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類“蘋果人”在市場洗禮中將淘汰出局,你知道是哪四類人嗎?

作者簡介:魏立新,男,農藝師,原任合陽縣農技中心果樹站站長,陝西省科技特派員,從事果樹新技術開發推廣31年,現兼任《三秦果農通訊》報主編,連續多年被合陽縣農牧局授予“十佳農技幹部”和“先進工作者”稱號。

今年對蘋果人來說,可謂是“騎虎難下”的一年。去年凍害價好沒有果,今年豐產不豐收,紅富士蘋果成熟季,果價低和果商少不說,而且果商驗的嚴下撿多。次生區的膜袋紅富士目前滯銷的局面,不是掛在樹上,就是躺在果農家中,難以收回成本已成定局。有關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我國蘋果不是面積不足,而是供大於求,結果面積已超過4500萬畝,而產銷平衡的結果面積為3000萬畝。由此可見,賠錢的“蘋果人”將再次出現“1997年至2000年將面積調減1000萬畝”那樣的陣疼。那麼,誰將淘汰出局?淺析如下,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四類“蘋果人”在市場洗禮中將淘汰出局,你知道是哪四類人嗎?

一、次適宜區,難以生產優質蘋果的人。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目前全國蘋果的面積已恢復到歷史峰值,今年總產大約在4400萬噸左右,而紅富士的面積和總產就佔70%以上。多年栽培表明:要生產高檔紅富士蘋果在海拔800米-1500米的優生區並非難事,而黃河故道海拔400米-600米的次適宜區無論採取什麼措施,很難生產出像優生區那樣色味俱佳優質果。因此,我覺得在這輪調整中,次適宜區挖樹毀園,也是以退為進的明智選擇。

四類“蘋果人”在市場洗禮中將淘汰出局,你知道是哪四類人嗎?

二、消極悲觀,投資管理患得患失的人。

這類人看見蘋果效益好,滿懷信心大發展。遇到蘋果掉價效益差,消極悲觀不願管。目前挖掉覺得可惜,投資害怕賠錢,留著又不肯管。這山看著那山高,大事幹不來,小事不願做。秦冠價好栽秦冠,富士價跌換嘎啦,落果價好務落果。果價掉了,一邊打工一邊管,先掙現鈔把家養。顛來倒去,把果園務成“說是公園不見花,說是果園不賣錢,說是林場不成材”。投入算“小帳”不算“大帳”,佔“小便宜”吃“大虧”,可能得益於一時一事,從長遠看,也會被淘汰出局。

四類“蘋果人”在市場洗禮中將淘汰出局,你知道是哪四類人嗎?

三、項目支撐,關鍵技術難以到位的人。

近年來,隨著國家土地流轉政策的出臺,好多新農人依託國家項目和工商資本支撐優勢,掀起了一股蘋果建園熱。在投資規模上往往是大手筆,少則幾百畝,多則幾千畝。殊不知,種蘋果是在和老天爺合夥種莊稼,遇到災害年份人力很難抗拒。而且“拉枝、疏花、定果、套袋、採摘、修剪”等好多環節還要以人工為主,難以機械操作。關鍵技術稍有失誤,則會造成巨大損失和難以收回成本。前期管理投入有項目資本支撐尚可,中後期經營中如果資金鍊條斷裂或長期負債,也可能在調整中淘汰出局。

四類“蘋果人”在市場洗禮中將淘汰出局,你知道是哪四類人嗎?

四、拒絕學習,不接受新技術的人。

對優生區蘋果人而言,果園就是咱的“綠色工廠”和“綠色銀行”。不管行情好壞,優果優價的價值規律永遠不會變。今年在你身邊,有的示範園紅富士為啥畝均產值仍然在1.5-2萬元,你的為啥只能收入幾千元;你村可能有些果農通過微店賣蘋果,每斤能賣四五塊,你的為啥一塊七八還難賣?這可能就是不學習與投入少的結果!多數果農可能還有“莊稼活不用學,他那兩下還不行”的自負思想。時代變了,如果你還不懂“互聯網”,按如今的說法就是“瞎子聾子”,如果你再不學習再不變,我敢肯定再過幾年你就是職業蘋果人的“打工者”。

新的一輪“蘋果大戰”即將開始,可喜的是許多三秦果農人已經聞風而動:老品種改為新品種,鬱閉園挖成陽光園,秋施肥變為全營養,治病蟲變為防病蟲,等客商變為客上門。因此說,在這場市場洗禮中挖得越多,淘汰出局的越多,剩下的蘋果人轉機就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