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只要活得久 誰都可以是反抗軍領袖

金屬感VS宿命感

昨晚走出電影院,小槓哥說,《終結者》換了包裝,配方和用料一模一樣,味道卻還是變了。

“金屬感沒了。”

記得當年電光石火中,終結者從天而降,和先進的武器、風騷的姿勢、耐人尋味的末日觀奠定了機器人一隅之地。小槓哥一邊說,一邊向我演示了“施瓦辛格轉槍”。

《終結者》只要活得久 誰都可以是反抗軍領袖


T800作為機器人,最引人注意的是圍繞在他身上的金屬感,追擊時是金屬發力,受傷時是金屬碰撞,面無表情是金屬特質,背景樂是金屬打擊,沒有人會忽略環繞施瓦辛格身上金屬機器的存在感。第二部依然強調終結者是金屬感,金屬製造T1000不耐高溫,為了徹底消滅T1000,因此誕生了高溫熔爐大拇指名場面。之所以始終強調金屬感,是因為在終結者的世界觀中,人類雖然被機器趕入絕境,但仍然可以戰勝金屬,甚至回到過去還是可以戰勝機器人,拯救世界。這是一個勢均力敵的世界觀。

《終結者》只要活得久 誰都可以是反抗軍領袖

奠定終結者光芒的前作們,集合了希望與絕望的複雜情感,既體現了主角們面對未來追殺的複雜情緒,也表達了導演對機器發展的複雜觀點,機器如此帥氣強大,人類是否仍能駕馭?機器改造後有自我意識,人類能否教會他們微笑?在終結者背後,是一連串對於人類命運的悲觀期待,這種悲觀加持的人文思考,《終結者》絕不僅僅是一部普通的機器人大戰人類的動作片。

然而發展了20年,人類並沒有停止對機器的慾望,智能滲入成為平常,終結者作為絕望的代名詞,愈演愈烈。REV-9儼然是未來式高科技,戰鬥力無解,液態金屬、戰鬥分身、行動敏捷、偵察力強,反抗領袖見了絕望,改造人看了躲井底,T800打得精疲力盡。REV-9的光環是高科技,沒有弱點,這個續集的世界觀,幾乎等於告訴你,投降吧人類,我不會再回來了。

《終結者》只要活得久 誰都可以是反抗軍領袖


“金屬感沒了,其實是,悲觀又期待的感情沒了。”

年邁的T800儲備了大量武器,因為他計算出人類文明最終還是會毀滅。終結者追殺反抗軍領袖不斷輪迴,不論是約翰、康納,還是丹妮,人類可以戰勝一個又一個派來的終結者,但無法戰勝自己的慾望,無法戰勝科技的發展,無法戰勝黑暗宿命。

片尾,丹妮加入到提前覺醒的反抗軍隊列,與康納一起整裝待發消滅一次又一次重新出現的“天網”“軍團”,實際上,“天網”“軍團”只是換了名字,推遲了出現,不負責任地推測,只要康納活得夠久,她就可以一直是未覺醒的反抗軍領袖。只要我們活得夠久,都遲早將加入人機大戰裡的反抗軍。然而約翰終將會死,格蕾絲最終會被改造,人類最終無法再依靠回到過去改變未來。

而在“終結者”中一度引起淚點的自我意識,在《終結者·黑暗命運》中也終於不再被關注了。

也許,T800的確在與人類長期交往中學會了情感,學會了如何與狗狗相處,學會了關心,但自我意識的成長卻與整個新系列割裂,REV-9根本麼得感情,雖然是高科技產品,雖然知道如何客氣禮貌微笑,但REV-9完全出於指令行動,他完全沒有感情也不屑發展自我意識。科技發展了一代又一代,眼看著T800苦口婆心地說我想要學會愛,新的終結者REV-9不帶感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

《終結者》只要活得久 誰都可以是反抗軍領袖

有趣的是,上個月的《雙子殺手》也對克隆科技點到即止,並無意深入考慮其複雜性;本月的《終結者·黑暗命運》也對機器人點到即止,對終結者的感情世界毫無關心。

歷史得看科幻電影,早期充盈著滿腔激情與猶疑,不論是《銀翼殺手》《普羅米修斯》系列飽含的自我身份認知,《黑客帝國》《終結者》系列飽含的末日覺醒,都強調科技人文化的可能性,科技能從多大程度上而不僅僅是在戰鬥能力上,徹底取代人類。到即將迎來2020年之際,科幻電影已然對人類終將臣服科技毫不懷疑,未來人將不再懷疑自己的身份意識,在科技面前,一切終於不再賦予感情。

《終結者》只要活得久 誰都可以是反抗軍領袖

未來的科幻描寫,或許甚至不再是2008年動畫所描述的那般,一株植物將成了人類生存的最終稻草,而是面對最後一株植物無動於衷,想不起感情。

科幻迴歸冷冰冰的金屬。

科幻電影不再賦予感情。

看完電影的我,也沒有了任何激動的感情。

《終結者》只要活得久 誰都可以是反抗軍領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