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置阜新县,初治鄂尔土板(今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乡境内),因地处县境西北隅,管辖多有不便,遂于宣统三年(1911年)移至新县城(今县城)。1912年,阜新县城修筑土夯城墙,高约2丈,呈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公里。1914年县治修东西南北4门,名为:阜丰、严爽、新华、庆历。城门楼以青砖筑砌,门外建有瓮圈,后因年久失修,城墙破损,1933年重修,解放后逐渐拆除。
1929年成立县建设局,1930年公布县城街路名称,设立木制标牌。县城有东西南北交叉4条大街,8条长街,7条胡同。大街有:正阳北大街(今大十字至北门);正阳南大街(今大十字至南门);通天西大街(今大十字至西门);通天东大街(今大十字至东门)。长街有:新民大街(今大众路东段);聚宝长街(今大众路西段);慈航长街(今民主路东段);训政长街(今民主路西段);恭俭长街(今胜利路西段);明德长街(今前进路东段);同善长街(今前进路西段)。胡同有:关帝庙胡同(今团结街北段);文化胡同(今团结街中段);维新胡同(今团结街南段);太平胡同(今团结街最南段);官役胡同(今光辉街);庆云胡同(今光华街北段);景兴胡同(今光华街南段)。
新中国成立前,县城街道均为土路,路面坑洼不平,素有“雨天泥泞路,风季满街尘”之说。公用建筑方面:东街有一座二层青砖小楼,为姜家照相馆(今人民医院住院部院内),建筑面积为144 平方米,时为县城最豪华建筑,其他建筑有伊斯兰教堂、“万字会”、“寿座”电影院各一处,时为县城典型建筑;住宅方面:多为土平房,间有瓦房,临街商铺、民宅多为砖木结构主体,俗称“里生外熟”(即外面是砖,里面是土坯);供水方面,居民饮用水全部是土井氺;排水方面,无排水设施,雨水靠自然流淌;卫生方面,没有相关管理部门,也没有公共厕所等设施。
————
「更多老照片、老建筑,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
閱讀更多 雲澤學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