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天才與瘋子之間的哲學狂人

人的精神有三種境界:駱駝、獅子和嬰兒。第一境界駱駝,忍辱負重,被動地聽命於別人或命運的安排;第二境界獅子,把被動變成主動,由“你應該”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動爭取,主動負起人生責任;第三境界嬰兒,這是一種“我是”的狀態,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一切。

尼采:天才與瘋子之間的哲學狂人

孤獨的童年:

1844年尼采出生於普魯士薩克森州一個鄉村牧師家庭。尼采的祖父是一名牧師,父親是威廉四世的宮廷教師。曾執教過四位公主,深得國王信任,於是他獲得恩准以國王的名字為兒子命名。

尼采兩歲半才會說第一句話。五歲時,父親死於腦軟化症。數月後,兩歲的弟弟夭折。親人的不斷去世,讓尼采本就脆弱的心更加敏感,這也鑄就了他以後鬱鬱寡歡的性格。

祖母關於其波蘭貴族家族史的灌輸對尼采的貴族情節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尼采自幼就相信自己有波蘭貴族的血統,並以此為傲。

1964年,尼采進入波恩大學,開始對神學和古典語言學進行研究。在經過一個學期的研究後,尼采放棄了對基督教的信念,停止了宗教研究。

尼采:天才與瘋子之間的哲學狂人

矛盾的個體:

二十一歲的尼采,決定放棄神學,專修古典語言學。在這段時間中,曾經那個青年人每日都在苦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基督是否絕對正確。

二十五歲時,老師李謝爾斯推薦尼采去巴塞爾大學擔任語言學教授。在推薦信中,李謝爾斯寫道:“三十九年來,我目睹了很多新秀,卻不曾看到一個像尼采這樣,年紀輕輕就如此成熟……他將在德國語言學界名列前茅。”尼采也不負眾望,發表了《荷馬和古典語言學》,令新同事佩服。巴塞爾大學也給了尼采莫大的照顧,同時,上流社會也向他敞開大門。

尼采總是在反對,在矛盾。不久之後,尼采就對語言學研究的價值產生了懷疑,就像否定神學“上帝已死”一樣,他又要否定語言學。兩年後,他發表了一篇《悲劇的誕生》。很快他就發現,他的教室空了,不再有學生來聽他的課。

1876年,尼采的精神危機再次爆發。這一年,他目睹了摯友瓦格納的“演戲天才”、富裕市民的庸俗捧場,醞釀了一部含蓄批判瓦格納的書。他還發現,自己與好朋友洛德也發生了價值衝突,關係也破裂。尼采因健康惡化停止授課,三年後,辭掉了教授的職務。

尼采:天才與瘋子之間的哲學狂人

孤獨的創作:

1882年,尼采認識了21歲的女作家露·莎樂美。莎樂美美貌出眾,天資聰穎,尼采對莎樂美一見鍾情。尼采在見到莎樂美的當天就向她求婚,遭到拒絕。後在洛桑再次求婚,再次遭到拒絕。兩次的求婚失敗擊碎了尼采的自尊心。

遭到徹底拒絕後,尼采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他的抑鬱症再次爆發。後來,尼采僅僅用了十天的時間,在一個小旅館中完成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第一部分。但是尼采的寫作手法並不被當時的社會認可,故銷售量少得可憐。但是尼采無動於衷,繼續他的創作。

1888年,在瘋狂的前夜,尼采一連寫出五個小冊子,此外,他還寫了一組抒情詩。尼采將自己創作的書籍送給自己的朋友們,但是沒有一人表示感謝,也沒有人稱讚。

尼采:天才與瘋子之間的哲學狂人

瘋子的結局:

1889年,一個不幸的日子終於降臨在尼采身上。尼采看見一個馬伕正在殘暴的抽打他的牲口,這個脆弱敏感的哲學家立馬跑過去又哭又喊,抱住馬的脖子。房東發現後,將他送回了房間。尼采昏睡了兩天兩夜,再次醒來的尼采,開始出現了神經錯亂的徵兆。

徹底發瘋之後,尼采經常在街上徘徊,他會突然擁抱親吻路人,並且大喊:“我是神,打扮成這樣!”因此,尼采的朋友歐佛貝克前去看他。尼采一看見這位朋友,立馬抱住他大哭起來。

1983年,尼采的妹妹發現市場上對尼采作品的需求量開始增大,決定為尼采出版文選。同時,她按照自己的意願,篡改了尼采的手稿。但是尼采這時候已經失常,常常自己一個人孤獨的坐著。

1896年,尼采的母親去世。這對尼采是個致命的打擊,尼采的身體開始極度惡化。

1900年8月25日,尼采終於走完了他的生命歷程。

尼采:天才與瘋子之間的哲學狂人

柏拉圖說:“如果沒有癲狂,哪裡會有希臘?”天才與瘋子並不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是兩條永遠平行不相交的軌道。天才和瘋子之間,只有一步之遙,人們往往在扮演瘋子的同時,也在扮演驚世駭俗、轟轟烈烈的瘋子。

“只有瘋子會懂尼采” 但是時間證明,尼采不僅僅是瘋子,還是哲學裡的天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