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文明的力量,為什麼只有這一種,你看了後會增強自信心

中華傳統文化因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一直以來都不乏相關的研究,國內出版的普及或深度讀物也如恆河沙數、層出不窮。但絕大多數的著作都是從傳統文化本身的內容進行介紹的。如何跳出傳統思維的囹圄,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文明的力量》一書作者武斌與百道網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驗。

文 | 普藍

四種文明的力量,為什麼只有這一種,你看了後會增強自信心

《文明的力量》一書作者武斌

歷史上四大文明古國是後來諸多文明的發源地,可以說是它們孕育瞭如今繁榮、進步、富於生命力的文化整體狀貌。而在這其中,只有中華文明從未斷流,一直延續至今。那麼,是什麼讓中華文明得以數千年持續不斷地發展傳播、發揚光大、道統不絕,在世界文明之林中獨樹一幟?

這還要從中華文化說起。文明是文化的內在價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是一元的,文化是多元的,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不同條件為依據。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 5000 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理性和生存智慧,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便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為集中展示在海外陸續傳播的中華文明對世界文化發展的影響,幫助人們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廣東人民出版社於2019年9月出版《文明的力量》。作品以時間為線,以文化互鑑為軸,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藝術文化諸多領域梳理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深度挖掘了中華文化的精神基因,更以文化傳播細節來講述中華文明的世界影響力。

在世界文明多樣化的當下,中華民族更應該向過去致敬、向歷史回眸,正本清源,釐清從古至今中華文明從發源、發展到傳播至海外,進而影響世界文明發展格局的脈絡,真正深入地體會中華文明的偉大魅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們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堅定中華民族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文明的力量》一書作者武斌是瀋陽故宮博物館原院長、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副會長。他研究中國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西方哲學多年,相繼出版了《中國文化史概說》《中國文化海外傳播史》《絲綢之路全史》等著作,其中《絲綢之路全史》入選“2018年度中國30本好書”。

四種文明的力量,為什麼只有這一種,你看了後會增強自信心

中華文明的微型百科全書

中華文明的巨大力量不僅表現在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在歷史上曾經創造出的豐富、先進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也通過多種渠道傳播到世界各地,豐富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大貢獻。

但如何釐清這數千年來由前輩祖先創造流傳下來的極為豐富的文化形態和文化內容,從紛繁蕪雜的浩瀚史海中鉤沉線索,對武斌而言,顯然是一項更具挑戰性的工作。在採訪時,他透露了自己最終從眾多古老傳說和歷史故事中找到靈感,從“物種與物產”“技術發明”“典籍與教育”“思想與藝術”等方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概括總結,並從物質文明開始講起。所謂物質文明,包括中國原生的物種,無論是黃河流域最早栽培的粟,還是在湖南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稻穀,這些物種都並非是自然生長的作物,而是經過人工培育而成,其中飽含複雜的農耕技術和生產組織方式。

而物產方面,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被稱為“三大貿易”的絲綢、瓷器、茶葉,它們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從駝鈴古道絲綢路的絲綢,到且將新火試新茶的茶葉,再到陶舍重重倚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的瓷器,武斌介紹了中華文明在長期大量向國外輸出的過程中,是如何從生活習慣到審美文化,影響世界各族人民的生活。

在技術方面,作為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巔峰造物的“四大發明”可謂響徹史書。“書寫的革命”——造紙術用一張紙便鋪開了人類文明史,“文明之母”——印刷術點亮了歐洲啟蒙之光,“歷史推手”——火藥改變了歐洲的歷史進程,“領航世界”——指南針領航了世界的大航海時代。可以說,“四大發明”的出現和傳播,徹底改變了全世界的發展進程與格局。連英國哲學家培根、德國哲學家馬克思、恩格斯都曾對“中國四大發明”給予高度評價。

緊隨物質文明之後,武斌在思想、藝術、典章制度方面,也發掘出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如近代歐洲啟蒙運動時期,孔子儒家學說就曾受到啟蒙思想家的高度重視。學者賴克韋恩曾這樣說,“孔夫子是18世紀啟蒙運動的守護神,他的教導是整個啟蒙運動樸實無華的福音,把東方時尚帶到西方。”

武斌在書中介紹說:“中華文化中的倫理道德權威,不是來自“上帝”的啟示,而是來自一個人自身的“良知”與“良能”的啟示。正是這樣的發現,使啟蒙思想家們從傳入歐洲的中國文化中,似乎看到了批判基督教神學的理性之光,找到了摧毀基督教神學權威的思想武器。”因此,“中華民族的文化創造也通過啟蒙運動而在這一時刻間接地參與了世界文化歷史的進程。”

從物質、技術,再到思想、藝術,他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清晰地梳理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先進性和發達性。以時間為線,以文化互鑑為軸,加以120幅圖直觀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圖文並茂,知識性與可讀性共存,我們當然有理由稱這本著作為中華文明的微型百科全書

別具一格的全球視野

中華傳統文化因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一直以來都不乏相關的研究,國內出版的普及或深度讀物也如恆河沙數、層出不窮。因此,想要按部就班地描述中華傳統文化是容易的,可如何在已然形成穩固氣候的研究課題中找到更為新穎、獨特、別具一格、富於創造性的嶄新視角,卻意味著需要克服重重困難和挑戰。正如武斌所說:“最近這些年,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有許多著作出版,對於我們深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益的。不過,絕大多數的著作都是從傳統文化本身的內容進行介紹的。”

武斌跳出了傳統思維的囹圄,巧妙地側身外部,選取了一個外在角度,即通過聚焦中華文明在世界各地的傳播與影響,以及在其他民族文化中所發揮的作用來切入,幫助讀者從以往的模式中走出,邁向更多元、更廣闊的場域,更加深入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從在世界各地的傳播和影響方面來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就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從外面來認識。”武斌如是說。

銳意進取力求突破並非易事,全新的視角意味著要打破固有的研究成果,因此可資借鑑的現成材料會十分稀缺。一方面,武斌在研究和寫作的過程中始終抱持一種自覺的全球史觀,即把中國文化的發展置於世界文化的總體格局中進行比較和認識;另一方面,當出國考察和遊歷時,他也特別注意尋找中華文明在海外傳播和影響的痕跡。

但在保有一定深度和專業性的同時,武斌並未讓《文明的力量》成為一本過於學術性、僅供學者研究的著作,與普通讀者隔絕開來,而是力求深入淺出、化繁為簡,將這本書定位為一本傳統文化的通識讀物。在接受百道網採訪時,他這樣表達自己對讀者的希冀:“希望能給那些對傳統文化有了解、有興趣的讀者增加一個新的認識角度。”

文化自信深耕於中華文明底色之中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當我們將歷史的眼光返回當下,放眼當今國際的發展趨勢,我們更能看出文化自信是國家文化軟實力激烈競爭的必然要求。那麼,通過一本書怎樣樹立並堅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呢?

武斌談道:“文化自信從來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發自內心的對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只有對本民族文化歷史有了解,對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有認識和體會,才能建立起對民族文化自信。”因此,盤點中華文明的根系、瞭解中華文明的底色,才能讓我們對這一偉大文明產生敬仰與敬畏,從而培養我們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

自文化曙光時代的草創開始,直至近代以前,整體領先世界文明的中華文明向來以其豐富多彩、博大厚重的內涵影響友邦以其燦爛輝煌的底蘊輻射四鄰、澤被遠方,持續傳播海外,在世界大舞臺上獨領風騷,對世界文明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即使在近代經歷了西方文化的強烈衝擊,發生了歷史性嬗變,中華文明仍能在不斷的自我更新中綿延發展、傳承不絕,長久不衰,中華民族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所創造的中華文明必定飽含深厚的民族智慧和強大創造力。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數代先輩前赴後繼獻身中華文明偉大事業的建設之中。如今,正是中華文明賜予我們成長的智慧,為我們進行文化創造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武斌說,正是“自強不息的創造精神”和“虛懷若谷的開放性思維”,共同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動力與源泉。我們只有在發源處找到自信與榮光,才能將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於世界,從而不斷提高中華文明的世界影響力。

版權聲明: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屬的網絡媒體平臺百道網、百道網微信、幫書店微信,以及百道學習APP和小程序等平臺上發佈的文章,版權屬於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著作權人共同擁有,嚴禁轉載。任何紙媒、網媒或社交媒體需要發佈或轉載,請與版權專員聯繫([email protected]),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對於任何未經授權的轉載,我們將依法追究其侵權責任。

四種文明的力量,為什麼只有這一種,你看了後會增強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