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格律要求严格,是不是古体诗就随心所欲,毫无限制?

會說話的鍋


先解释清楚什么是近体诗。

近体诗,指的是我国唐代所形成的律诗和绝诗(即绝句),以及排律。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对其句式、句数、字数、声律、韵律均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

古体诗,亦叫作:古诗、古风。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之所以称为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

古体诗的产生较早,按照时期划分,应该是形成于汉魏六朝。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一时期的文人诗、杂体诗等等。

古体诗的写作形式比较自由,篇幅长短没有一定的定数,少者仅二、三句,多者会长达数百句(如:《焦仲卿妻》〈即后人称为:《孔雀东南飞》的是也〉)。

古体诗的每句字数也没有一定的规定。或四、五言,或六、七言,或五、七言杂以三至十一言,依照其字数,可称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体。其中以五言、七言的诗体较为常见。所以,又叫作:五古、七古。

古体诗多是使用口头语言,不讲究对仗。其押韵的范围较宽松,也比较自由,平仄韵均可使用,既可以句句押韵,一韵到底,也可以间隔换韵。

如: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观沧海》一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中押韵:海、峙、起、里、志:之部;茂:幽部。之幽合韵。

又如:《孔雀东南飞》一诗中,诗歌长达数百句,其押韵也有近百,并多为合韵。

这个就是古体诗的有关问题。

附:五言诗和七言诗均产生于汉朝。五言诗起源于西汉的民谣,七言诗最早的是《柏梁台诗》。

至近体诗形成以后,唐代及后人也仍然有按照古体诗的写作方法写诗的,即:不讲究平仄和对仗,这种诗应该称为古体诗。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行路难》。杜甫的《北征》。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等。

目前有些人对此问题弄不明白,以为唐代的诗都是近体诗,指责其不押韵等等,弄清楚两种诗体的区别就清楚了。

所以,现代诗人作诗时,最好在题目下注明(比如:七律、七绝等),有心人可以看一下,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均有注明的…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先看看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时间不同。以唐朝为界限,唐朝以前的诗歌为古体诗,唐朝之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所以,唐朝以后多为近体诗。

2、在句法上不同,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3、在用韵上不同。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4、在平仄方面不同。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张继劳


问题:近体诗格律要求严格,是不是古体诗就随心所欲,毫无限制?


前言

相对近体诗来说,古体诗类似于古人的自由诗。虽然古体诗不必考虑对仗、黏连等规则的束缚,押韵也可以押邻韵,不必使用律句,所以要简单的多。

但古体诗也有自己的规则,如果不懂的话,做出来的“诗”依然是外行的作品。

一、绝句的押韵

绝句有近体绝句,有古体绝句,近体绝句就不说了,古体绝句要注意一个问题是绝对不能出现的。就是2、4句的平韵和仄韵不可混用。

1、例如这两首五绝:

《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押仄韵:去、处。

《静夜思》[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押平韵:霜、乡。

2、又如七绝:

《洛桥晚望 》唐朝 孟郊 (仄韵)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这首也押仄韵:绝、雪。

《游洞庭五首之一》李白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这首押平韵:飞、衣。

3、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古绝句的第一句押韵要求不太严。但是2、4句的押韵要注意:要么是平韵、要么是仄韵。绝对不要出现下面这种情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耳边钟磬【响】。

霜、平韵;响,仄韵。不可混用

2)第三句是白脚,一般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例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婵【娟】,低头思故乡。

娟,平声的白脚;乡,仄韵。也要注意避免。

二、四句或八句换韵的古体诗

绝句只要四句,所以绝句是不能换韵的。但是八句的诗就有不少换韵的了。例如王勃的《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前四句押仄韵,后四句押平韵。从押韵上来说,可以看作两个绝句的组合,每一组也按照绝句押韵的两个规则。

1、每一组中,2、4句平仄韵不可混用

例如第一组:渚、舞、雨。

第二组:悠、秋、流

注:四句一组的,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般以押韵较多,例如这首诗)

2、单数句如果是白脚,一般与韵脚平仄相反

这种情况在南北朝齐梁时期,沈约等人开始研究四声八病以后,基本就见不到了。不过在齐梁以前,还是挺常见的。例如《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前八句一组韵,后八句一组韵。齐梁以后,单数句如果不押韵的话,一般与韵脚的平仄相反。但是齐梁以前比较常见。这种现象,在唐朝的文献《文镜秘府论》中有专门讲到: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或云: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
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唯連韻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也。(下句有雲“鬱鬱園中柳”也。)

三、两句或三句换韵的古体诗

古体诗有两句一押韵的,有三句一押韵的,有句句押韵的,各有不用。

1、两句一换韵的押韵方式

两句就换韵的,两句都要押韵。

例如岑参 (唐)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换韵用...隔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两句一组的,每句都押韵:【折、雪】;【来、开】;【冰、凝】;【客、笛】;【门、翻】。

四句一组的,2、4必须押韵,1可以押韵可以不押韵(押韵居多),3不押韵且白脚与韵脚大多数平仄相反。

例如,第五句开始的这一组是入声韵:【幕、薄、着】,第三句不押韵,但是白脚:控,与韵脚都是仄声(但是不同声,控是去声,韵脚是入声);最四句是去声韵:【去、路、处】,这里的白脚:君,和韵脚的平仄就相反了。

2、句句押韵的,只有韵脚,没有白脚

岑参 (唐)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前两句押韵,后面三句一换韵,句句押韵: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句句押韵的诗,有的换韵:例如上面岑参这首;有的不换韵:例如下面曹丕的这首《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结束语

古体诗的押韵,绝句好理解,长篇的古体略微复杂些。


平时我们作诗的时候,至少要明白古绝句如何押韵。否则也不能说懂得作诗,当然也不能简单地把古体诗当作毫无束缚的自由诗来看待。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替、对、粘、韵”是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的用字组句原理,简称为“替”。句中“一三五不论”,是在有效规避孤平、三平尾、三仄尾条件下,诗界“前宽后严,仄宽平严”的变格潜规则下的宽格平仄,否则有悖于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的用字组句原理,统称为“失替”。

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反,简称为“对”,否则视为“失对”。

上下句为一联,上联第二句与下联第一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同,简称为“粘”,否则视为“失粘”。

首句或双数句末为韵尾相同的平声字,且在同一首诗内不可换韵,简称为“韵”,否则视为“出韵”。

符合“替、对、粘、韵”者为近体诗,“失替、失对、失粘、出韵”者为古体诗。

“替、对、粘、韵”是律绝和律诗体裁形式赖以存在的基本平仄押韵规则,“二四六分明”必须严格遵守,这是有马蹄韵与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整理归纳众多格律诗例提出“平仄竿”格律诗正格平仄截句法等坚实理论基础的,否则就是古体诗了。

古体诗本无严格的平仄押韵规则,可使用非对仗重复用字,押韵可平可仄,可用“邻韵”(韵尾相近的古韵字),同一首诗内也可换韵。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体诗不胜枚举。例如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崔颢的《黄鹤楼》、诗仙的《静夜思》、诗圣的《复愁十二首》其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凉州词》。是古圣先贤们不会写近体诗吗?不是!古体诗本来就不用讲究近体诗的平仄押韵规则。例如失替的“孤平拗救体”、“鲤鱼翻波”,失对的“偷春体”,失粘的“折腰体”,出韵的“孤雁出(入)群”……都是古体诗的翻版。要不,还有近体诗与古体诗等体裁分类的必要吗?


格律常识分享


近体诗格律要求严格,是不是古体诗就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限制?

相对近体诗来说,古体诗类似于古人的自由诗。虽然古体诗不必考虑对仗、黏连等规则的束缚,押韵也可以押邻韵,不必使用律句,所以要简单的多。

但古体诗也有自己的规则,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任意乱写。如果不懂的话,做出来的“诗”依然是外行的作品。

因此,无论写哪种题材的作品,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表意为先,主要看内容,其次才是形式,不能简单地把古体诗当作毫无束缚的自由诗来看待。


杨咏仑


诗,是聚集凝聚的精华……它包括:语言,思想,境界,意境,审美,塑美……

所以当诗形成的时候,已经是形成了一个高度的文化思想形式!这个形式就像金属里面的黄金……

是不是诗?只要大家一品读?马上就明白了这是不是诗?是不是好诗?

我不相信古代没有散文诗?表达形式千变万化……

诗~像心一样自由……心真的可以飞翔……心飞起来才可以写诗……写诗的心需要高远……

需要陶醉……需要唯美……更需要:爱!!

我们为什么写诗?那是因为我们爱这个世界……我们热爱生活……我们热爱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我们热爱我们眼前流逝的一切……

我们自己的心把以上所有都包装起来……

希望大家都来审美!都来写诗!品读诗……

《海洋之音》


用户9635879133446


诚如“返璞归真”成语所云,无有古体诗之“璞”,何来近体诗之“真”?此处须要剔除虚无荒诞之“诗意”一说。诗若无意,你我写诗读诗又作甚?

恰恰因为,源自“古体”的诗贵哲理思辨、诗美藏情含趣、诗妙平仄格律,方才孕育了诗词歌赋巧夺天工。

以为古体诗随心所欲,以为近体诗僵化逼仄,不免轻薄,也不免搞笑。


闻鲁生


写古体诗:

第一、要有意境。

第二、要有押韵。

第三、生动、形象、传神。

第四、文笔流畅,语句优美。

古体诗总体来说,以情为主,境为客、情景交融。


畅言1298


古体诗在每句字数上要求比较一致,句尾音押韵。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越来越规范了,出现了近体诗。对近体诗仄平韵律、句尾押韵、有关部分的文字对仗等方面,要求更严格更规范了。


五侃六哇


在头条上有这个水平的不用去限制。没这个水平的怎去限制。

头条没限制上头条,水平没限制水平,怎么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