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引發的社會熱議,你真的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嗎?

之前跳了票的電影《少年的你》終於上映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教育問題,引起了社會熱議,很多人也因此認識到了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部電影引發的社會熱議,你真的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嗎?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緊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偏向於教育孩子如何成人,言傳身教的給孩子樹立正確的社會觀和價值觀,從而認識到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不求你為社會做多大貢獻,只求不給社會添麻煩。影片中也提到了,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這裡涉及到一個社會學概念,那就是原生家庭,社會學上,子女未婚,還跟父母一起生活,你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叫做原生家庭,這樣的家庭往往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因為這是他接觸的最多的,所以作為父母請你一定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創造一個文化。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你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家庭幸福

一部電影引發的社會熱議,你真的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嗎?

學校教育則偏向於教育孩子如何成材,這裡我想提一個概念,那就是——度,任何事情都要適量,我覺得教育工作者應該掌握好這個度,不過度要求學生必須達到什麼什麼要求,更不能理想化,在心中設定一個好學生的標準,用這個理想化的標準來要求你的學生,古語有云“因材施教”,所以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面對龐大的知識量,每個人的接受能力不一樣,有的學生能很快掌握知識點,而有些學生接受起來則相對較慢,我希望我們的老師能夠不忘初心,因材施教,在學生的人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對得起自己拿的工資。

一部電影引發的社會熱議,你真的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嗎?

從近幾年的新聞報道可以看出,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值得人們關注了,學生的主要生活環境是校園,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另外他們又置身於社會迅猛發展並充滿著變革、競爭的時代,他們經受更多的是與學習、校園生活及社會變革等相關的心理矛盾與精神挫折,當這些堆積壓抑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因為涉世未深,從而更容易走向極端。所以當家長或者學校發現學生心理可能出現問題的時候,要溝通協作,必要時找心理醫生來進行心理干涉。這裡我想說的是,不要對心理治療報以歧視,其實他就跟你們去醫院看病一樣,只不過一個治的是身體,一個治的是心靈。

一部電影引發的社會熱議,你真的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嗎?

總的來說,子女教育應該以學校和家長共同合作,必要時心理醫生加以干涉的一種方式來進行。我們不能把它完全交給其中的一方,家長不能做個甩手掌櫃,以為把孩子往學校一扔就完事了,既然你生了他們就應該好好的教育他們,老師不能照本宣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請給予學生更多的包容和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