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公元808年,大唐帝國內憂外患。藩鎮割據勢力愈來愈強,宦官掌控神策軍的兵權,朝中大臣政見上分化嚴重,已有結黨營私之嫌,滿朝上下沒有一件事能讓唐憲宗省心。


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晚唐國力大不如前。幸有兩稅法苦苦支撐。


唐憲宗下決心舉行一場“高級職稱考試”,用非常規的辦法培植親信,這場考試被稱為“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也就是問問官員們,國家問題出在哪?如何解決?​

國家弊端在哪?這是一個不問自明的問題,關鍵是出了這麼多問題,怨誰呢,​怨皇帝?大家暫階段還有沒有謀反的計劃;怨宦官?神策軍把控牢固,不可能輕易奪過來,還是別找事了;怨藩鎮?前不久宰相剛被藩鎮刺殺,再說了,藩鎮也不是輕易可以解決的問題。

那怨誰呢?對,就怨自己的直接上級,宰相李吉甫,這小子人緣一直不太好,看似權力很大,實際上是個紙老虎,他家一起抱怨,一定能奏效的。


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李吉甫就有八九部長這樣。


再想想皇帝為啥要弄這麼一個考試,說白了就是讓大家盡情吐李吉甫的槽。這個老臣仗著自己資格老、地位高幹了不少皇上不喜歡的事,憲宗皇帝才幹了兩年,就對這個老頭深惡痛絕,找個由頭把他整下去。​

大家也很給力,牛僧孺、李宗閔、皇甫湜等人在試卷中暗指李吉甫,奸臣誤國,人品極差,這個宰相不合格。​

這樣的吐槽憲宗皇帝很滿意,給了這幾位吐槽官員很高的評價。​


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古畫中的唐憲宗


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影視劇中的唐憲宗。這太監是劉星他爸吧~~~


社會上還流傳著不同的說法。​牛僧孺、李宗閔、皇甫湜等人向皇帝提出建議,由於建議的調子比較高,而且大家聲音相同,讓憲宗皇帝對其產生了懷疑。又經佞臣讒言,指出李吉甫才是幕後黑手,憲宗皇帝大怒,使君臣出現嫌隙。

這兩種說法差別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正如大史學家馮承基說言:使人不得不懷疑李吉甫就是他們要打的活靶子。​

李吉甫的兒子李德裕對這群大臣恨之入骨,也為日後的報復計劃埋下了伏筆。無論哪種說法,李吉甫一定是大臣們的打擊目標,這也在13年後李德裕的報復中得到了應驗。​


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李德裕十有八九也不長這樣。


821年,春,有人秘奏皇上,上一年的科舉存在舞弊行為。皇帝雖怒,但是知道科舉不就是互走關係嗎!舞弊,能有怎麼舞弊。(唐代科舉還不成熟,走關係的事情經常發生。)無奈,元稹、李紳、段文昌等重臣堅持上奏皇上,要嚴查此案。皇上知道,真正幕後的勢力是李德裕。

這一查,還真是撈上不少大魚。李宗閔的女婿、副考官的弟弟、裴讀的兒子等等,全是關係戶。皇帝下令,重考一次。這次主考官是盡人皆知的大詩人——白居易。


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白居易的畫像就靠譜很多。


​這次考試下來,結果大跌眼鏡,之前中試的考生,只有一個再次中試。這樣一來就將考試舞弊坐實。李德裕對牛黨人進行的報復,嚴重影響了牛黨人的仕途及子嗣仕途。

不久河北的戰事,讓事情發生了變化。

河北戰事,急需有經驗的官員前去坐鎮,裴度時來運轉。元稹與裴度素來不睦,在大戰之時,屢次上奏朝廷希望可以剝奪裴度的軍事指揮權。裴度則狀告元稹想要刺殺自己。這件事讓新皇帝穆宗很是厭煩。


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唐代藩鎮錯綜複雜,尤其是河北三鎮,實力最強。


不久裴、元二人皆被降了官職,牛黨幕後實際操控著李逢吉順勢登上相位。李逢吉將自己在御史臺的好朋友牛僧孺提拔成自己手下,這也切斷了李德裕的升遷之路。牛黨人大權在握,又向宦官獻媚,想方設法巴結宦官領袖王守澄,也深得穆宗歡心。牛黨大勝。

李德裕離開長安,前往浙西謀求一時安穩,蟄伏自己,一去就是7年。

公元824年,敬宗即位,這個心浮氣躁的少年天子揮霍更是超過歷代天子。他喜怒無常的性格更是得罪了一眾官員及宦官。也就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今人所畫敬宗


以河渠工人和算命術士為首的100餘人發動暴亂,直撲皇宮而來,竟然闖關殺將,殺到皇帝寢宮。險些生擒了敬宗皇帝。這是神策軍遲遲趕來,平定叛亂。

從暴亂髮生到過關殺將,一群烏合之眾闖皇宮如無人之境,本身就已經匪夷所思。再加上神策軍遲遲趕到,更讓人不得不懷疑其中的陰謀。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更加細思極恐。這個喜怒無常的少年天子沒有責罰保護他的神策軍,而對帶兵而來的宦官大肆封賞。宰相牛僧孺對敬宗皇帝產生了十足的戒心,也去了南方暫求安穩。

沒多久,宦官無法忍受這位皇帝,竟秘密殺害......

李德裕代表的李黨尚在浙西,牛黨也南下自保,這樣的權力真空期,宦官們是不會錯過的。以王守澄為首的宦官集團擁立了文宗上臺。文宗戰勝了敬宗幼子及自己的叔父,究其原因還是王守澄勢力對其他妄圖即位的勢力進行了碾壓式的攻擊。


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古人所畫王守澄,帶著對宦官的歧視。


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今日電視劇中的王守澄,是右邊的那個啊,不是左邊的帥哥。


17歲的文宗皇帝給了朝中士大夫不切實際的希望。他遣散了宮中多餘的宮女,崇尚文化,甚至恢復了上朝的制度。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用人方式一直被後世詬病。要麼文宗是一個容易聽信讒言的涉世未深的小皇帝,要麼文宗就是一個心懷的志的少年天子。

文宗對於宰相的任用,基本是2到3年就更換勢力。827年牛黨實際領袖李逢吉罷相,將權力轉給老臣裴度;830年裴度罷相,將相位重新轉給牛黨李宗閔、牛僧孺;832年,牛僧孺罷相,將相位轉給回京不久的李黨領袖李德裕。這也是李德裕第一次登上相位。

文宗皇帝恨透了王守澄為首的宦官,他知道敬宗皇帝是怎麼突然駕崩的。在仇恨中,他孤注一擲,獨自培養中間勢力,既沒有拉攏李黨,也沒有拉攏牛黨,獨自面對宦官這個恐怖且龐大的黑暗團體。

甘露之變失敗後(關於甘露之變可看錶哥《甘露之變背後的恐慌》一文),文宗皇帝抑鬱寡歡。

在文皇帝生命的後期,他擔心自己被宦官篡改歷史,留下千古罵名。839年文宗皇帝提出要看自己的起居注,被宦官拒絕,鬱悶至極,飲酒,大醉,大罵:古代君主受制於諸侯,而朕受制於家奴。

這就將甘露之變中與宦官矛盾公開化進一步加深,也加速了自己的死亡。隨著文宗皇帝身體的惡化,皇位繼承問題上,發生了百年中最複雜的矛盾衝突。


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古書中的唐文宗,感覺畫老了。但是這倒黴勁還是挺有感覺。


而複雜的本質在於,宦官、牛黨、李黨已經將權力瓜分,相互制衡,不分上下。

文宗的太子在838年被文宗所殺,究其原因也無非是太子生母已不得寵,太子又心浮氣躁頂撞皇帝。而新太子的人選又體弱多病;除了新太子,另外兩位候選皇位繼承人都是文宗皇帝的弟弟。一是後宮中最有權勢的楊賢妃之子安王溶,在安王溶背後除了楊賢妃,還有牛黨宰相楊嗣復的支持;另一人選是穎王,他得到宦官集團和神策軍的支持。文皇帝對此無能為力,在文皇帝病重期間,穎王被推為攝政王,並順利即位。

對於其他兩派的後宮支持者,宦官集團想方設法將其除掉。

宦官集團同樣想要除掉支持安王溶的牛黨宰相楊嗣復與李珏,武皇帝依仗宦官登基,自然在這件事上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表哥猜測,武皇帝內心對於殺牛黨領袖,也是不同意的。原因很簡單,宦官便可一家獨大,缺少制約的力量。武皇帝期待著大臣們的仗義執言,結果令他失望。

終於,與牛黨作對幾十年的李黨領袖李德裕三次向武皇帝請求對牛黨人開恩。這裡不得不佩服李德裕的政治眼光,這樣的舉動保證了自己的安穩,也保證了大唐的安穩。

武皇帝故作姿態,表示:特為卿等釋之。這個時期,李黨是長安主宰一切的政治人物。李德裕在甘露之變前,受到排擠,去了南方任職,甘露之變失敗後,又依仗與仇士良的關係,於840年回到京城,拜為宰相,知道846年去世。牛黨、李黨、宦官仍然並存朝堂。


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電視劇中的武宗,這兄弟丹藥吃多了,吃出狂躁症了。滅佛程度就可看出。


李德裕與武宗皇帝之間,產生了令後世臣子羨慕的君臣關係。李德裕出身士族名門,極具魅力,又能言善辯,精於算計。武宗皇帝極為信賴李德裕,兩人之間從未產生過讓對方難堪的事情,李德裕雖位極人臣,卻給足皇帝面子。

李德裕對宦官的態度也極為細緻。一方面,他拉攏仇士良,並處分了想限制仇士良私權的官員;另一方面,待李德裕羽翼豐滿深得皇帝信任的時候,給予宦官集團最沉重的打擊。

武宗皇帝與其他被宦官扶持的皇帝一樣,心中充滿了對宦官的仇恨。

842年,官員們建議武宗加尊號,並宣佈大赦。仇士良懷疑這是李德裕的陰謀,認為李德裕計劃用大赦限制自己的權力。他組織宦官在宮內公開反對這次大赦。


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仇士良,太監都畫成這樣~~~也太寒太監們的心了。


關鍵時刻,武宗皇帝給予李德裕最大的支持,公開批評了宦官,說:自己是天下的主人,是自己要求大赦的。仇士良威信大減,並在皇帝和李德裕的要求下隱退,知道一年後死去。李德裕趁機削弱了宦官除神策軍外所有軍權,並削減部分財源。

李德裕牛就牛在明白什麼叫適可而止,他將政治火候掌握的極為精準。李德裕並沒有向宦官全面開戰,而是適可而止的削弱其勢力。自此,宦官集團再也不像之前那樣肆無忌憚了。

一個平衡的朝政是穩定的基礎,宦官好打,而面對隨之而來的權力中空,對於這個國家,帶來的可能是一個意想不到的災難。

服用丹藥是李唐王朝皇帝的死穴。武宗皇帝的早逝與過度服用丹藥有直接的關係。武宗皇帝的駕崩,讓李德裕失去了權力的保護傘,新登基的宣宗皇帝極為厭煩與其侄兒(武宗)穿一條褲子的李德裕。這位晚唐重臣終於被左遷海南,當了一個縣令。於公元850年,死於海南。


宮廷政治下的牛李黨爭

那個年代,海南不是好地方,瘴氣能毒死人。


宣宗大用牛黨,牛黨人恢復了在長安的權力。而牛黨領袖牛僧孺於847任官太子少師,同年卒。

白居易的之子白敏中為相時,想再借黨仇為自己謀利,但是朝堂之上故人皆去,早無黨爭。宣宗皇帝成為毫無大勢力制約的權力擁有者。

牛李黨爭自此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