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十大改變

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十大改變

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十大改變

公元前356年,商鞅開始在秦國第一次變法

商鞅到秦國之前,魏國因為魏文侯變法,稱霸諸侯。並且利用秦國內亂的機會,攻打秦國,秦國的戰略要地河西都丟了。後來秦獻公、秦孝公父子雖然努力,也僅是勉力維持。秦孝公求賢令上說:"諸侯卑秦,醜莫大焉"。

而當時秦國國內的國情是:公室把持朝政,世族壟斷才路;秦民怯於公戰,勇於私鬥;公田荒蕪,私田不足;子女長大也不願分家,一大家子擠在一起,湊合著過日子……整個國家缺乏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商鞅變法以後,情形完全變了,看看《史記.商君列傳》記載:

《史記.商君列傳》: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總結一下,商鞅變法給秦國帶來了十大改變:

一是改變了秦國的政治體制,分封逐步向郡縣過渡。

西周實行的分封制,秦基本上是最後一個收益者。秦被封諸侯是周平王東遷以後的事,且秦的封地雖然是平王所賜,但是卻秦人從犬戎手裡搶回來的。

秦以後分封的諸侯,如韓、魏、趙,田氏代齊,都是既成事實後的走過場而已。

但是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恰恰證明了分封制的弊端,那就是諸侯坐大可以竊國,大夫坐大可以廢諸侯,士坐大可以廢大夫。

商鞅變法以後,秦國逐步實行郡縣制,把原本可以用於分封的土地逐步收歸國家所有,把公族因為犯罪而沒收的土地也國有,並設置成郡、縣,由秦王室直接管理。

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十大改變

分封制與郡縣制比較

這樣的改革是政治體制的重大改革,直接促成了秦始皇全面實行郡縣制,為中國2000多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大一統國家奠定的基礎。

也可以這麼說,中國之所以沒有變成像歐洲那樣小國林立,商鞅厥功至偉。

二是改變了秦國的經濟體制,農業成為國家根本。

商鞅變法把農業提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位,這雖然對商業和其它產業造成了衝擊。但鞏固了國本,重農成為歷代王朝的立國之本。

商鞅重農的經濟體制,使土地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荒田越來越少,耕田越來越多。

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十大改變

重農是立國之本

秦昭襄王時的長平之戰,就是重農這一經濟體制改革成功的最好說明。當時,秦趙兩國傾舉國之兵,在長平決戰,兩國對峙了三年。趙國糧盡,被迫棄守勢改攻勢,主動出戰。而秦國依靠源源不斷的糧食供給,保證了這場關乎國運的大決戰的勝利。

即使今天,我們國家依然重視農業,農業被譽為第一產業,國家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國家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是農業文件。

三是改變了秦國的治國方略,以法治國成為制度。

商鞅變法,其實是三個方面內容:

首先,是變法。就是改變秦國原有的法律和制度。

其次,是立法。商鞅不僅把李悝的《法經》帶到了秦國,而且還進一步進行了完善,為秦國建立了一整套的法律法規。

再次,是執法。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在立法的同時,商鞅還能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並且秦國的法律,只有一個半人違反了不用治罪,一個人就是國君。半個人就是太子,太子犯法,自己不用處罰,但太子的師傅要代太子受過。

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十大改變

太子犯法,師傅公子虔被處劓刑

商鞅新法剛頒佈沒多久,太子就犯法,但因為太子是儲君,不能上刑。就以師傅代替,太子兩個師傅,公子虔、公孫賈,一個被臉上刺字、一個被割了鼻子。

由於太子兩個師傅帶了個“好頭”,秦國的法律沒人再敢違反,秦國走上了"以法治國"的軌道。

商鞅變法,其實是"以法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

但自從秦朝二世而亡後,法家成為後代口誅筆伐的對象。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法治中國"就遠離了我們。

當我們羨慕美國的憲法幾百年不變時,想一想商君之法,是不是有一種被打臉的感覺?

四是改變了秦國的軍功制度,培養了秦人的尚武精神。

戰國之初,諸侯卑秦!

春秋時代,諸侯看不起哪個國家,一般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這個國家的爵位低,其二這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弱,打架總是吃敗仗!

戰國時候,情況就變了,爵位高低不重要,話語權全看拳頭硬不硬!

戰國初期,諸侯為什麼看不起秦國?還不是因為秦國軍隊不行,連吃敗仗,連戰略要地河西都丟了。

軍隊為啥打不了勝仗,主要還是戰鬥力不行,士兵戰鬥激情不高,不管打勝打敗和士兵沒有關係,打勝了,將軍得到賞地,打敗了只要不死,回家照樣種田。

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十大改變

秦20級軍功爵制,漢朝沿用

商鞅變法改變了這一局面,新的軍功制度規定,斬首一級就可以得到一級爵位,對應的還可以分到一定量的土地。這個激勵作用就大了,殺敵一人,既得名又得利,秦人的戰鬥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

要想斬首對方在而不被對方斬首,除了積極性以外,還需要苦練武功,所以,老秦人的尚武精神就這麼被激發出來了……

五是改變了秦國的績效制度,激發了秦人的積極性。

商鞅之前,秦國沒有國家績效的。

商鞅變法的核心,就是為秦國建立了國家績效體系。

而這個國家績效體系的核心,就是獎勵耕戰,即農業與軍功。

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十大改變

種田也能獲得爵位

有軍功的可以賜爵,沒有軍功的,田種得好、糧稅上交國家多的,也可以賜爵,這樣既調動了秦人戰鬥的積極性,也調動了種田的積極性。

兩種積極性的不斷髮揮,必然造成秦人戰鬥與種田的潛能不斷開發……短短十年不到,偏居一隅的老秦人展現的是勃勃生機和無限活力,令山東六國再也不敢輕視。

六是改變了秦人的私鬥惡習,基本杜絕了內耗。

老秦人有個惡習,就是喜歡私鬥、武鬥。

秦人喜歡私鬥的原因還得從秦國的祖先說起,因為秦人祖先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養馬,秦長期與戎狄雜處,和戎狄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秦與戎狄又時不時地開戰,秦人與戎人就結下了深深的樑子。

當秦穆公獨霸西戎後,秦國不斷打敗戎狄,原來的一些"戎人"、"狄人"都慢慢的變成了"秦人",雖然身份變成了"秦人",但"老秦人"和"新秦人"之間的世仇還記著呢,時不時的就會找機會私鬥,秦國曆代國君也沒辦法。

再加上古時候資源稀缺,特別是西部地區,缺水少田,秦人之間經常為了搶個水、爭個田進行私鬥,打得頭破血流的。

私鬥是嚴重的內耗,對內削弱國民的整體戰鬥力,對外不能形成合力,所心商鞅變法專門強調禁止私鬥。

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十大改變

老秦人經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私鬥

但由於變法觸動了一些老公族的利益,這些老公族就挑動大規模私鬥來挑戰商鞅變法,商鞅頂住壓力,嚴格執法,震住了秦人,也震懾了老公族。

但私鬥卻因此被禁絕了,秦人們的觀念也轉變過來了,從此以私鬥為恥,參公戰為榮,戰鬥力又提升一個臺階。

七是改變了秦人合居的生活習慣,培養了小輩的獨立意識。

商鞅還在移風易俗方面也進行了變法,除了禁私鬥這個惡俗外,還對生活方式進行了變革。

也許四世同堂是中國的傳統,老秦人也不例外,兒子們大了也捨不得分家,喜歡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其樂融融。

一家子擠在一起,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其樂融融,壞處就是有些子女會跟著老人混日子,另外少交賦稅,因為那個時代是按戶納稅的。

商鞅變法規定,每戶家庭兒子成年,除了留一個(一般是長子)繼承財產和爵位外,其它兒子必須獨立出去,別立門戶,否則,課以重稅。

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十大改變

小家庭也其樂融融

這一小小的改革,帶來的卻是家庭數量的裂變,為了過上好日子並交上稅收,每戶家庭必然用心耕種,獨立承擔自己的責任,按一對夫妻3個孩子來計算,一般一戶為五口之家為常態,這一常態其實一直延續到計劃生育以前。

子女成人,獨立門戶,這更多的培養了小輩的獨立意識和責任意識,是精神層面的一種變革,影響深遠。

八是改變了秦人議論國政的習慣,提高了秦人的執行力。

新法頒佈以後,秦人很不適應,曾有上千人到都城反映,反對新法。

後來,新法逐步實施後,秦人嚐到了甜頭,又有許多人到都城來反映,說新法好。

商鞅認為,這些人都是擾亂教化之民,全部都流放或遷移到邊疆,秦人再也不敢亂議論新法了。

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十大改變

亂議論國政的,流放邊疆屯墾或戍邊

由此衍生的,就是對秦朝政令的執行力。政令下達,不問緣由,執行就是,執行到位就行,不再過問為什麼……

也許有讀者會說,這不是讓臣民愚忠嘛?不如西方民主……

其實,西方民主國家,也只是在法律制定階段廣泛討論,一旦法律被法定程序通過並生效後,也是嚴格執行的

其實,這種執行力,對於現代企業,不是最需要的嗎?

現代企業還在喊執行力沒法提高的,學學商鞅……

九是改變了秦國的弱國地位,綜合國力大幅提升。

商鞅的兩次變法,極大地調動了秦人的勞動積極性,秦國的綜合國力飛速提升。

同時,變法也激發了秦人的尚武精神,踴躍參軍成為時尚,秦國可以從報名者中挑選素質最好的人來訓練新軍,這些新軍被稱為"秦國銳士"。

秦國銳士練成,當年吳起所向披靡的魏武卒土崩瓦解。

而秦國的弱國地位,也隨著變法時間的推進一去不復返。

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十大改變

秦孝公稱霸

秦孝公19年, 周天子冊封秦國為霸主,秦孝公20年,諸侯朝賀秦國。

《史記.商君列傳》:居五年,秦人富強,天子致胙於孝公,諸侯畢賀。

十是改變了秦國的戰略方向,揭開了秦國東進兼併天下的序幕。

秦國自從秦穆公開始,一直就有個夢想,想東出秦嶺,與山東諸侯爭霸。但穆公時代有個強大的晉國,一直死死封住秦國東出的大門,逼迫秦國只能目光向西,與那些窮山惡水的戎狄進行鬥爭,驅戎、滅戎、融戎,雖然一直稱霸西戎,但也一直被山東諸侯輕視,萬一遇上幾個昏君,惹起內亂,就"天下卑秦"了!

但商鞅變法給秦國帶來的脫胎換骨般的改變,秦人的精神最為高昂,秦國的國力一躍而成為最強,秦國銳士的戰鬥力也碾壓山東六國,加上晉國被一分為三,韓趙魏三國合作的少,爭鬥的多,這就相當於晉國內鬥,給了秦國絕佳的東出機會。

秦孝公8年,秦國銳士小試鋒芒,與魏國在元裡開戰,勝了。

秦孝公10年,秦國銳士圍魏國安邑,降之。

秦孝公12年,為了便於東進,秦國都城東移至咸陽,同時,商鞅進行第二次變法,將全國因分封而散亂的大大小小的鄉邑進行整合,在全國設置41個縣,由秦國中央政府直接派官吏管轄;開井田、廢阡陌,變小畝為大畝,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的效率。

秦孝公19年,周天子封秦為霸主

秦孝公20年,諸侯朝賀秦

秦孝公22年,利用齊國馬陵打敗龐涓的機會,秦國伐魏,俘虜了公子卬。由於魏國連續敗於齊、秦,無力再戰,遂把河西之地交還秦國,秦國復奪河西。魏國為避秦鋒芒,遷都大梁。

秦孝公24年,與魏國戰於雁門,俘虜了魏錯。

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十大改變

大秦鐵騎,滾滾向東

秦孝公利用商鞅變法,只用了短短不到20年時間,就使秦國稱霸於諸侯,並且把魏國打得遷都,秦國東進的大門正式打開,大秦兼併天下的大幕徐徐開啟……

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十大改變

秦始皇統一六國

138年以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