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三國並存的時間原來如此短暫,燕國到底該不該算在裡面?

三國,這大概是喜歡歷史的人再熟悉不過的一個時期了。但三國到底指的是哪段時間?那時的中國真的是隻有三個國家麼?

真正三國並存的時間原來如此短暫,燕國到底該不該算在裡面?

我們通常提起三國的名人軼事,多是什麼黃巾起義、董卓叛亂、三英戰呂布、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之類的話題,然而直到董卓叛亂、官渡之戰時期,東漢疆域內依然林立著N個政權。因此我們熟知的”三國“應該只是一個表述符號,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代稱而已,代指就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歷史時期。

真正三國並存的時間原來如此短暫,燕國到底該不該算在裡面?

那我們就來看看這段時期到底有沒有真正存在過只有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的局面。由於在不同的人心目中,對於封建王朝時期的分裂勢力“算不算一國”這個概念有著不同的看法,因此我們將從三個維度來分辨這一概念。

首先是“形式”維度,這一維度史學界通用的界定方式,就是不論當時的最強實力方是誰,皇帝位沒有交接就不能算是朝代的更迭。

從這一維度看來,整個曹操在世期間,中國一直處於東漢時期。直到公元220年漢獻帝禪位給曹丕,東漢才算徹底滅亡。這也是史學界公認的東漢滅亡時間,而接過玉璽的曹魏便是中國封建王朝中,這一時期唯一正統的一環,待到司馬炎接過皇權後,曹魏滅亡,西晉建立。這就是中國封建歷史朝代表的主要劃分維度,也就是說單從這一維度上來看,嚴格意義上中國歷史中不存在三國時期。

真正三國並存的時間原來如此短暫,燕國到底該不該算在裡面?

接下來我們再從“實際”角度出發,看看是否存在“三國時期”。所謂實際角度,就是指以政權上、軍事上實際處於“獨立”狀態來分析,而不管什麼正統皇權更迭。從這一角度,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自黃巾起義至曹丕稱帝之間的這段歷史,完全是各種軍閥割據、混戰不斷的狀態,“三國”無從談起。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段時期正是魏、蜀、吳各自的“籌備階段”,最被人們所認可的說法是“赤壁之戰後,確立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那麼我們再來看赤壁之戰後,中國大地上有幾個獨立的割據勢力並存呢?

真正三國並存的時間原來如此短暫,燕國到底該不該算在裡面?

戰敗的曹操回到自己的地盤後,接連出徵漢中張魯和西北馬騰,而終於開始起家的劉備,此刻還沒有得益州,也就是說赤壁戰後依然還存在著不少地方割據勢力,完全不是三足局面。如果非要說馬騰屬於魏勢力的內部叛亂的話,那麼漢中和益州可是非常明確的割據。因此從“實際”角度來看,史實中“三足”僅僅是指所有當時並存的勢力中,三個較強的勢力罷了。

聊到這裡,可能對三國非常熟悉的朋友覺得,真正的三國時期是確實存在過的,只不過不能從赤壁之戰劃分,而是要從魏蜀吳分別稱帝算起。那麼我們最後再以稱帝為標準,來分析一下。

真正三國並存的時間原來如此短暫,燕國到底該不該算在裡面?

曹丕稱帝是在公元220年,劉備221年,而孫權直到公元229年才稱帝。也就是說,如果以這個標準來劃分,那麼應該是最後一個稱帝的時間為三國的開始,第一個滅亡的時間為三國的結束,那就是從孫權稱帝公元229年,到劉禪投降公元263年的這34時間。

那麼問題就很清晰了,這段時間有幾個國家並存呢?答案是四個,除了我們常說的魏蜀吳以外,還有一個遼東的——燕,也就是公孫淵的地盤。有人可能會說,不對,公孫淵沒有稱帝,他是向魏國稱過臣的。沒錯,遼東公孫淵起初是被封公的,也就是說燕是公國,但後來他又自立為王,我們不可否認它短暫的獨立地位。如果說向魏稱過臣就不算獨立王國的話,孫權也幹過這樣的事兒。

正是孫權的制衡手段,勾結公孫淵和高句驪,用以鉗制魏國,魏國派毌丘儉率領魏軍和曹操當年降服的鮮卑軍、烏丸軍等遠征高句驪,曹睿命令離高句驪最近的公孫淵發兵協助,公孫淵藉機起兵造反。接下來便是烏丸軍叛變投靠公孫淵,魏軍不得不撤退,公孫淵從此自立燕王。

真正三國並存的時間原來如此短暫,燕國到底該不該算在裡面?

還有人會說“這個稱王跟稱帝不是一回事兒”。是的,名號上確實有差別,印象中皇帝要比國王大一級,但如果稱帝就能算一國的話,袁術也是稱過帝的,而“王”這個概念,在歷史上有時是被皇帝冊封的,有時確是跟皇帝完全沒有兩樣的,因此我們才習慣把二者並稱為——帝王。關於這一點,我們有必要從幾個稱王稱帝的要素來具體分析。

這幾個區分到底是“帝以下的王”還是“等同於帝的王”的要素分別包括:是誰封的,有無封國,是否置百官,是否更改年號稱呼,實際是否受封王者節制等。

大家都知道曹操最高做到魏王,是漢獻帝封的,給了封國也設置了百官,雖然這個“王”漢室不敢節制,但曹操終其一生未篡位,更不可能改年號。

魏文帝曹丕,受禪於漢獻帝(不管漢獻帝真心還是假意、被脅迫還是實在受不了無權皇帝的苦悶,總之他禪讓了),設置百官改元黃初,不受任何人節制,這是一個標準的帝王。

孫權先是被曹丕封為吳王,設置了百官但沒改年號,跟曹操類似,表面上受曹丕節制,但曹丕為了穩住他,也不可能頤指氣使。後來孫權稱帝改年號為黃武,不是誰封的,屬於自封,不受任何人節制,可以入帝王列了。

劉備先是漢中王,自封的,設置百官未改年號。後來稱帝改年號為章武,又是自封,不受任何人節制,也入帝王之列了。

咱們再來看燕王公孫淵,這個王跟孫權、劉備一樣是自封的,不僅僅設置了百官,還改年號為紹漢,稱王后不受任何人節制。

真正三國並存的時間原來如此短暫,燕國到底該不該算在裡面?

以上信息可以清楚的看出,公孫淵只不過是稱了王便改了年號,而改年號才是立國的象徵。還可以看出只有劉備和公孫淵無論稱王還是稱帝,都屬於自封,在法理上他倆地位是相同的,如果可以認可蜀漢的存在,那麼燕國的存在也應得到相同的認可,而不應論兩國的時間長短、影響力大小。

也就是說,從最後這個角度來劃分的話,真正名副其實的三國時期,應該是指從燕國滅亡,天下真正剩下三個國家算起,也就是諸葛亮死後的第四年,公元238年公孫淵被司馬懿滅,到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這短短的25年間是真正三國並存的時間。

總結一下,如果周邊的鮮卑、羌等少數民族政權不算在內的話,歷史上的三國時期真的很短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