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资管日报」年内累计涨幅超3倍的牛股遭私募进一步举牌

国通信托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工作 获央行武汉分行肯定

近日,国通信托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工作获央行武汉分行肯定,这显示出国通信托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监管政策,大力支持企业融资方面的坚决态度和积极实践。业内人士表示,大力推动该平台推广应用有助于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该平台的使用可实现供应链核心企业以系统对接方式带动供应链上的企业整体加入平台,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信互惠、协调发展生态,优化商业信用环境,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上市公司的理财江湖:银行理财产品为主 信托为辅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已成为一大趋势,既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又带来稳定收益,高安全性和保本特点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成为不少上市公司的投资方向。这些手头充足的上市公司自然是各家银行争抢的金牌客户。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089家上市公司公告购买理财产品,累计购买规模达1.09万亿元。在万亿规模的上市公司理财产品中,绝大多数是银行理财产品。

房地产业务受阻 信托机构瞄准私募销售

房地产信托业务受阻,信托公司探寻新的业务增长点,有机构将目光瞄准私募基金销售,其中,量化和固收类私募产品更受信托青睐。不过,受到客户风险偏好等因素影响,落地产品还不多。近期,不少信托公司在积极筛选、接洽私募管理人,目前已经有多家信托公司来谈业务合作,沟通产品上线问题。

第三季度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环比下降28%

云南信托最新发布的研报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国内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计划规模为5971.71亿元,环比下降11.06%。其中,下降规模最大的为投向房地产类的信托业务,环比降幅达28%。除房地产信托产品发行环比下降外,投向工商企业、金融类、其他类的信托产品发行环比亦出现下降。在监管收缩、房地产信托开展受限背景下,信托公司加大了投向基础产业信托的力度。

年内累计涨幅超3倍的牛股遭私募进一步举牌

今年A股市场整体走势不错,沪指年内涨幅已经达到19.31%,逼近国际上牛熊分界线(20%),这里面除了MSCI为首的外资的积极涌入,还有国内资本的流入,在年内屡现遭遇举牌的上市公司。在11月4日晚间,又一家上市公司宣布被举牌。中潜股份发布公告称,收到北京泽盈投资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股份增持情况的告知函》,北京泽盈通过旗下多款私募投资基金自5月9日至10月30日通过旗下基金合计增持公司5.71%股份,构成举牌,而此前北京泽盈并未持有公司的股份。

量化私募发现“新武器”:年内大赚76% 致胜秘诀曝光

一只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年内收益高达76.08%,跑赢基准指数收益3倍。看到这样的傲人业绩,想必每位投资者都想知道,其背后的投资策略到底是什么。为此资事堂与多位业内人士进行了沟通。最后发现,这个“深藏不露”的策略实际上并不神秘,只是因为量化私募将其发挥到了极致,才能远超公募同行。

银行理财“高收益低风险”难维持

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上半年)》显示,2018年12月以来,累计已有超过3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宣布拟成立理财子公司,其中12家已获批成立理财子公司,目前已有6家开业。中信证券日前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在资管新规背景下,传统银行理财业务提供的稳健收益型理财产品面临供需失衡问题,对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改造,是理财子公司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

理财子公司“挖角”暗战 基金公司:我太难了!

理财子公司成功“挖角”。在宣布离职半个月后,原方正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吴姚东的最新去向浮出水面,他或将出任中邮理财董事长。不久前,嘉实旗下智能投资平台金贝塔CEO戴京焦也传出将加盟光大理财子公司,出任首席投资官的消息。更早之前,中投资产配置部总监范华则“花落”招银理财首席投资官。此前一直不被公募基金重视的“挖角”大战,似乎朝着银行子公司一方倾斜。理财子公司出手远比市场预料中阔绰,某招聘网站上已有理财子公司开出600万的“求贤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