明,即可買房無需落戶,不用個稅或社保證明,直接網籤,以家庭為單位,可買一套住房。



瞬間金姐的朋友圈被刷屏了,中介的小哥哥小姐姐們瘋狂轉發:二三線城市還是依賴地產的,這波買房機會可能是未來唯一一次,買到就是賺到。



現在不買房十年後更買不起,你與中產階級額僅僅差這一次上車的機會。



買房的,建議你再等等



那麼這次放開限購真是徹底放開了嗎?房價是不是要就此大漲?到底要不要買房?金姐給你說道說道。



這次政策不論真相如何,地方政府屢次試探性的“鬆綁”,都能引發不少轟動。尤其是朋友圈的中介和房產銷售,放鬆限購的消息一出就立馬瘋轉,恨不得挨家挨戶敲門廣而告之。這點真是看出地產影響國民之深。



政策效果如何不知道,但是中介的宣傳加上媒體的渲染,對樓市成交肯定有促進作用。



首先這些城市為什麼放開限購?



網上有不少輿論認為:地方政府降低落戶門檻,可能是因為樓市扛不住了,要託市。尤其是,三四五六線城市,急需大量人來接盤。



那麼,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眾所周知,今年的“730新政”對2019年下半年樓市進行定調。其中,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充分表明了國家對樓市的態度。



“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是調控的全面要求。這意味著,樓市不能大漲,也不能大跌。



所以國家政策定調下地方不可能去託市,這麼多地方的政策鬆綁其實說白了搶產業,也附帶搶人才。



21世紀,人才最貴。只要有了人,什麼問題都能解決。對於城市來說,人才更是其發展的核心資源。



最近幾年隨著中國勞動人口供給不再呈現井噴式增長,各個城市、尤其是二三線城市在吸引人口上使出渾身解數,購房便利就是其中的一個條件。而南京、天津、三亞等城市,都早早地參與了這場“引人大戰”。



過去幾年中,包括杭州、西安等地都對新落戶人口給予包括戶口、住房補貼等各種優惠,而這些城市也確實成為了引人大戰中的勝者。最典型的當屬西安。根據2019年西安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全年西安落戶人口80萬,引進培養各類人才38.6萬人。



但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下,此舉並不等於直接的限購政策鬆綁,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維持房價穩定的靈活調控政策——儘管客觀上確有鬆綁效應。



買房的,建議你再等等



那這些變相放鬆限購的政策實施後房地產是不是一定大漲呢?



以往,這些買房鬆綁的政策之所以能夠奏效,那是因為本身房地產市場就處於處於上行期間。



但現在不一樣了,隨著“房住不炒”的逐步落實,最為關鍵的是經過前幾年土地供應量的放開,房價逐步企穩,不少地方甚至出現了回落現象。如此,僅僅放開限購就讓房價大漲還是很難的?



並且這些城市放開限購的區域都是屬於偏遠地帶,無論是工作機會還是公共服務,都和主城區不可同日而語。



未來一個城市的發展除了人口還有最重要的就是產業!



比如天津唯一一次大幅上漲也是受國家去庫存帶動從2016初開始一直持續至2017年中,隨後317新政出臺天津房價開始了緩慢的回落至今2年仍未扭轉。中間2018年天津放開人才落戶吸引了一些炒作帶動房價上漲不過很快就熄火了。這就是因為天津作為北方的二線大城市經濟不溫不火一直不溫不火,說白了經濟不行。



天津這次放開限購很明顯就是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就是搶北京不要的產業順帶搶人,主要在搶產業。



因為從根本看人口及產業支撐,才是決定一個城市房價的最根本因素。沒有經濟的支撐,收入上不去,人口也沒有大幅增加,房價很難持續大幅上漲。



最近各大新聞報道的熱點再次讓我們看到來了這點,二三線經濟產業不怎麼發達的城市,買房的人減少,很多房企為了維持業績不得不開始大甩賣,內部強制認購。

融創天津公司於10月17日晚組織會議通過決策:啟動員工自購及全員泛營銷,衝擊全年任務,堅決進行資源“換倉”計劃。

具體政策如下:



1. 融創非合資項目全部執行住宅產品8-8.5折,商辦產品6-7折,車位5折。



2. 住宅產品員工自購2019年底前款齊享受8折,分期付款8.5折,一次性購房可享受半年後更名一次。



典型監測項目政策執行後價格如下:



1.融創城,精裝洋房,首開價格3.3萬元/㎡,現價格2.1萬元/㎡;

2.南開宸院(新盤),毛坯小高層,2019年9月首開價格3.5萬元/㎡,現價格2.96萬元/㎡;

3.梅江壹號院(新盤),2019年9月首開價格精裝小高層4.3萬元/㎡,精裝高層3.85萬元/㎡;現精裝小高層,3.45萬元/㎡,精裝高層3.1萬元/㎡;

4.融創181,收購高層住宅,首開價格7.2萬元/㎡,現價格3.5萬元/㎡;

5.寶坻融創御河宸院(新盤),毛坯小高層,2019年9月首開價格1.2萬元/㎡,現價格0.96萬元/㎡;

6.薊州宸院(新盤),毛坯小高層,2019年9月首開價格1.15萬元/㎡,現價格0.92萬元/㎡。

買房的,建議你再等等

不僅天津,湖南綠地也被曝出強迫員工買房。



網傳一張綠地湖南事業部技術研發中心的微信群截圖。有員工反映,綠地湖南事業部要求部門內所有員工(包括試用期員工)必須在月底前購買一套綠地湖南的房產(也可以找親戚或朋友來購買),住宅、公寓均可,享有一次更名權和所有案場最低價1個點的折扣,首付20%,半年內付50%,“不完成者將被除名”。

雖然最後被闢謠是媒體解讀有誤,但是關於地產公司闢謠這事,金姐這麼多年經驗告訴你官方說法大多數僅供參考,往往闢謠的都是真的。

因為如果特別假的新聞,上市公司大忙人都會懶得管,反正是假的你也找不出證據。只有這種似是而非的往往總能給人震撼,上市公司才著急出面救火。



出現這一幕幕的降價甩賣,強制員工認購最根本原因是因為:房子最終還是要剛需接盤的現在沒了剛需或者剛需沒有錢,那麼高價沒有任何意義。

二三線城市之前產業發展緩慢儘管放開了落戶,房價也僅僅維持了很短時間的漲幅。



長期看,房產黃金時代不再?

首先說一下最近不少樓盤出現售樓處鬧事的事情,一般這樣都出現在房產形勢不好的時候。

當房價上漲賺錢時,大家心安理得,並常常讚歎自己眼光獨到、會投資會理財;

當房價下跌虧錢時,大家就心有不滿,認為開發商黑心、奸詐,文明些的會以房屋質量/綠化配套等原因進行維權,極端些的則直接去售樓部打砸。

曾經有一句話,在2016年火熱的樓市行情裡被廣泛流傳、並深得大家認可——因為宏觀調控,所以房價飛漲。

而實際上每一次樓市調控都是有效的,並遵循著這樣的邏輯:

房價暴漲——民怨沸騰——樓市調控——房價穩定——樓市蕭條——調控放鬆——房價暴漲。

2008年全國各地售樓部被砸,開啟了四萬億信貸刺激,引爆了2009年房價暴漲的行情;2015年樓市經歷長期萎靡後,出了個去庫存政策,上演了2016年瘋狂樓市的史詩級行情……

2019年開啟的新一輪你打砸售樓部、開發商清倉式降價、向員工攤派銷售任務,會是本輪房價觸底的信號嗎?

買房的,建議你再等等



金姐認為本次似乎真的不一樣!

房價除了和人口土地有關係外,也跟貨幣關係密切,歷史上房價大漲,也都是貨幣推動的結果,非常清晰的看到,2007,2009,2015年這三次都有降準降息在推動房價大漲,特別是一線城市房價,而現在降準降息熄火多年,樓市也同步回落。



在沒有貨幣推動的前提下,樓市的冬天還很漫長,還遠未到抄底的時候,急需買房的剛需除外。

除了貨幣政策外,另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看看這些行業大佬在幹什麼。前期2007,2009,2015年這三次降準降息引發的房價大漲,大佬們都在買買買,這次房價回落大佬們在幹什麼呢?

最近比較熱門的就是潘石屹似乎正在清倉中國,在成功賣掉300億元資產以後,他連最後的辦公樓也不打算要了。有多家媒體報道,SOHO中國正考慮以80億美元出售國內的辦公大樓,目前第一筆交易已經進行到了最後階段。

而據SOHO中國的半年報顯示,目前SOHO中國的非流動資產一共才636.6億港元(約81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這80億美元的交易全都順利完成,SOHO中國將完全清空內地自持的商辦資產,因此不得不讓人懷疑,潘石屹或許將成為下一個李嘉誠。

潘石屹是誰不用金姐多說了,和王功權與馮侖、劉軍、王啟富、易小迪,這六個性格鮮明,各有所長的男人,共聚一堂,呼嘯聚義,被人稱為萬通六君子,在海南開始了他們的地產生意,最終各自成為一方霸主。

金姐很早就關注萬通六君子,這幫大佬從地產行業開始就在這行混,說什麼不重要,看看他們怎麼做的,總之這些人很多時候能看到我們常人看不到的事情才做出這個決定。

再說說你我到底要不要買房。

首先你要確定你是幹什麼用的,要是投資,你就別想了,未來樓市不太可能再給你賺大錢了,頂多起到個抵禦通脹的作用。

而如果要自住,還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剛需,沒房不行的,比如孩子著急上學的。等不了2年的,那麼你只要承受的起,就儘早買。

而如果你短期不著急再等等也是可以的。拿北京為例,特價房已經越來越多,二手房急售也越來越多,有的開價就比市場價低了10%,你再砍下來10-20%,基本就是市價七折就很有誘惑力了。

很多人總覺得不可能,其實你多看幾套,耐心等待。手中拿著足夠的資金,機會還是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