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禁軍起家的唐玄宗,如何防備禁軍?又是怎樣埋下大唐隱患的?


開元十八年,接連出現的三件事,讓唐玄宗極度不安起來,他終於還是對北門禁軍起了戒心。

第一件事,還得從北門禁軍“實際掌權人”王毛仲說起。王毛仲,誅殺太平公主行動的功臣,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為臨淄王時的家奴,因功被封為輔國大將軍、霍國公,與北門禁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一直是北門禁軍的實際掌控人。可是就在開元十八年,王毛仲卻和唐玄宗發生了一些不愉快:他向玄宗求兵部尚書一職,唐玄宗沒有答應,對此,王毛仲頗有怨言。

緊接著出現了第二件事,宦官高力士來了個火上澆油。這一年,王毛仲的妻子生了兒子,唐玄宗命高力士前去祝賀。高力士回來之後卻對唐玄宗反映說,王毛仲對皇帝頗有怨言。見玄宗沉默,高力士又進一步說道:“北門奴官太盛,豪者皆一心,不除之,必起大患。”

對於這番言論,唐玄宗沒有表態。

很快,又發生了第三件事。大臣嚴挺之向唐玄宗報告了這樣一個消息,說王毛仲私底下向太原軍器監索要兵器。這一下唐玄宗坐不住了,二十多年的家奴,如今竟然私自找人要兵器,他想幹嘛?!

“危險”的禁軍

為了杜絕可能的“禍患”,唐玄宗快刀斬亂麻,於開元十九年正月,毫無徵兆的突然就下旨將王毛仲貶為瀼州別駕,連王毛仲的親家、典掌萬騎的葛福順也一同被貶。王毛仲離開京城,行至永州,又接到了唐玄宗的賜死詔書,至此,王毛仲終於走完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採用如此雷霆萬鈞的手段,對付自己曾經的功臣兼心腹,著實令人驚訝。而這也說明,唐玄宗掌權之後,一直在關注著北門禁軍的動向,——畢竟自己曾經兩次政變,都是依靠著禁軍發動的。對於這個不安定的因素,唐玄宗怎麼可能放鬆警惕呢?!

置一杯酒,或一盞茶,下面就跟隨闡史君一起,回到開元年間,回到那個風雲激盪的歲月,看一看靠禁軍贏得政變的唐玄宗,是如何防備禁軍的?第一策:任用心腹人物王毛仲 掌控禁軍

唐玄宗誅殺太平公主之後,用姚崇之策,將政變的功臣悉數貶出京城,然而只有一個人是例外,這個人就是王毛仲。

上文曾說到,王毛仲身份特殊,既是唐玄宗為臨淄王的家奴,又是李隆基奪權的功臣,誅殺太平公主行動,正是王毛仲帶著閒廄馬以及士兵三百人率先發動的。

那麼唐玄宗對他格外看待,僅僅因為他是自己的家奴、心腹、功臣嗎?顯然不是!

(一)唐玄宗與王毛仲的蜜月期

李隆基為太子時,王毛仲便統轄著萬騎禁軍;及至唐玄宗正式掌權之後,王毛仲雖然身份提升,但仍然是禁軍的實權派人物。史稱:“兩營萬騎功臣、閒廄官吏皆懼其威。”

而後,王毛仲又與典萬騎的龍武將軍葛福順結成了親家,這一舉動,更增加了他在禁軍中的權勢,身為輔國大將軍、霍國公的王毛仲,自然成了北門禁軍將領攀附的對象。《資治通鑑》曾經這樣描述王毛仲的地位:北門(禁軍)諸將多附之,進退唯其指使。

由此也可以看出,王毛仲稱的上是禁軍的實際掌控人。說到這就很明瞭了,唐玄宗之所以對他另眼有加,就是想依靠他能鎮住禁軍,畢竟他既是玄宗的心腹人物,又在禁軍中頗有威望!

禁軍實權人物——王毛仲

實話實說,王毛仲乾的是不錯的。比如他還擔任過檢校內外閒廄兼知監牧使,負責掌管御馬及全國戰馬的培育工作。在這個職位上,他就曾獲得過唐玄宗的嘉獎,皇帝還讓著名的文人張說為他做了一篇《監牧頌》。而《舊唐書·王毛仲傳》中對於王毛仲的業績也是讚賞有加,是這樣描述的:部統嚴整,群牧孳息,遂數倍其初。

這意思是說,在王毛仲的努力下,全國戰馬增加了數倍,這可是了不起的業績啊!可以說,唐玄宗重用心腹王毛仲掌控禁軍的策略是成功的。基本上避免了可能發生的“禍亂”,更是無人敢利用禁軍威脅皇權。

可是俗話說:物極必反!王毛仲很快就陷入到這個怪圈之中。

(二)王毛仲勢力與宦官勢力的衝突

由於王毛仲的權勢越來越大,他的親家、禁軍將領葛福順以及李守德等人紛紛投靠於他。他們之間沆瀣一氣,形成了一股政治勢力,十分囂張跋扈,甚至目無法紀。有一次,萬騎將軍馬崇,光天化日之下殺了人,王毛仲聽說之後,上下走動,希望用權勢擺平這件事。最後多虧了刑部員外郎裴寬堅決執法,才避免了殺人兇手逃脫法律的制裁。

高力士

勢力不斷增大的王毛仲,後來又與高力士為首的宦官勢力發生了衝突。話說唐玄宗經常會派高力士去慰問王毛仲,但是王毛仲見高力士來了,是怎麼做的呢?史書上說他是:“稍不如意,必恣其凌辱……高力士忌之頗深。”

這樣一來,王毛仲勢力與宦官勢力的矛盾便越來越嚴重。於是才出現了文章開頭說的,開元十八年的那三件事。

而現在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王毛仲私底下向太原軍器監索要兵器,其實不是想發動叛亂對付唐玄宗,而是想對付宦官集團,可見他們之間的矛盾有多深!不過,即便如此,這也是唐玄宗所不能容忍的,王毛仲的死,也就成了必然。

王毛仲死了,雖然避免了可能的“禍患”,但也留給了唐玄宗一道難題:那就是誰來接替王毛仲,來掌管禁軍呢?這個人會是誰呢?第二策:重用老實人與改組北門禁軍

(一)重用老實人陳玄禮

王毛仲死了、禁軍將領葛福順被貶出京城了,那麼誰還能替唐玄宗控制禁軍呢?唐玄宗選中了陳玄禮。

之所以選中陳玄禮,也是吸取了王毛仲事件的教訓。陳玄禮,史書上稱他為“淳樸自檢”。早年與葛福順一樣是萬騎營長,參與過“唐隆政變”誅殺韋后的行動,雖然立了大功,但他卻依然不驕不躁,默默無聞,更沒有像葛福順那樣攀附王毛仲。可以說,陳玄禮正是王毛仲的反面。(值得一提的是,馬嵬坡事變有陳玄禮的一份“功勞”,但這是後話了。)

(二)改組北門禁軍

現在有一種觀點是,李隆基以太子身份監國之時,就已經將左右萬騎改組為龍武軍了,包括闡史君也曾很長時間這麼認為,直到我看到另一個觀點之後,才意識到這種想法可能是錯的,下面聽我慢慢解釋一下。

唐睿宗景雲二年,太子李隆基“奏改左右萬騎為龍武軍”,注意,這裡是“奏改”,實行沒實行,並不好說。而此後的史料記載,雖然有了“龍武將軍”,但卻不提“龍武軍”,依然稱之為“萬騎營”。這說明,當時可能只是增加了“龍武將軍”,而沒有正式改組北門禁軍。北門禁軍的建制依然是:左、右萬騎營和左、右羽林軍。

其實,唐玄宗真正改組北門禁軍之時,已經是開元二十六年了。據《舊唐書·玄宗本紀》中記載,北門禁軍是這麼改組的:析羽林軍置左右龍武軍,以左右萬騎營隸焉。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從左右羽林軍中分出一些人來,組建左右龍武軍;左右萬騎營歸左右龍武軍管轄。這樣一來,北門禁軍的建制基本就成了: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

龍武軍成為禁軍建制

那麼唐玄宗如此改組的目的是什麼呢?仔細一分析,我們就會發現,萬騎營歸龍武軍管轄,不僅級別降低,而且士兵也被稀釋了。這反應了唐玄宗對於萬騎營的不信任,改組之後,萬騎營的威脅則小了很多。

而重新組建的龍武軍依然由陳玄禮率領。有一次,玄宗在華清宮,想出門夜遊,陳玄禮勸阻玄宗說“宮外是曠野,須有備預。”唐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議,不出去了。由此可見,陳玄禮的安保工作做的還是很到位的,玄宗也對他的進諫也是言聽計從,史稱陳玄禮為“志節不衰”,始終保衛著玄宗的安全,此言不虛!第三策:以宦官制約禁軍 高力士掌控飛龍禁軍

飛龍禁軍比較特殊,說白了這幫人和養馬有關。唐初以來,皇帝會設置內外閒廄養馬,前文說過王毛仲就管過這攤子事,誅殺太平公主的行動,就是王毛仲帶領這幫內外閒廄的士兵率先發動的。

武則天時期,增設了禁中飛龍廄,由宦官掌控。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十分喜歡良馬,於是又增加了不少閒廄。開元十一年,舉行祭祀南郊大禮,回宮的時候,玄宗是騎馬回來的,飛龍禁軍負責在四周保護。史稱自此之後,玄宗在出門祭祀,“皆騎於儀衛之內”了。這也意味著,基本上從這時開始,飛龍禁軍正式成為了保護皇帝的禁衛力量。

飛龍禁軍

飛龍禁軍是由高力士掌控的,天寶十一年,有人想策動龍武萬騎作亂,誅殺李林甫、楊國忠。事發後,就是高力士率領四百飛龍禁軍剿滅的。“捕其黨,皆擒之。”可以說,高力士掌管的飛龍禁軍,對於保護唐玄宗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四、闡史君說:防控禁軍 唐玄宗的成功與失敗

應該說唐玄宗的策略是成功的。畢竟,在安史之亂前,他當政的這些年裡,基本上沒有出現過比較嚴重的、利用禁軍的“禍亂宮變”。

然而,從以上總結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在防控禁軍上,唐玄宗最主要策略就是:以宦官勢力制約禁軍勢力。比如,當王毛仲集團和宦官集團出現衝突時,最後勝利的是宦官集團;此外,還形成了以宦官為首領的飛龍禁軍。

其實何止是飛龍禁軍啊,在唐玄宗的重用下,宦官開始參與政事,高力士被封為驃騎大將軍,官居一品。甚至唐玄宗還讓高力士處理一些日常政務,高力士可以“小事即專決”,宦官開始參預朝政了。

宦官專權

當然了,高力士為人還是可以的,但是,唐玄宗開了頭,以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了。安史之亂爆發,特殊的政治形式下,更是為宦官勢力的進一步擴張提供了土壤。

——是啊,你唐玄宗李隆基可以控制的住高力士,你的後人能控制的住其他宦官嗎?

因此,很多人提及宦官專權,都會從唐玄宗說起,認為唐玄宗是開風氣者,這是有一定根據的。

防控禁軍,避免禍亂、加強皇權,這是唐玄宗的成功;然而,卻也打開了宦官干涉朝政的先河。

這,或許是唐玄宗意料之外的失敗吧!


清酒暖風lina215yang


唐玄宗對中晚唐衰敗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對於中晚唐的宦官(掌握天策軍)權力擴大,沒有責任的。

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後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史稱:先天政變。

唐隆政變與先天政變奠定李隆基的權力,所以依次介紹兩個政變李隆基兵力於將領。

唐隆政變,710年,6月,唐中宗李顯暴死,外界傳韋后和安樂公主下毒,暗殺李顯,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韋后意欲臨朝攝政,她扶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並將領南北衙禁衛軍交與韋家子弟統領,其獨攬大權之心昭然若揭。可以看出李隆基當時政變並未掌握禁軍。

先天政變,李隆基使用的自己家奴王毛仲的三百私兵以及岐王李範、薛王李業、郭元振以及龍武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姜皎、太僕少卿李令問、尚乘奉御王守一、內給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定計率先下手誅除太平公主集團。

兩次政變,李隆基都是使用自己私兵。這個問題有點跑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