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火車拉來的金融

哈爾濱:火車拉來的金融

哈爾濱:火車拉來的金融

哈爾濱:火車拉來的金融

說起創建哈爾濱環城銀行,得先從俄國在中國修建鐵路說起。1891年2月,俄國決定興建西伯利亞鐵路時,設想在未來鐵路的某一站上,修築一條伸入中國境內的支線,以便“直接與人口稠密的中國內地各省通商”。在英國人毛里斯、柯立斯著《匯豐銀行百年史》中這樣記載“十九世紀中國的高級官吏中唯一可稱為政治家的李鴻章已經看到這方面的需要,他在1894——1895年中日之戰前就意識到來自日本的威脅,他不顧清廷的漠視,力圖做好反抗的準備。他除了想法用較好的武器裝備部隊外,還擬定了一個建設全國鐵路系統的方案。……為了照料築路事宜,成立了中國鐵路總公司。”當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日本戰勝的一個直接結果,是刺激了中國人去修建更多的鐵路,特別是修建連接南北或由港口通往內地的鐵路幹線。……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清政府)向外國借款,並把修建鐵路的事交給外國承包商。”

哈爾濱:火車拉來的金融


俄羅斯人的“東方家園”哈爾濱。

中東鐵路的勘測修建

哈爾濱:火車拉來的金融


沙俄中東鐵路勘測隊勘建中東鐵路。

1896年6月,中俄兩國簽訂不平等的《中俄密約》。 8月,許景澄與華俄道勝銀行在柏林簽訂了《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取得了在中國東北修建和經營中東鐵路的特權。中東鐵路呈“丁”字形,由幹線和支線組成,全長共2489.2公里。幹線西起滿洲里、經過哈爾濱、東至綏芬河,全長1480多公里;支線北起哈爾濱,南至旅順口,全長940多公里。12月,俄國將鐵路定名“滿洲鐵路”,遭到李鴻章的反對。李鴻章堅持“必須名曰‘大清東省鐵路’,若名為‘滿洲鐵路’,即須取消允給之應需地畝權”。因此正式定名為大清東省鐵路,又稱中國東省鐵路,簡稱東清鐵路。中東鐵路於1897年8月開始動工,前後用了6年時間完成施工。中東鐵路的修建,加快促進了哈爾濱城市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

哈爾濱:火車拉來的金融


中東鐵路路線圖。

哈爾濱是火車拉來的城市

老哈爾濱人說,中東鐵路的歷史,就是哈爾濱市形成的歷史,是在中東鐵路的修建和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移民城市。哈爾濱市是火車拉來的城市。

清朝嘉慶年間即1805年,山東黃縣人田保輝、田炳輝兄弟在東香坊開荒種地,並開設酒廠“田家燒鍋”。“闖關東”的人群在此周圍造房定居,逐漸形成了較大的城鎮。在中東鐵路修築之前,哈爾濱最早發展繁榮起來的地域是香坊,已經形成了安埠大街和十幾條街巷,當時已經有了工商企業,1000餘住戶和4000餘人口。

1897年深秋,沙俄中東鐵路勘測隊乘坐火輪船漂流到哈爾濱,最早登上哈爾濱江南九站碼頭。1898年2月11日,沙俄工程師希特洛夫斯基帶領25名由各類專家組成的工程局先遣隊和隨行人員27人,乘30輛馬車到達田家燒鍋附近的姜家店與勘測隊會合。5月5日,最先來到哈爾濱的是修築中東鐵路的工程技術人員及其家屬,還有擔負護路任務的沙俄軍人。他們花費了8千兩白銀在現在的香坊大街一帶買了32間房屋和一片空地作為辦公駐地。6月9日,中東鐵路工程局從海參崴遷至哈爾濱。從此,中東鐵路的築路工程和哈爾濱的建設工作,開始了實際運作的進程。俄國人以哈爾濱為中心修建中東鐵路,大批建設器材由松花江運抵哈爾濱,並在現江邊小九站建碼頭卸船。哈爾濱由此闢為商埠。10月,中東鐵路濱綏線從哈爾濱向東鋪軌。與此同時,中東鐵路的附屬工程,如哈爾濱鐵路總工廠、哈爾濱地包、中東鐵路工程局、築路軍司令部開始興建。

1899年,俄國工程技術人員對南崗北至鐵路街,南到馬家溝河進行了街道規劃,大直街橫貫南崗街區的中心,筆直而開闊。中國築路工人由1898年6月的1萬人到1900年6月已經增至17萬人之多。同時,進入哈爾濱的各國僑民也日益增多。大批的俄國官員、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服務人員、工人以及中東鐵路護路隊的士兵湧入哈爾濱。當時哈爾濱城市人口,外國人超過中國人兩倍多。果戈裡大街建於1901年。秋林公司香坊分公司在1902年搬遷至大直街和果戈裡大街交匯處,並蓋起了樓房。從此,圍繞秋林公司左右興起了多家俄國人的商號、藥店等。從1898年—1903年期間,在香坊已經修建了30多條街道和銀行、教堂、洋行、郵政局、電報局、兵營、俱樂部和學校。1903年7月14日,中東鐵路全線竣工,開始通車運營。當中東鐵路列車汽笛鳴響,劃破哈爾濱靜寂的夜空時,也喚醒了哈爾濱抑制不住的躁動,開始了它繁榮的崛起。在短短几年的時間中,哈爾濱從一個百餘村屯的農村,呼嘯著開始了它獨特的城市化腳步。

哈爾濱:火車拉來的金融


俄僑在哈爾濱大街上漫步。

白俄成為建設哈爾濱的主要力量

1904年,白俄據1911年7月21日《遠東報》載:“現據本埠鐵路局之調查,哈爾濱59677人,所隸之國際,有俄國人、日本人、朝鮮人、德國人、希臘人、英國人等等。” 1906年,哈爾濱全面開放,各國按照“利益均沾”的原則開發哈爾濱。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對“十月革命”持反對態度的俄裔居民陸續離開俄國。流亡到中國的俄羅斯難民,一部分去了上海租界,一部分去了東北,主要留在哈爾濱。由於哈爾濱地理位置優越,到1918年後已經成為俄國在東三省北部謀劃的發展中心,成為白俄的“棲居地”。1921年,外國商店已達200餘家。1922年10月,由於蘇聯紅軍在國內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在人潮滾滾的白俄流亡者中,輾轉到哈爾濱和東北各地的白俄人數多達20萬,其中僅哈爾濱俄僑就達到155402人。據史料記載,1922年時的哈爾濱有四十多萬居民,外國僑民有十九萬之多。當時世界上被承認的國家只有50多個,在哈爾濱設立領事館的國家就有20多個。1925年哈爾濱商賈雲集,國際化程度達到頂峰。這時的哈爾濱被世界讚譽為“東方莫斯科”和“東方小巴黎”。

白俄創建哈爾濱環城銀行

1903年,沙俄在控制中東鐵路的同時,取得了北滿的貨幣發行權,加強了金融方面的入侵。他們以華俄道勝銀行的名義,以中東鐵路客貨運價收取盧布為手段,促使北滿地區各種商品交易逐步形成了以盧布為本位,從而在越來越廣闊的領域內推行沙俄的“遠東政策”。《中東半月刊》有文記載:“故自此時以迄光緒三十一年(一九○五年)市面通貨,幾全為俄品。”

哈爾濱:火車拉來的金融


哈爾濱環城銀行舊址。 圖片來自哈爾濱新聞網

1930年9月,由於中東鐵路提供給職員的薪金非常不錯,為便於他們的多餘資本尋找出路,以取得更高利潤;同時組織中東鐵路職員相互幫助和聯繫白俄,當時中東鐵路一些俄籍職員入股集資設立股份制民營銀行環城銀行。

環城銀行規模不大。初期股東只有200多人,到了1934年發展到538人。環城銀行設立董事會,董事長由雜林·羅曼擔任。董事四人:關斯坦金諾夫·伊萬、諾沃巴申衣·普羅闊皮、喀拉巴諾夫斯基·夫拉吉米爾、哈立託諾夫·關斯坦金。監事會由3人組成,分別為依萬·李松年闊、福多羅甫、米特羅豐。地址在原馬家溝義州街(原為果戈裡街,1925年改為義州街)九十九號。即現在的南崗區果戈裡大街與比樂街交匯處東。辦公大樓始建於1921年,磚混結構,呈現獨特建築風格,是哈爾濱市三類保護建築。該建築大樓初為格羅斯基藥店銷售藥品,1930年秋成為環城銀行辦公大樓。環城銀行經營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經營範圍。環城銀行的業務很簡單,主要辦理存放款業務和不動產買賣進行擔保,不設立分支機構,不辦理匯兌,票據貼現。這是與其他銀行不同的地方。1934年,環城銀行吸收存款(包括定期存款、往來存款、特別往來存款)五十三萬四千七百元,這些是構成銀行資金的基本來源。放款二十一萬六千六百元,除有二萬多元的催收款項外,全部是定期存款,沒有活存透支,其餘的資金全部存在銀行同業中,所以存款比放款多出近一倍半。這與環城銀行會員制的經營特色有直接關係。

二、註冊資本金。銀行註冊資本金為哈大洋三萬元,另外有銀行會員繳納會費二萬七千一百四十二元,加起來實際資本金為五萬七千一百四十二元。

三、會員制。所謂會員就是那些向銀行投資入股的人。該行規定,凡從該行借款的人,除要有相當抵押品以外,還須是該行會員,會員借款時,“會費即以借得款項十分之一充之”,所以會費實際是會員借款的另一種保證形式,當會員將借款還清,會費就可以索回。

四、銀行客戶。往來客戶絕大部分主要是東鐵職員、工薪階層人士、小業主、手工業者、中下層俄僑。

哈爾濱:火車拉來的金融


哈爾濱伍圓大洋。

1934年,根據偽滿洲國《銀行法》進行登記時,將資本金增加到偽滿幣10萬元,實際資本金仍然是5萬元。這一年的銀行純益金為5373元。1939年存款27萬元,放款16萬元,分別為1934年的50%和73.7%,純利2807元。

1942年,哈爾濱環城銀行被兼併

1942年3月24日,濱江實業銀行兼併哈爾濱環城銀行。

哈爾濱:火車拉來的金融


濱江實業銀行定期預金證書陸拾伍元。

濱江實業銀行是一家股份制銀行,全稱為“株式會社濱江實業銀行有限公司”。

1941年12月22日,經偽滿政府經濟部批准,濱江實業銀行收買並繼承原日資哈爾濱實業銀行一切業務後成立。地址設在哈爾濱道里區石頭道街,是在偽滿政府對民營商業銀行強行整頓和優化下產生的。資本金1000萬元,其中實收250萬元,偽滿洲中央銀行滲透資本50萬元,實繳12.5萬元。共有股東615人,經理由日本人藤岡擔任,副經理為蘇僑莫斯克雲和中國人山壽民。

1945年8月偽滿洲國垮臺後關閉。東北在新中國成立後,該銀行破產,僅存在了3年多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