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斃一個犯人為何要十幾個人一起開槍,有何原因?

在整個歷史上,執行處決一直以來都是引發爭議的懲罰方式。這是對個人、機構或者政府所犯十惡不赦罪行的一種處罰。從絞刑到注射死刑,死刑的執行涵蓋了不同等級的殘忍方式,並且在每一個時間節點,都曾爆發過圍繞為正義而殺人的道德依據的爭論。

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如今對犯人處決死刑的時候,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槍決,這也被人們認為是最嚴格、最極端的一種處決方式。然而,如果大家看過影視劇或者是有關書籍的話,就應該知道處決犯人的時候,一般都是一整個行刑隊的士兵對犯人執行槍決,那麼為什麼要十幾個人一起開槍去處決一個沒有反抗能力的犯人呢?原因你可能想象不到。下面便讓我們來說說,行刑隊的人員配置的考慮。

槍斃一個犯人為何要十幾個人一起開槍,有何原因?

我們都知道,在行刑隊中一般都配有六個人到十二個人,並且在處決犯人的時候,往往是全部士兵都要開槍,但是我們也清楚,其實如果要處決犯人的話,一個人就可以單地做到,為何非要整個行刑隊十幾個人都來開槍處決呢?

其實,這主要是為了行刑隊的士兵考慮,這要從心理上的原因說起。下面用越南戰爭來舉一個例子。

在越南戰爭時,有一個數據是:美國人評論每50000多發子彈,才能夠打死一個北越士兵。也就是說,戰爭中的絕大多數子彈都是浪費了的。要知道,這些士兵在打靶的時候,其精準度可是很高的,至少也不是這種50000發子彈才能殺死一名士兵的水平,那麼為何到了戰場,差別就這麼大呢?

槍斃一個犯人為何要十幾個人一起開槍,有何原因?

從客觀上來說,戰場上的情形太過混亂,命中率低也是正常,再加上心理上的緊張,會導致命中率急劇的下降,但是導致命中率低到離譜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根本就不想殺人。儘管,他們知道對面是敵人,但他們首先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如果可以的話,相信絕大多數的士兵都是不願意向人開槍的。

而這對於行刑隊就更不用說了。在戰場上是兩軍交戰,因此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這對於士兵來說,射殺敵人可能還沒有那麼大的心理壓力。

但是,在處決犯人的時候,就完全不是這樣了,畢竟這些犯人或者戰俘,往往都是手無寸鐵,根本沒有任何還手能力,因此行刑隊的士兵們,其實都不願意這麼做,他們內心會覺得這是不道德的行為,所以有的士兵在開槍的時候,會故意不射中致命部位。因此也曾經出現過行刑隊開了數十槍之後,竟然還沒能處決犯人的例子。

槍斃一個犯人為何要十幾個人一起開槍,有何原因?

據紀錄片《沉默之像》中記錄,一位行刑隊的前頭目伊農說,他以前有位行刑隊員,每天都要爬到棕櫚樹上去做禱告。

並且,據專家們分析,比起近距離格鬥的士兵們,炮兵以及轟炸機飛行員們活得會更輕鬆一點。因為他們基本就不會直面慘烈的戰鬥現場,也不會聽到敵人說話,同時也不會看到敵人們因傷痛而扭曲的臉……即便是在戰爭這樣的場合,人們心中的人性也是難以克服的,特別是對會正面著將被處死的犯人的行刑隊來說,克服心理的人性開槍射殺,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這也解釋了為何行刑隊會有那麼多人。

在1944年的法國,喬治·布林德作為一名法國抵抗組織的成員,他在被抓住之後被判處了死刑,而面對德軍的重重槍口之下,他竟然露出了笑容。試問,行刑隊此時怎能後平靜地開槍呢?

槍斃一個犯人為何要十幾個人一起開槍,有何原因?

在《關於行刑隊你不瞭解的5件事》中記載,根據刑事博物館的資料,當被處決者能夠注視他們的行刑者的眼睛時,這一舉動會降低後者的匿名感。對於奉命行刑的槍手們來說,這讓事情變得有壓力。

於是,行刑隊便安排了十幾名行刑隊午安,來減小他們的心理壓力。一旦獲得上司發出的暗示,行刑隊的每個士兵都會同時地扣動步槍扳機,導致犯人被多枚子彈擊中而斃命。這減輕們對士兵們的精神創傷,大家不知道是誰開的致命一槍,一起分擔這個責任,內心也就不會那麼掙扎。

除此之外,有時候行刑隊的部分士兵還會配備空心彈,而士兵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子彈有沒有殺傷力。通過這種安排,就沒有人會知道究竟是誰要為那致命的一槍負責。而這樣無疑是大大地減輕了他們的心理負擔,讓他們以後的人生,不必揹負道德枷鎖。

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