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小小眼鏡盒,闖出大市場

在新河每18人中就有1人從事眼鏡盒相關工作。每年,6億多隻眼鏡盒從新河發往全球各地的市場。

“現在行業競爭很大,只有新的產品才有競爭力,才能帶來更高的利潤。”河北新河縣一位眼鏡盒企業負責人說。“這些眼鏡盒看似簡單,卻是我們的專利產品。”他指著那些產品展示櫃裡的各色眼鏡盒自豪地說。

新河:小小眼鏡盒,闖出大市場

國家貧困縣靠眼鏡盒脫貧

“在我們眼鏡盒廠打工,人均年收入有3萬元。家裡一個人從事這行業,家庭脫貧就沒問題。”新河縣眼鏡盒行業協會會長蘇新建說,近年來,每年有3億多元工資發到工人手裡,為全縣脫貧攻堅尤其是弱勢群體就業脫貧提供了助力。

新河:小小眼鏡盒,闖出大市場

新河縣地處冀中平原,曾經是國家重點扶貧縣,人口不足18萬。2019年4月國務院扶貧辦印發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名單中有河北三個縣,新河榮幸上榜。5月5日,河北省政府發出通知,正式批准新河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自上世紀70年代從一個村辦生產眼鏡片企業開始,到現在整個行業從事眼鏡盒相關的企業有400多家。40多年的發展與積累,從眾多手工作坊式的企業中誕生了一批投資上億的龍頭企業。整個縣年產眼鏡盒6億多隻,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市場佔有率40%,國內市場佔有率達60%以上。

1972年的保村,村辦小企業生產著老花鏡,並順帶著做一些眼鏡袋。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個人私營作坊開始增加。觀念與生產技術不斷更新的年代,生產者呈爆發式增長,從而形成了一個比較知名的產業集散地。同行的相互競爭,致使很多作坊企業為了生存只求微利銷售,有村民表示,曾經有過只掙1毛錢一隻盒子的情況。

新河:小小眼鏡盒,闖出大市場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

進入新世紀後,隨著生產工藝的升級換代,特別現在的網絡時代,人們對眼鏡盒的功用需要有所轉變,近視,遠視、散光、防風沙、遮陽或裝飾而需要配戴眼鏡的消費者逐漸增加,新河眼鏡行業為適應不同需求、風格和檔次不同程度地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加大研發能力推陳出新,從客戶需求出發,更好地為用戶解決切實問題並引領消費方向。

新河縣政府大力支持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組織企業走出去學習,聯繫高科技入駐新河。政府從實際出發,立於小微企業角度思考,多次出資選派企業家參加企業管理培訓,併到浙江溫州、江蘇無錫等全國知名鏡盒企業參觀學習。從信息管理、研發生產、銷售、品牌建設、服務體系等一系列標準化、流程化開始轉變,再到縱深多向平衡發展,使得眾多小微企業迅速脫穎而出,在當地成為了具有代表性的行業企業。

新河:小小眼鏡盒,闖出大市場

政府對企業按照帶動作用及對行業影響力分別給予科研經費補助,如建設院士工作站、研發中心、設計中心、技術中心;高新技術企業、產業技術研究院,並獲得國家、省、市認定的。對國家授權的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專利給予獎勵。對企業主動按照工業4.0標準進行管理提升改造的,基本完成後,給予企業科技進步資金。加強與京津知名科研院所、高等學校聯繫,推動建立學校和企業“雙元制”技術人才培養機制,引進、培養製造業“高精尖缺”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鼓勵企業引進帶技術、帶成果、帶項目、帶資金的高層次產業創新團隊。

標準化生產為產業護航

針對鏡盒沒有產品標準和生產標準的情況,縣政府在充分聽取了企業的意見和建議、諮詢專家的基礎上,組織技術監督部門研究並出臺了《眼鏡盒標準》和《眼鏡盒衛生標準》,使鏡盒產業逐漸走向規範化、標準化。

產業集群之路並不是一撮而就,也不是平地起高樓就能立刻見效。如果沒有前期的基礎鋪墊,沒有初具規模的企業生產鏈,新河就不會具備發展集群的先決條件。40多年的積累沉澱與細心打磨,終於讓新河縣邁開了向集群式產業園區發展的步伐。

新河:小小眼鏡盒,闖出大市場

縣政府按照“企業集中、產業集群、資源集約、功能集合”的思路,建設了現代化眼鏡盒工業園,路、電、水、訊“四通一平”的基礎建設完成後,終於打造出了一座鏡盒產業新城。政府工作簡化,對不合理的審批、許可盡一步消減,讓來產業新城辦事的企業更便捷方便。同時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建立守信激勵與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為打造健康、有序、規範的產業基地確立了前提條件。

隨著產業升級、企業轉型,新河縣在鏡盒行業的名聲更加響徹。特別是政府在軟硬件方面所下的功夫,終於得到了更多鏡盒行業代表的認同。全國鏡盒銷量靠前的數家企業陸續入駐園區,從而帶動了更多鏡盒企業入駐。既有藍馳、鑫夢達、盛事達、順馳、浩源等生產規模大、工藝先進、擁有外貿進出口權的龍頭企業,也有眾多中小型企業和手工作坊式企業。與眼鏡盒生產相關的紙箱、鐵板、合頁、彈簧、模具、物流等產業也蓬勃發展,形成了完整的眼睛盒產業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