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溥仪有血缘关系吗?

稻草人68871112


康熙与溥仪关系有血缘关系了。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清朝皇帝的世系,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福临,康熙帝玄烨,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历,嘉庆帝颙琰,道光帝旻宁,咸丰帝奕詝,同治帝载淳,光绪帝载湉,宣统帝溥仪。

我们知道,明朝的皇帝的名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字辈加带五行的字,字辈呢,是朱元璋给自己的每个儿子定制的,比如太子朱标的与燕王朱棣的就不一样,而因为后来是朱棣当皇帝,所以皇帝的字辈就是燕王之一系的。

而朱元璋为了让明代的皇帝能够生生不息,所以用五行相生的办法,来命名最后一个字。所以,明代的皇子,通过名字,就能很清楚的知道辈份关系。

康熙帝精通汉文化,是个博学之人,所以也采取了类似的办法,不过有稍许不同,字辈倒是一样的,后面的字有同样的偏旁,但是并没有采用五行的办法。

康熙的儿子是胤加示字帝的字,比如雍正帝胤禛,老十三是胤祥。

雍正的儿子是弘加日字帝的字,比如乾隆帝弘历,老三弘时,老五弘昼。

乾隆的儿子是永加王字旁的字,不过到嘉庆帝的时候,他并没有让他的兄弟改字辈的那个字,而将自己的永改成偏僻字颙。

嘉帝的儿子是绵加竖心帝的字,道光帝将自己的绵改成了旻。

道光帝的儿子奕加言字帝的字,但是到了咸丰帝之后,皇帝也不改名了,他的兄弟也同样用奕这个字,只是在书写的时候需要缺笔一下。

咸丰帝的儿子是载加三点水的字。

咸丰帝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同治帝载淳,可是同治帝死得早,并没有皇子,怎么办呢?咸丰帝也没有其他儿子呀,那只能从道光的孙子那边找,也就是咸丰帝的侄子去找,找到了奕譞的儿子载湉。

同治帝与光绪帝是堂兄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父,那就是道光帝。

光绪帝也同样没有儿子,所以就找了他的兄弟载沣的儿子,也就是溥仪,溥仪就是奕譞的孙子,道光帝的曾孙。

通过康熙帝到溥仪的世系来看,康熙与溥仪自然是有血缘关系的。


历史简单说


附上这个简图,各位自己看吧


北楼504


当然有,而且溥仪是康熙的直系子孙。

看下图。

上图是清朝历代帝王的传承顺序,可以看到,溥仪是康熙的直系子孙,正宗的康熙后代。

不过,论起溥仪和咸丰的传承,就比较曲折了。

清朝前期,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这七个皇帝是一口气顺着下来的,后一个皇帝是前一个皇帝的儿子。

从同治开始,后面的光绪和溥仪,这三位皇帝之间就不是老子--儿子的传承关系,虽然是血亲,但是不是直接传承的。

具体地说,同治的亲妈是慈禧,同治很小的时候,慈禧就发动了辛酉政变,垂帘听政,对同治控制的非常严格(权力上),导致同治心身都出了问题,死的时候年仅18岁。

同治之死官方说法是天花,民间说法是梅毒,不管怎样,同治早死无子,和慈禧极度擅权是有关系的。

同治死后,没有儿子,慈禧就把亲妹妹婉贞生的儿子光绪,过继给咸丰当儿子,名义上宣称继承的是咸丰的帝位(而不是同治的)。

光绪在位的时候,慈禧依然大权独揽,这种权力的变态追求,一样导致了光绪死的时候没有儿子。

怎么办呢?

慈禧就把光绪的老爹奕環另外一个福晋生的儿子载沣之子溥仪,过继给同治为子,兼光绪之兼祧(清朝时候,独子同时继承两房的意思),成了清朝最后的一个皇帝。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先回答问题,作为清朝皇室近支宗亲,爱新觉罗·溥仪肯定和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有血缘关系,而且是直接的血缘关系。

从康熙皇帝到道光皇帝,一直都是“子承父业”的皇位承继方式,康熙皇帝传位第四子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传位第四子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传位第十五子嘉庆皇帝;嘉庆皇帝传位嫡长子道光皇帝;也就是说道光皇帝乃系康熙皇帝的玄孙。

爱新觉罗·溥仪的生父为爱新觉罗·载沣,乃系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子,而奕譞乃系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因此,溥仪乃系道光皇帝的曾孙,按照世代宗族名称“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溥仪也就是康熙皇帝的仍孙。也就说,康熙皇帝和爱新觉罗·溥仪有着直接关系。

同治十三年,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驾崩,因为同治皇帝并未生育皇嗣,同治皇帝生母慈禧太后为了继续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把控朝政,掌握晚清最高统治权力,只能按照“兄终弟及”的皇位传承方式选择“载”字辈近支皇室宗亲入继咸丰皇帝为子。出于政治目的和亲疏远近的考虑,慈禧太后选择了自己的外甥兼侄子,道光帝第七子爱新觉罗·奕譞事实上的嫡长子爱新觉罗·载湉,是为光绪皇帝。从此,爱新觉罗·载湉从近支皇室宗亲变成了皇帝。

光绪三十四年,光绪皇帝驾崩于被囚禁的瀛台,在慈禧太后的压制下,光绪皇帝也未能生育皇嗣,所以其身后的皇位只能从光绪皇帝的近支宗亲选择。光绪皇帝驾崩时,奕譞的嫡子均已去世,所以慈禧太后便选择了奕譞庶出儿子中的最长者爱新觉罗·载沣的嫡长子爱新觉罗·溥仪。


正说清代十二朝


溥仪是康熙皇帝的第六代玄孙,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享国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一共有12个皇帝在皇位上工作:

1.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2.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 3.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4.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5.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6.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7.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8.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9.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0.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1.清德宗光绪爱新觉罗·载湉→12.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康熙(玄烨)是清朝的第四代皇帝,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从康熙帝开始数到溥仪一共有8个皇帝,在这8个皇帝中,截止到同治帝,皇位继承都是父传子。从同治帝开始往下传位时有了枝节。

(康熙画像)

同治是咸丰的独子,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1861年他6岁登基, (在位14年),在20岁时得天花驾崩在养心殿东暖阁,无子嗣。从此以后的皇位继承人都是慈禧所选。


(同治帝画像)

面对独子的离世慈禧对权利的渴望大于悲伤,她说:“此后垂帘如何?”

老臣们劝说提议道:“宗社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肯乞垂帘”。

慈禧这才拉拢慈安立了自己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载湉为帝,她说:

“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需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即定,永无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听。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著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慈禧话音刚落,醇亲王奕譞嚎啕大哭,瘫倒在地。就这样三岁半的载湉当了皇帝。

咱们看一下载湉(光绪)和皇室的关系。他是道光帝的七皇子、醇贤亲王奕譞的儿子,也就是说光绪帝是道光的孙子。

光绪帝在皇位上憋屈了34年,在他11岁时,慈安太后崩逝。接着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在慈禧的操纵下娶了慈禧的亲侄女、自己的表姐隆裕皇后,光绪帝一点都不喜欢她。光绪帝喜爱的珍妃被慈禧打入冷宫,慈禧最后令人把珍妃投入井中淹死。从此光绪帝身、心上再无其他女人,他一生无子嗣,38岁因砒霜中毒暴崩。

接着慈禧就选了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光绪帝的侄子、3岁的溥仪当了皇帝,他就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清废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溥仪和康熙的关系请看下图:



这样看来,溥仪的确是康熙帝正统的后代。皇位的传承关系到一个朝代的政局稳定,清朝统治者会严格遵循他们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在选皇位继承人上不敢乱来,溥仪确实和康熙皇帝有直接的血缘关系。


小姐姐讲史


毋庸置疑,康熙和溥仪是有着血缘关系的,溥仪是康熙皇帝的七世孙,具体的血缘关系如下:

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雍正皇帝——第四子弘历,乾隆皇帝——第十五子颙琰,嘉庆皇帝——嫡长子旻宁,道光皇帝——第七子奕譞,首任醇亲王——第五子载沣,第二代醇亲王——长子溥仪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应该是因为溥仪是以过继者的身份承袭皇位。清代在近支和旁支区分的很明显,在待遇上也有很大的区别,皇位继承人首先就确保在近支宗室中选择。最初近支宗室是康熙皇帝的直系子孙,后来又缩小范围为乾隆、嘉庆,直至最后确定道光皇帝的直系子孙为近支宗室。

所以在同治去世之后,本应该选择“溥”字辈作为继承人,当时“溥”字辈只有一人溥伦合适,溥伦是道光帝长子奕纬之孙,不过其父载治系过继者,载治本为乾隆皇帝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的曾孙。如此算来,溥伦其实并不属于近支宗室了,所以也就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溥仪因为并非皇子,所以其继承皇位是因为过继给皇帝作为嗣子,而且是兼祧,既为其亲生二伯父载湉嗣子,也是其堂伯父载淳的嗣子。但其和康熙是有血缘关系的,是道光皇帝的曾孙。


楚邾


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认为从正史和野史两个版本来分析最恰当不过了。

首先我们从正史的角度来看康熙和溥仪的关系,那么毫无疑问,溥仪一定是康熙的后代,而且是根正苗红直系后代。为什么如此肯定呢,我们都知道,封建帝王之家,是特别讲究的,一般是不会允许有隔壁老王存在的事情发生。

而且清朝更是如此,清朝的皇帝们都严格的遵守初代皇帝定下的规矩,大都是稳稳当当的,即使没什么大作为,但也不会搞出昏庸荒唐的事情来。

我们来捋一捋康熙与溥仪之间的亲属关系:

康熙生下雍正;

雍正生下乾隆;

乾隆生下嘉庆;

嘉庆生下道光;

道光生下奕譞;(注:奕譞是道光的第七个儿子,是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

奕譞生下载沣;

载沣生下溥仪。

其实简单一点就是,溥仪的爷爷是奕譞,奕譞的爷爷是嘉庆,嘉庆的爷爷是雍正,雍正的父亲是康熙。这样说来溥仪应是康熙的第六代孙子,那这两人的的血缘关系就毫无疑问了。

但是倘若我们从翻看野史的记载,有会得到意外的收获。其实问题主要出在了乾隆这里。在野史中,乾隆皇帝的出生还是个历史谜团,甚至现在都有人说说乾隆六下江南就是为了揭开自己的身世谜团。

关于乾隆的身世问题,最为流传的说法是说乾隆是浙江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话说雍正年间,陈家已经是出了三代宰相。这一年,陈家和雍正同一天生下子嗣,陈家生了个儿子,雍正生了个女儿,雍正说要看看那陈家儿子,结果看完之后欣喜,于是调包,因此陈家领回去的是个女孩,雍正带回去的是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乾隆。若此野史当真,那溥仪与康熙可就没什么血缘关系了。

但野史终究是野史,是没有什么可信度的,并不能信其有。所以在我看来,溥仪与康熙肯定是有紧密的血缘关系的,就如正史所记载的那样,溥仪确是康熙的第六代孙子!


我是盛说纷纭,聊聊历史风云人事,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多多交流!


盛说纷纭


答案很肯定,溥仪是康熙皇帝的直系后代,是康熙帝的七世孙。

溥仪虽然是醇亲王奕譞的孙子,但奕譞同样是道光皇帝的儿子,溥仪是道光皇帝的亲孙,是康熙帝的七世孙,这样看是不是清晰多了呢?

咸丰皇帝时期就开始出现子嗣稀少的问题

咸丰皇帝是出了名的风流,包括皇后、贵妃、妃、嫔在内共17位妻妾,但最后存活的孩子只有2女1男,唯一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是慈禧所生。到了同治这一代,清朝的皇位继承都是老爹传给儿子,但同治皇帝18岁就去世了,没有留下一个孩子,民间也传出不同版本,有人说是惹上了传染病,有人则认为是清朝前几代皇帝近亲结婚导致生育能力逐渐下降,最后问题在同治身上凸显。

咸丰和光绪、光绪和溥仪虽然不是亲父子关系,但却存在过继父子关系

清朝早期婚配制度导致的问题在同治皇帝身上彻底爆发,导致同治皇帝连一个子女都没有留下。这可愁坏了满朝文武大臣。后来慈禧将醇亲王奕譞所生的光绪过继给咸丰,以咸丰儿子的名义成为了清朝第11位皇帝。

光绪同样没有子嗣,慈禧由将奕譞的另一个儿子载沣的儿子溥仪过继给同治,所以溥仪是以光绪儿子的身份成为清朝的第12位皇帝。

虽然咸丰、光绪和溥仪之间不是亲父子关系,但光绪和溥仪依旧是康熙的直系后代,分叉主要出现在咸丰皇帝和醇亲王奕譞这一代,但这两位都是道光皇帝的亲儿子,所以整个血缘关系毋庸置疑。


正一品贵妃


从正史记载来看,康熙和溥仪当然是有血缘关系的,康熙即玄烨;玄烨生胤禛;胤禛生弘历;弘历生永琰;永琰生旻宁;旻宁生奕詝(zhǔ)、奕譞(xuān);奕詝生载淳,奕譞生载湉(tián)、载沣;载沣生溥仪。

载淳即同治,无子早夭,由载湉继位,即光绪,光绪无子,由溥仪继位。溥仪无子绝后,所以现在的什么满清皇室后裔,听他吹吧,远支平民也来作秀。

从血脉来讲,玄烨到溥仪是从玄烨——胤禛——弘历——永琰——旻宁——奕譞——载沣——溥仪这一路走下来的,血缘关系是有的。

当然,在众多的名间野史中,一致认为胤禛——弘历(即雍正到乾隆)这一段有问题。广为流传的说法认为弘历是浙江海宁陈阁老的儿子。

据说胤禛在当皇子时,与陈家关系很好,往来密切。胤禛的王妃与陈夫人同日生产,胤祯听后很是高兴,令陈氏将孩子抱来瞧瞧。

孩子被抱入王府后,许久才送还。陈氏发现送还的已不是自己的孩子,并且已经易男为女。陈氏大感惊恐,但又不敢声张,只好严守秘密不对外人说。

胤禛即位后,对陈家格外施恩。弘历继位后南巡时,也曾四次临幸海宁陈氏家,并将其私人园林隅园改名为安澜园。

个人认为这个传说还是不怎么可信的,毕竟胤禛在弘历出生前已经有儿子了,没必要去抱儿子,就算他抱了,他也不必要将皇位传给弘历,在雍正年间皇权达到顶峰,胤禛做这个是在给汉人铺路?


平沙趣说历史


话说在蒙元时期,很多汉人会在老婆生下的头胎之后,将其给摔死;直到第二个孩子出生,父母才会仔细抚养,令其传宗接代。

孩子刚刚生下,本无罪过,为何会被如此对待?

原来,元朝政府在统治中国之后,在每个汉人村寨驻派一家蒙古人。这家蒙古人就算是村子里的“王”了,他们什么也不干,靠着这一村人供养。

更让汉人感到愤恨的是,倘若村子里谁家娶媳妇儿。那么,这个新媳妇儿的初夜,必须由这家蒙古人完成。也就是说汉人是无法享有“初夜权”的。

当然了,蒙古人夺走汉人“初夜权”的说法,并无可靠来源,也经不起推敲。甚至在明清时期,根本就查不到相关资料。

不过,从这一则段子也能看出,不论是汉人还是蒙人,对于血统都十分看重。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所有人都对自己的血脉传承,看做第一等的大事。故而《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列祖列宗,也就是沿着自己的血脉往前追溯。

现如今,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很多传统都被抛弃了,其中就包括祭祀祖宗。即便如此,很多人过年回到老家,一定会在家里最重要的地方、看到悬挂在正堂的家谱。

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国人对血统非常重视。这种重视,是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不分阶层、不分朝代的。

一个平头百姓,尚且对自己的血统如此看重,更勿论皇室。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000多年前,屈原曾在他的《离骚》里如此介绍自己,说自己的祖上乃是帝高阳之后,这是何等的荣光!如今呢?只能蜗居在楚国当贵族,还特么快要扑街了。

帝高阳就是三皇五帝之颛顼也,他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相比而言,国人对颛顼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如黄帝。既如此,屈原为何不说自己是黄帝的苗裔,偏要说自己是颛顼的苗裔呢?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颛顼是黄帝的长孙,屈原说自己是颛顼的苗裔,言外之意就是在说,黄帝自然也是祖先啦!

回过头,再来看看溥仪和康熙的关系。

溥仪的父亲,是摄政王载沣;载沣的父亲,是醇亲王奕譞;奕譞的父亲,是道光皇帝。除此之外,奕譞和咸丰皇帝还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更狗血的是,奕譞的老婆是慈禧的亲妹妹,而慈禧是咸丰皇帝的老婆。换句话说,奕譞兄弟俩分别娶了慈禧姊妹俩。

从血缘关系上来看,满清皇室传到光绪帝驾崩时,血脉最纯正的只有载沣的儿子了。此时,即便溥仪没当皇帝,他出去吹的时候,也会像屈原一样,唱到:“帝道光之苗裔兮,朕皇考曰载沣。”

为什么要强调“道光之苗裔”呢?因为道光之前的血统,是无需考证的,都是前代皇帝亲生的(咸丰之前的皇帝,繁殖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此,溥仪和康熙的血脉传承,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人就会问了,倘若道光这一脉绝嗣了;即光绪帝死后,道光这一脉没有一根儿菜了,那么继承人该如何选择呢?

很简单,从道光的爸爸、咸丰皇帝这一脉里,挑选血统最纯正的。比如说北宋皇室,就曾经发生过这种狗血剧…在此,就不便详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