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准备南迁遭到此人反对,崇祯一死此人马上投靠李自成

公元1368年,朱元璋打败当时的蒙古元朝建立大明王朝,建都南京。

后其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自己的侄子登基称帝,因为朱棣做皇帝之前根基是在当时的北京,出于各种考虑及原因,故又迁都北京。美其名曰天子守国门。

祯准备南迁遭到此人反对,崇祯一死此人马上投靠李自成

朱棣的精明之处在于,既把都城迁到北京,也设南京为都城,为的就是假如国门守不住的话,还有一个退路。

在南京也准备了一套政治班子,可以看作是大明王朝的后备干部体系,使得明朝在遇到威胁的时候,不至于像东晋和南宋一样,南渡的时候太匆忙来不及应对。

祯准备南迁遭到此人反对,崇祯一死此人马上投靠李自成

朱棣这个决定还是颇有先见之明的。在朱棣死后不久,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瓦剌大军直接把军队开到北京城下。

如果不是在首府于谦的指挥之下获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估计当时明朝皇帝就南下了。

土木堡之变,毕竟属于偶然因素。但是到了崇祯时期,亡国之相已经是显而易见。

来自西面的李自成和来自东北后金的双重军事打击之下,北京沦陷是早晚的事。为何这个时候崇祯还不南迁呢?

祯准备南迁遭到此人反对,崇祯一死此人马上投靠李自成

根据各种资料来看,当时崇祯是有意南迁的,毕竟王朝被推翻,大臣还有退路,皇帝就只有上吊的份喽。要说不怕死,那是刀没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然而崇祯耍了个小聪明,他认为这件事情如果自己说出来,有损天子颜面。逃跑主义的帽子是绝对不能扣在自己头上的。

南迁的方案必须由大臣提出来,然后自己再三推辞,大臣再三请求为了王朝延续,不得已不迁都南京。

祯准备南迁遭到此人反对,崇祯一死此人马上投靠李自成

可他实在是低估手下这帮大臣了,这帮大臣们哪个不是刀山火海、九死一生爬上来的啊!

心里都深知要是提出南迁的方案,假如崇祯南渡之后追究起来,保准跟前兵部尚书陈新甲一个下场,被卸磨杀驴了。

崇祯做事一向如此,给他做事的袁崇焕、陈新甲这样的人,最后都死的是凄惨无比啊!全部来个三缄其口,谁也不提。

祯准备南迁遭到此人反对,崇祯一死此人马上投靠李自成

尽管崇祯的心腹还是胆战心惊的提出了南迁,结果这时主角“兵科给事中光时亨” 闪亮登场。

在内阁大学士陈演、魏藻德的指使之下虽然只有七品的官职,但是坚决主张固守北京。喊的那是气壮山河啊,而使得崇祯不能南下。

祯准备南迁遭到此人反对,崇祯一死此人马上投靠李自成

结果崇祯南迁的方案迟迟不能敲定,而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开始向北京逼近。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做出决策了。

最后这帮国之重臣们吵来吵去终于整出一个折中的方案。皇帝南下肯定是不行了,违背天子守国门的祖训(这就是明朝那帮知识分子干的事),只能让太子南下监国。

祯准备南迁遭到此人反对,崇祯一死此人马上投靠李自成

假如太子南下监国,如果崇祯殉国,南方还能够打开局面,崇祯也认为只能如此了。

就在此时咱们的主角光时亨再次闪亮登场,疾呼“幸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

唐朝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李隆基与太子李亨一块出逃长安,结果在马嵬坡发生了兵变。奸臣杨国忠被杀,李隆基的爱妃杨玉环被逼死。

祯准备南迁遭到此人反对,崇祯一死此人马上投靠李自成

随后李隆基和李亨就分道扬镳。李隆基进发蜀地,李亨重整旗鼓、收复河山。结果李亨刚到灵武就宣布登基。并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这个典故一出,谁还敢提上太子南下。就这样咱们的七品“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大人彻底断送了崇祯南下之路。估计当时崇祯想杀他一百回的心都有了吧!

祯准备南迁遭到此人反对,崇祯一死此人马上投靠李自成

回头再看男主角光时亨,在反对南迁的时候,那叫一个义愤填膺、气壮山河,结果李自成兵进北京城的时候,光时亨不但没有殉国,反而是直接投靠了李自成。

官还是那“兵科给事中”的七品官。可笑啊!接着这货在李自兵败后,竟然厚颜无耻到不远千里南下又去投南明。实在是可笑!可叹也!结果弄了个千里送人头,这货人生从此落幕。

祯准备南迁遭到此人反对,崇祯一死此人马上投靠李自成

尽管明朝末年的那帮知识分子都不是什么好货。但是造成这种君臣各怀鬼胎的局面,跟崇祯有着巨大的联系。

一个在位17年的皇帝,到最后身边连一个替自己出头说话的定臣都没有,这个皇帝当的是有多失败呢。

祯准备南迁遭到此人反对,崇祯一死此人马上投靠李自成

说到底,崇祯还是缺乏魄力,并且极为自私,想要一个好的名声,还想要不承担风险,颇为刚愎自用。就算得点骂名又如何,他日一雪前耻之时谁又敢多言。

东晋和南宋南渡之后还挺了几十年,还能振臂一呼,要收复山河。假如崇祯南迁,或者让太子南迁,最起码局势不会如南明政权一样糟糕啊。

祯准备南迁遭到此人反对,崇祯一死此人马上投靠李自成

最后用现代一句话总结,那就是自己不作死就不会死。各位看官意下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