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幸福之3——欲望的边界

道德经与幸福之3——欲望的边界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

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过度的追求过多的财富,这样人们就不会互相争名夺利。

不追逐那些稀奇的宝物,这样人们就不会因为过度的私欲而互相的窃贿。

把能让人产生欲望和追逐心的东西隐蔽掉或者清除掉,那么民心就会渐渐的归于平和。

圣人治理天下,倡导百姓返璞归真,人们都会身体健康,很长寿,而且内心平和,于是整个社会清宁而又太平。

倘若,人们都能做到存其真,抱其道。那么社会上的一些居心叵测的智巧之人,野心家阴谋家,也就没有可乘之机,不敢为非作歹了。

倡导百姓返璞归真。让百姓复归于淳朴。人皆存其真,又何须治理呢。天下无须治,故无不治。(以上译文部分参考白云先生所著《老子之道》一书)

幸福链接:

这一章是后世人误解最多最深的一章。大多人认为,这是老子在提倡愚民之治。其实这里的虚心,不只是简单的指谦逊,实腹,也不是简单的指吃饱饭。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让人返璞归真。返璞归真,不是愚民,而是把人从智巧中拉出来,恢复自身的淳朴本真。

为什么人都变得不再淳朴了呢?因为人都被欲望牵着走了。人成了欲望的奴隶。昨天说不过为宜,那为什么人们还是过了呢?因为无休止不切实际的欲望。那欲望又是怎么变的不切实际了呢?因为尚贤,贵难得之货和见可欲。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社会推崇一切把人的欲望无限放大的事物。使人陷入欲望的泥潭而不自知。

想想看,人的欲望有多少是符合实际的呢?就那剁手一族来说,在商家铺天盖地的各种充满诱惑的广告之下,人们只顾着买买买,却不曾想过为什么要买,于是买回来一大堆无用之物堆满房子。难得之货与易得之物的本质是一样的,都使人可欲。

大街上网络上,到处都充斥着引发人欲望的事物,人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无限放大,人就这样成了欲望的奴隶。欲望早已脱离了生命本体,而成了资本榨取人们钱包的有效工具。所谓人性的弱点或人性的恶,其实就是人陷于欲望而不自知的唯利是图而已。也只有这类人才会把人性的恶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老子并不反对人类正常的欲望,老子反对的是哪些把人的欲望勾引出来无限放大的事物或方式。所以老子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后来还说:‘民之难治,以其多智’。多智就是多欲。欲望多了,心就乱了,人心乱了,天下自然就不安宁了。

生活不也是一样吗。欲望多了,心就乱了,人心乱了,家庭就不和谐了。各种对老婆老公的不满,创造了争吵,各种对孩子的不满,创遭了对未来的焦虑。一个家庭这样,千万个家庭都这样,整个社会都这样,到处都乌烟瘴气浮躁不堪。人还怎么能感受到幸福呢?

欲望的边界在哪里呢?就在你是不是成了欲望的奴隶,越界一步,既是彼岸奴隶,不越界,则是此岸幸福。所谓彼岸,不过就是欲望世界的另一种说法,有什么好希翼的呢?

下章更精彩,敬请期待。


明道以御世,重建中国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