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血水和汗水让“候鸟天堂”安全永驻

10月30日至31日,江西省林业局组织央广网江西频道、国际在线、江西日报、江西卫视、江西广播电台、凤凰网、香港商报等12家全国主流媒体,以及九江市7家市级媒体组成采访团,走进都昌县、永修县集中采访越冬候鸟保护工作和鄱阳湖国际观鸟周的准备工作情况。

每年10月至翌年3月,鄱阳湖水落滩出,水草野花飘香,大批来自内蒙古大草原、东北沼泽和西伯利亚荒野的珍禽候鸟飞临鄱阳湖越冬。记者在采访期间,用望远镜清晰地看到湖面鹤鸟展翅起舞,天鹅、雁鸭悠闲觅食,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

生态画卷的背后是保护者的坚持不懈。在江西省林业局的带领下,采访团成员与多名坚守在鄱阳湖沿岸的奉献者们进行了交流。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在鄱阳湖区,以湖为家,以鸟为伴,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他们无惧严寒酷热,伤痛病患,把满腔的热爱与赤诚,献给一花一草一木,让“候鸟天堂”安全永驻。

巡湖中艰辛与危险并存

他们用血水和汗水让“候鸟天堂”安全永驻

鄱阳湖的候鸟“守护者”王小龙负伤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站见到王小龙时,他的左手和肩部正绑着纱布,负伤接受我们的采访。9月20日清晨,王小龙在鄱阳湖湖泊巡湖时,不慎摔伤,致使左肩粉碎性肱骨骨折,目前正在康复中。1965年出生于鄱阳湖畔的王小龙,部队退役后分配到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站,成为一名候鸟守护者,一干就是33年。候鸟来临的季节,也是王小龙最为忙碌的季节,早上5点就从温暖的被窝爬起来,风雨无阻,攀登上吴城古镇的最高点——一座20多米高的瞭望塔,用望远镜观察鸟类栖息环境,掌握水鸟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日复一日地记录候鸟日志。

为更翔实地记录一些候鸟的生活规律,有时候天没亮他就下到湖区,越洲涉水,艰难地行走在湖滩草地上,口渴了,喝口凉开水;饿了,啃上几个馒头;累了,就在草地上躺一会儿。一次,他不慎滑进烂泥坑中,当放牧的农民赶到时,他已经昏迷不醒。

他们用血水和汗水让“候鸟天堂”安全永驻

“候鸟保护神“李跃接受记者采访

“你看鄱阳湖到了冬季,那个气候是变化无常的,好冷好冷。如果我们穿多了衣服,在泥泞的湖区巡逻极为不便,在湖区巡逻的时候要走很长的路程。在三县交界的地方,那个地方候鸟特别多,但是那个地方特别容易发生猎杀。所以我们对这些重点区域就是紧扣不放,那就是坚持长期的巡逻。你前面布了,我后面就砍掉,你今天布了,我明天去砍掉,哪怕我的体力不行,我们还是坚持,还要去。”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跃说到。

2010年3月,李跃与同事一起去周溪镇巡护,发现有30多个村民在用网捕螺蛳。用网大量捕螺蛳是被禁止的,不仅会减少候鸟的食物,还会影响生态平衡,李跃立即上前制止。让李跃没想到的是,他的话还没说完,这些渔民便不由分说地将他打了一顿。李跃被打断了三根肋骨,在医院住院了一个多月。10多年来,李跃带着同事起早贪黑,顶风冒雪,冒着生命危险,开展巡护工作,在湿地泥泞中一天步行几十公里。2008年以来,保护区工作人员巡护里程近10万公里,排查投毒险情60多次,清理“天网”126千米,砍断竹篙3万多根,烧毁作案船只4条,没收作案摩托3辆,还了候鸟精灵一片自由飞翔的蓝天。

“我这里被杀过一刀”采访时,74岁的“候鸟医生”李春如指着脸上的疤痕说到。1989年12月17号晚,李春如带着狗巡湖,发现4个人在湖滩上装“天网”捕鸟。上前制止的李春如被他们用刀刺伤了右脸,至今还留有一道明显的疤痕。

“现在政府加大了保护力度,偷猎候鸟的行为越来越少。”王小龙说。看到候鸟自由自在地在湖里嬉戏,没有人去干扰它们,是他最高兴、最快乐的时候。

救治放飞候鸟 既快慰也不舍

他们用血水和汗水让“候鸟天堂”安全永驻
他们用血水和汗水让“候鸟天堂”安全永驻

呵护 傅斌摄

37年来,“候鸟医生”李春如一直为鄱阳湖候鸟保护工作奉献力量,2011年,他自筹资金创办鄱阳湖区第一个候鸟医院。在有着20多年临床医生经历的他看来“救候鸟跟救人一样”,在候鸟来的季节里,他除了救护和照顾受伤的候鸟,还要和护鸟员一起去湖里巡查。有一年冬季,李春如照例巡湖,发现两只白琵鹭冻僵被困在湖中,李春如不顾安危,踩上冰面,将它们带回家救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治疗,两只白琵鹭重返大自然。“每次放飞一只候鸟,就像一位将军打赢胜仗一样,非常自豪。”他在巡湖中,还救了一只被淘汰的苍鹭,这只苍鹭因先天右翅残疾,被父母遗弃在湖区,从2岁开始,养了18年。“我把鸟儿当家人一样看待。”

2015年9月,他救治了一只生命垂危的白鹤“小白”,对“小白”右翅进行复位,并进行了弓形关节处不完全骨折愈合包扎手术,住院观察了83天。他说这只“小白”十分爱干净,对生活环境十分挑剔。他与“小白”朝夕相处,会一起去巡湖,他走在前面,“小白”就跟在后面,小白还会跳舞,有时把头贴在他的胸前。2016年2月初“小白”要放飞时,李春如流下了不舍的眼泪,他在日志上写到:“天上飞鹤袖上泪,寄上北地万余里,小白还在耳东西,思君无了时。”

在李春如的“候鸟医院”,候鸟享受人一样的治疗,他对所有救治的候鸟,执行严格的治疗流程,重症候鸟和特殊典型病例的候鸟,都有病历、医嘱治疗记录、出院放飞小结;在医院经治疗死亡的,要写死亡记录。据不完全统计,37年来李春如救治放飞的冬、夏候鸟及林鸟达5万多只,其中冬候鸟近有15000只,夏候鸟达36000多只,林鸟500多只。自1997年以来,李春如管护的湖区从未发生一起猎捕候鸟事件。

“ 我保护候鸟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是用血和汗筑起来的保护长城,用血和汗赢得的一片生机。”李春如说。

如今,鄱阳湖畔一批批的乡亲和志愿者加入到了候鸟保护行列。都昌县近年相继成立西源乡小天鹅保护协会、多宝乡大雁保护协会、塘口野生动物救护站等民间护鸟组织,形成了“政府部门+爱心人士+民间协会”的湿地候鸟保护新模式,湖区爱鸟护鸟蔚然成风。

人鸟相伴 心灵相通

他们用血水和汗水让“候鸟天堂”安全永驻

永修农民叶久怡与儿子叶芯,因长期保护候鸟,成为当地的候鸟保护明星

由于长期与候鸟打交道,他们也能听懂鸟语。吴城镇河溪村民叶久怡是鄱阳湖护鸟先锋,也被村民称为“鸟神”,叶久怡说:“我根本不是什么“鸟神”,只要你用心与鸟儿打交道,同样能与鸟进行交流。鸟通人性,它们与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只是很多人没有用心去发现。”几十年来,叶久怡一直在跟候鸟打交道,慢慢就赢得了鸟的信任,成为它们的朋友,通过几十年来的观察和接触,候鸟中哪些是去年来过的,哪些是今年新来的,能分辨出来,并认真记录,协助候鸟保护站完善资料。长年累月,他渐渐能读懂这些鸟类的语言,熟悉了它们的性情。比如它们高兴时叫的声音特别响亮,精神也饱满。生病了或者失去了伙伴,则哀鸣低沉,情绪也很低落。

2003年冬季,叶久怡巡湖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绿头野鸭,救助时却在它手里挣扎,叶久怡跟它“谈”了一会儿,手里的受伤野鸭也乖乖地不动弹了。他赶紧将它抱回家去。到家后,用干净的布条将野鸭的腿包扎好,然后拿来鱼料喂它,十几天后,伤养好了,叶久怡把它重新放回湖里,大约三天后的黄昏,叶久怡走出房门,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好几只野鸭聚在家门口,见他出来,马上“嘎嘎”齐鸣。正当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忽然发现了站在最前面的分明就是那只在家疗过伤的绿头野鸭。鸟类不会人类语言,却有甚至胜过人类的感情。知恩图报,鸟比人类都懂。

叶久怡说:“我天生喜欢候鸟,也带动周边的村民保护候鸟,我小儿子现在也跟着我从事候鸟保护工作,保护候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据悉,入冬以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采取多项措施,举全局之力,保护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资源,确保珍禽候鸟安全越冬。 (郭美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