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而活,他便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尼采: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而活,他便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fourteen

文|今夜情感

尼采: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而活,他便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01

一提到“哲學”兩個字的時候,很多人嗤之以鼻,覺得那是一個空洞的詞。

覺得哲學和生活毫無關聯,生活需要的是實打實的技巧,而哲學只是空洞的觀念。

這一個理解也對,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詮釋了“哲學”,用另外一種角度來看,“哲學”卻是我們人生離不開的一個思想。

“哲學”做不出來麵包,但是能讓麵包更加香甜。

尼采: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而活,他便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一個哲學家去坐船,哲學家問船伕:“你知道哲學是怎麼回事嗎?”

船伕說:“我不知道。”

哲學家惋惜著搖搖頭說:“那麼你就失去了50%的生命。”

過了一會兒,突然起了風浪,船翻了。

在水裡面,船伕問哲學家:“你會游泳嗎?”

哲學家說:“不會。”

船伕說:“那你就失去了所有的生命。”

哲學不是實際的技巧,但是哲學是指引我們走向光明的方式。

尼采: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而活,他便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尼采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一旦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他就能夠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當一個人真正看透生活的時候,他才能更好的去生活。

同樣是活著,有的人能活得更通透,不會被表象所束縛和模糊,而有的人則只限於那些錯誤的思維之中。

而哲學就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的就是那些迷惑的思維,能引導一個人走向光明,走向正確的人生。

02

有一群囚徒,他們與生俱來,世世代代都住在一個黑暗的山洞裡面,從出生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像囚犯一樣被鎖在固定的地方。

他們只能直視前方,他們的背後有一堆篝火,而他們的人生的左右光亮,都是靠這一團火給他們照亮的。他們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這個世界具體的呈現,在他們的認知裡面,那一團火就是唯一的光亮。

就好像井底之蛙一樣,青蛙坐在井裡面,他永遠不知道跳出井口,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青蛙總以為井面就是最大的地,頭頂的井口就是最大的天。

這一群囚徒也正是如此,他們居住在黑暗的生活中,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他從來沒有覺得不適應,也沒有感到束縛。

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不知道還有外面的世界。

尼采: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而活,他便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有一天,一個人擺脫了身上的鐵鏈,他覺得應該走其他的路,但是他的同伴沒有答應,他慢慢的和隊伍迷失了。

他摸索著走了一段路之後,突然他的眼睛發現了一絲光亮,他不知道那是什麼,於是就尋著光亮慢慢的往前走。

當他走到洞口的時候,他的眼睛非常的難受,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強亮的光。

後來他走在洞口,被人發現了,很多人以為他是迷路的人,就把他從山洞裡面路拉了出來,這個時候他徹底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他看到的世界眼花繚亂眼,他的眼睛非常痛,因為和之前的火光相比,外面的世界讓他睜不開眼睛。

後來適應了幾天,他能直視太陽,能直視所有的花花草草,這樣他有不一樣的收穫。

後來他想起來自己的同伴還在洞裡面,就非常可憐他的同伴,他是非常有智慧的,希望能夠把所有的同伴解救出來,讓他們也看看這個外面的世界。

於是他義無反顧的回到了洞裡面,可是當他重新返回黑暗的時候,已經有一些不適應那裡的生活,因為那裡太暗了,一團火光根本照不清自己的臉,也看不清別人。

但是當他回去和那些同伴敘述自己走出山洞的境遇時,很多人都嘲笑他,覺得他瘋了。

同伴就認為: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那樣的現象呢,怎麼會有比火光還要亮的地方呢?

尼采: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而活,他便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03

其實人生也是如此,而哲學就是外面更大的天地,光線更好的世界,而很多人則陷於洞穴之中。

他們什麼也看不到,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生存環境之外的世界,即便是有人把這個世界的真實狀態告訴他們,他們也不會相信,甚至覺得這個人瘋了。

這一個故事,就是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所說的一個故事。

而哲學,就是帶我們看透世間黑暗的一束光,當你相信這一束光的時候,並且逐漸的適應這一束光,你才能生活的更好,才能夠擺脫人性之中的黑暗一面,迎來最正確的生活方式,也是讓自己感覺到最舒服的。

但是很多人始終無法相信有這樣一個世界存在,所以拒絕接受。

尼采: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而活,他便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很多人對於哲學嗤之以鼻,覺得實用性就是最好的一個方式,但是從來沒有意識到,當你跳出狹隘思維,瞭解不一樣的世界,你可以欣賞外界的所有風景。

當你處在黑暗之中的時候,你只能靠自己的感官肢體去感受這個世界,即便是有火光的一一些光亮,一切也顯得那麼微弱和於事無補。

而這一切,都需要靠哲學這一個物體來承載,讓你見識到不一樣的光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