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86岁老人送学24年:只要走得动就不会停

“娃儿些快点走,上学别迟到了。”“不要逗留,早点回家写作业。”……

每天上学放学,有一大群学生往返在到纳溪区白节中学的乡村道路上,走在他们前面的是“管得宽”的郭大吉。

「感动」86岁老人送学24年:只要走得动就不会停

▲郭大吉护送孩子放学

今年86岁的他虽满头白发、身体单薄,但走起路来却很矫健;不论刮风下雨,他都坚持义务护送学生安全到校、到家,在学生的求学路上守护了24年

结缘护学路 退休老人送学24年

郭大吉有8个子女,如今全都成家立业,儿孙满堂让他倍感幸福。按理说,喝茶、聊天本应成为他退休后的休闲方式。然而,多年前的一件事,却改变了郭大吉的生活轨迹。

白节镇地形特殊,乡村道路蜿蜒崎岖,不少学生的上学路途遥远。20多年前,一名学生在晚自习放学回家路上被社会青年纠缠,很多女生放学后都不敢独自回家。听闻此事后,郭大吉很是气愤。

经过一番思索,老人决定每天亲自护送学生们上学、放学,保护他们的安全。“当时,住校还没兴起,有些学生的家离校较远,晚上回家很不安全。”就这样,退休后的郭大吉坚持每天护送孩子,这一送就坚持24年,至今从未间断。

「感动」86岁老人送学24年:只要走得动就不会停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上学、放学环境,郭大吉充当保洁员,清扫道路上的泥垢、垃圾等。他还一一记下沿路住户的电话号码,组织沿路村子的住户,分段分组负责学生上学放学时的安全监控。

不解到支持 顺口溜调侃“管得宽”

在刚开始送学时,郭老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孩子们的认可。“中国有一个四川,老头老太管得宽”,这是当初一些“调皮”学生被郭大吉批评后编的顺口溜。经过一次次送学路上的朝夕相处,郭大吉和孩子们的关系由陌生转为熟悉,再由熟悉变为依赖,继而成了娃娃们心中的“保护神”,口中的“保镖爷爷”。

路上,一些顽皮的孩子不想上学,郭大吉总是耐心地劝说。几年前,福华村的一名学生因家庭原因变得闷闷不乐,郭大爷察觉到异常后,在送学路上一次次和她交流,并到家中与其父母交谈,最终让孩子解开了心结。由于不少孩子离校都比较远,郭老总是先将离家近的孩子送回去后,再继续送家远的孩子,而最后回家的总是他。


「感动」86岁老人送学24年:只要走得动就不会停

▲郭大吉向新报记者讲述送学路上的故事

看着郭大吉每日“早出晚归”,老伴儿唐光明说他一天到晚找不到事干,但郭大吉却总笑着对老伴儿说:“等这些孩子长大了就会明白他的苦心。”在郭大吉的影响下,他的老伴儿、同村村民也纷纷加入到送学队伍,送学线路也从一条扩展到了多条,覆盖了白节镇各个村。“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几乎都认识他,有的上大学了来报喜,有的工作后抱着孩子来送糖……”唐光明说起他时,满脸自豪。

郭大吉的女婿张安明告诉新报记者:“如今,只要身体情况允许,他都会准时准点出现在送学路上,其精神也让每个晚辈都受益匪浅,我们除了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外,也学习到了更多道理。”

“孩子们都说我管得宽,那么我就要管到底,管一辈子。”郭大吉告诉记者,24年来,他一共护送了上万名学生走出白节镇,前后徒步2万多公里。

默默在付出 只要走得动就不会停

在郭大吉家中的墙壁上,贴满了他一次次捧起奖状的图片,里面有全国人民模范调解员、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等,都是对他这些年付出的见证。

郭大吉作为一名退休多年的老党员,除护送学生安全上学、放学外,由他主持工作的“白节镇郭大吉调解室”自2010年挂牌以来,共接待群众千余人次,受理纠纷数百起,郭大吉调解室成为当地老百姓解决纠纷的免费“专家门诊”。

「感动」86岁老人送学24年:只要走得动就不会停

“放学了,娃儿们快些走。”“天黑了,注意安全,别贪玩,赶紧回家。”......郭大吉沙哑的声音陪伴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这些孩子虽不是我的亲孙,但却是社会的子孙。如果有一天在路旁没看见我,那我一定是‘倒下了’,只要我走得动,身体条件还允许,我就不会停止。”郭老朴实而坚定的话语,流露出他对下一代的无限关爱。

“不怕苦,不怕累,为人民;不图名,不图利,为革命。”这是郭大吉的座右铭。如今的他虽年事已高,但用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着共产党人的铿锵誓言,用爱心守护起了学生们的平安求学路。

供稿:新报记者刘泰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