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厂太难,利润太薄...制造业这么难,为什么老板们还在坚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行业,为何如今如此难做?出路又在哪里?

在广东,老板曾经是一种尊称,现在,有些当老板的却很不愿意被这样称呼。

现在做老板苦啊,特别是搞制造业的,有时真觉得上下无路,进退两难,日日焦虑,前途迷茫。

每天一睁眼便是各种成本开支,每个月面对山一样的薪资税费,在都是刚性约束,哪里的支出缓了晚了,马上就能要你的命。

而收入呢,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是常态,殚精竭虑焦头烂额常常得到的却是一堆应收账款。

聪明的人聪明的钱早就开始大规模地撤出制造业。

三年前,在一次复旦广东校友的小范围聚会中,来了22位校友,其中有20位从事泛金融行业,银行的、保险的、券商的、公募私募基金的、PE的、P2P、小额贷款的,只有两位跟实业相关,鄙人为制造业产业链做信息情报类服务,居然是二者之一。

老板们为什么这么痛苦?



中国制造业基本靠代工起家,在“微笑曲线”中处于最底端,活最脏最累,利润却很薄。

早年要素价格低的时候,还是有利润空间的。可是这些年,原材料价格在涨,人力成本在涨,办公成本在涨,唯有产品价格涨不起来。

专做外销代工的企业反映,洋人们把你的利润掐得死死的,能算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

老板们的痛苦不仅来自市场。



公司利润本来已经薄如蝉翼,却还要经常与方方面面的权力部门打交道,谁也得罪不起,哪里疏忽照顾不到都可能会被“弄死”。

大多数做制造业的老板其实都不太善于与七所八站四面八方的人打交道,他们不是公关先生公关小姐,况且也没那么多时间用于应酬,因此内心痛苦又加了一层。

制造业的老板几乎就是个“超人”,要管产品,要管销售,要管财务,要管人力资源,还要懂法律,哪里出致命的问题企业分分钟完蛋。

没有人为你分担烦恼(家人也多数不理解,因为没有时间陪他们),但打你主意忽悠你想坑你钱的人却如过江之鲫。

开厂太难,利润太薄...制造业这么难,为什么老板们还在坚持?

中国不能没有制造业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一大成就是发展了全世界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中国的综合国力因此大大提升。

“改革开放富起来”靠的就是工业,未来中国“强起来”还得靠工业。

我们永远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制造业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国之根本,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中国最大的国情之一就是人多,就业难。



卢森堡可以靠金融业,泰国可以靠旅游业,甚至俄罗斯靠卖石油天然气就能很好地活下去,而中国绝不可能。

有人说,从制造业中挤出的工人,女工可以做网络直播,男的可以做外卖小哥啊,让人只有“呵呵”啦。

毋庸置疑,国家政策、社会舆论的着力点还是要放在中小企业身上。

中小企业在全部注册企业中占比99%以上,解决80%的就业人口,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而制造业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只有充分激活中小企业特别是广大制造业的潜能,让他们能够健康滋润地活下去,他们才有能力上供养政府财政,下供养员工家庭,全社会才会真正生动活泼地良性运转。

我们的中小企业老板,调整好心态,不要跟风,不要贪大,坚持在一些细分领域做精做强,争取早日成为所在领域的“隐形冠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