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場需要持續“刮骨療毒”

日前,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佈了十大保健食品違法廣告典型案件,涉及靈芝孢子油膠囊、羅漢果甘草清瑩茶等相關食品、保健食品。截至9月底,廣東共查處食品、保健食品廣告案件276宗,罰沒金額171.2萬元。

保健品市场需要持续“刮骨疗毒”

年初,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3個部委召開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電視電話會議,會議表示,保健食品存在任何損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問題,都必須依法追責、嚴厲打擊。而在這種嚴打的態勢中,保健品市場的亂象為何難以根治?

與其說監管力度仍有待加強,莫若說一些保健品企業已是積惡成習、積重難返,在曾經的虛假宣傳甚至傳銷、欺詐的道路上不願回頭,或者說不肯改換曾經暴利的吃相。此外,“老年人盲目購買產品”也是一個誘因。調查顯示,超過80%的老年人,都希望通過購買保健品來提高身體素質、保障生活質量。

揆諸於此,有的呼籲加快培育民眾辨別真偽的科學素養,也有的強調誠實守信、依法經營的市場法則。而從老年人的需求角度出發,亦不乏呼籲政府為老年人看病就醫提供最大程度方便的聲音,還有希冀社區開動腦筋、服務好老年人群體的建議,一些地方的消協甚至表示,對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應增加期限一個月的“消費猶豫期”,在猶豫期購買的商品,可以退貨。這些當然都是題中要義,因為在整治保健品市場亂象方面,需要立體式管控。

正因為保健品市場亂象打而不絕,就需要對其進行持續的“刮骨療毒”。一者,加大保健品生產、銷售、宣傳等多環節的監管力度,當是最直接的手段;二者,在老齡化社會階段,需要想方設法為老年人看病就醫提供便利和服務,從而釜底抽薪,倒逼保健品市場正規起來;三者,緊盯保健品虛假宣傳的傳播途徑,斬斷忽悠式傳播的鏈條。一言以蔽之,對保健品市場“刮骨療毒”,需要監管者、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傳播渠道的“會診”與共治。

(燕都融媒體 燕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