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诺菲官宣:波立维,销售额要降一半

▍4+7中标原研药,预计销售额下滑50%

近日,赛诺菲发布2019年Q3财报,披露了前3季度业绩,2019年Q3业绩为 7.4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58.41元),同比增长13.7%。

赛诺菲官宣:波立维,销售额要降一半

赛诺菲专门以一页的篇幅描述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新兴市场的销售情况。赛诺菲表示,预计公司在第四季度会出现业绩下滑,原因在于4+7带量采购的逐步推行实施和渠道中库存价格调整,安博维落选,波立维和安博诺中标。

预计2020年,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和安博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销售额将下滑50%。

图表中显示,2019年Q3,中国区波立维业绩为2.09亿欧元(约合16.4亿人民币),增幅缩小为3.5%;安博维/安博诺业绩为0.74亿欧元,增幅1.4%。

赛诺菲官宣:波立维,销售额要降一半

此前,赛诺菲的氯吡格雷在4+7全国扩面中,真正实施了低价竞争从而挤掉国产企业。据了解,就赛诺菲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这个品种来看,前期该产品在全国市场的最低价为3.67元/片,此次报价为4+7的1.09元,并以第三家中标,按照前期联采办公布的数据,赛诺菲在第三家能拿到最少12%的市场。

结合该品种2018年市场份额超过50%的情况,赛诺菲已经预计到自己在未中标剩余市场的占有率小于12%,所以才会大幅降价,以价换量。

▍ 创新药推动中国市场销量

与此同时,默沙东也发布了自己的Q3财报,报告期内,该公司全球销售额达124亿美元,以固定汇率计算增长了16%,而中国市场在本季度销售额增长了近90%。

就全球市场而言,PD-1 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可瑞达,俗称K药)的销售额同比增长64%至30.7亿美元,明显受到中国市场业绩的推动。

而中国市场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增长67%和41%后,在本季度销售额升至8.98亿美元,同比增长84%,排除外汇的不利影响,同比增长90%。主要驱动力是其对4价和9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加卫苗的供不应求。

如今,众多创新药都进入了回报期。赛柏蓝在2019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获悉,创新受到前所未有的鼓励,知识产权价值凸显,微芯生物2019年三季度营收1.29亿元,同比增长34.55%,利润增长38.41%,一定程度上表示创新药进入收获期。

已有外企在向创新战略转型。默沙东高管克莱伯恩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创新药物组成了公司在中国市场产品组合的 “ 三分之二 ” ,他强调,虽然 4+7 带量采购扩围 “ 不利于公司产品组合中的成熟产品 ” ,但是公司转向新的市场战略,将为公司带来长期的益处。

如果说第一轮集采仅有百时美施贵宝的福辛普利钠片和阿斯利康分别以68%和76%的降幅中标,并未带动多家外企参与。那么带量采购的全国范围推广将使得集采业务无死角之地,正式将影响扩大到整个仿制药行业。

此前,很多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的利润主要是由过专利期原研药支撑的,而全国集采势必会带来市场份额占比的下降,可以预见的是,外资药企即将面临更深刻的变革。

各家外资药企也在做出一些调整,以获得增长,赛诺菲相关负责人曾在第一批4+7试点时表示,将通过在非试点地区县域市场和社区卫生中心的实力,为赛诺菲增加销量,以此抵消在4+7试点城市公立医疗机构市场销量的降低。

此外,为了更加专注产品和达成增长,赛诺菲将糖尿病事业部拆分为口服药和针剂两个团队。礼来为了适应全球药物市场以及医疗政策的变化,礼来中国要划归礼来国际事务部调整。

▍ 外企还有光环吗?

随着合规要求和业绩的要求越来越高,外企是否还是医药代表的第一选择呢?

资深专业人士张廷杰对赛柏蓝表示, 近期以来,跨国药企最主要的是面临政策的变化,多年来外资药企在中国都是超国民待遇:原有招标规则规定,专利药、原研药、国家一类新药这三类药品被划归第一质量层次,外资药企的产品在招标时占据制高点,拥有价格优势。

而现在随着国家集中采购和省带量采购的不断推进,原本外资药企政策制高点的权力被剥夺,把他们的价格和国产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拉平;此外,未来中国会参考外国价格,将大量仿制药的价格与国外拉平,鼓励各企业加大对创新领域的投资。

张廷杰进一步 对赛柏蓝说 ,外资企业面临的人员结构调整,或是面临业绩和管理上的压力。而在政策的调整背景下,更多在外资企业积累了学术和渠道的资源优势的管理人才,流向内资药企。

一直以来,外资药拥有高价格,高市场份额,又有比较好的福利和待遇,似乎拥有一定的光环,但随着医保控费,专利期到等利空袭来,外企的光环正在逐渐减弱。

某资深医药代表对赛柏蓝表示:大家更偏向外企是因为福利待遇好,又不需要垫资,内资虽然也不差,但做市场要自己先掏钱,然后给公司报销,很多人都不愿意也没有钱这样做。因此外资还是药代的首要选择之一。

相比之下,国内的创新型的生物制药公司,跟外资药企的福利待遇一样,模式类似,基本上等同于没有本质区别,甚至比药企更灵活;现在对很多医药代表来说,他们的优先等级甚至比外企更高。

国内的生物药企确实很有吸引力,但招聘的岗位有限,根本消化不了多少代表,因此医药代表可以适当考虑市场需求制定未来的职业规划。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