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雄:傳統渠道增量路徑:反攻線上

劉春雄:傳統渠道增量路徑:反攻線上

◎ 文|劉春雄

1

為什麼要反攻線上?因為線下丟失太多銷量。

我們來看一級數據。2018年社會零售商品總額38萬億,網上零售9萬億,佔23.9%。網絡銷售已經佔總銷量約1/4,網上銷售實體產品已經佔18%。

這部分銷量,如果仍然在線下,傳統渠道的日子應該好過得多。

社會零售商品總額增長率,從2011年的17%,下降到2017年的10%,2018年更是下降到9%。

這個數據說明什麼?說明銷售總額增幅在快速下降,從2011年到2018年下降了一半左右。未來可能還會繼續下降。

2018年,社會零售商品總額增幅為9%,而線下增幅不到6%,網上增幅卻高達24%。網上增幅是線下的4倍多。

劉春雄:傳統渠道增量路徑:反攻線上

這些數據說明一個共同問題:第一,社會零售商品總額增幅在下降;第二,大量銷售由線上轉向線上;第三,線上增幅遠超線下。

如果長此下去,線下渠道的日子會更不好過。

2

如果說網上銷量還只是消費者自然轉移的話,那麼2018年社區團購的崛起,就是線上直接到線下搶流量啦!社區團購早期還只是從生鮮入手,現在幾乎什麼品類都有,連過去小店不經營的低頻產品都有。

過去,線上線下是兩個獨立的銷售體系,社區團購打通了線上線下,直接到線下搶流量了!

劉春雄:傳統渠道增量路徑:反攻線上

傳統的深度分銷能夠抑制線上到線下搶流量嗎?不能。深度分銷是卒子過河,失去了威力。

也有部分企業藉助Saas工具,比如今麥郎,提升了深度分銷的效率,擠壓了競品的銷量,實現了下滑期逆增長。但傳統渠道整體講是沒有增量的。

傳統渠道在封閉的系統裡是沒有出路的,出路就在於打破渠道封閉性,以終端為起點,以社群為連接手段,進入C端,在C端抓起增量。

這,就是線下反攻的思路。

施煒老師的認知、交易、關係,三位一體,以及線下、社群、網絡三度空間打通,已經告訴我們,從三度空間的任何一個點,都可以進入另外二維空間。所以,從終端發起,在線上完成認知和交易,在線下收割,手段上行得通。

3

線下反攻線上,憑什麼?

互聯網早期,有一種說法,互聯網的體驗更好。其實,那都是新鮮勁。慢慢的,用戶發現線上體驗不過是“看照片”,只不過互動的語言更適合年輕人一點。

線下反攻線上,主要是憑藉線下場景的優勢,打造場景,而且是真實的場景。

依託於線下場景,就能夠做好用戶體驗。體驗是最高效率的認知,遠超互聯網傳播。

場景+體驗,就有傳播性。通過社群工具,連接C端,就可以帶來增量。、

劉春雄:傳統渠道增量路徑:反攻線上

為什麼一定要強調通過社群工具連接C端?一是因為終端社群是線下強關係;二是因為社群是打通三度空間的路由器,也是成交的漏斗。

所以,線下反攻的三大武器是:終端場景打造,用戶體驗,連接C端。

連接C端,就有可能拉新;體驗好,就可能復購。

拉新、復購,就為線下帶來了增量。

4

深度分銷時期,業務員的工作有兩類:一是客情關係,目的是尋租;二是終端形象工作,如鋪貨、理貨、生動化等。偶爾有一些促銷、推廣。這些工作,在渠道有增量時是有用的。

線下反攻,可以把上述工作打包,並且升級為場景打造。如果說“生動化”是滿意的話,“場景化”是喜歡。

我在講新營銷時一直說,場景是產品邏輯。消費是在場景中。場景能夠喚醒用戶的慾望。所以,線下反攻,前提是線下的場景超過過去的“生動化”。

有了終端場景,就有更好的用戶體驗。特別是新品,一定要用體驗加深用戶認知。深體驗,強認知,高傳播。

高傳播,就進入了線上。沒有傳播性,強行進入線上沒有意義。所以,場景打造,用戶體驗,連接C端,這是一套基本動作。

上面的思路,已經決定了渠道反攻線上的路徑。大致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打造終端場景,讓終端比線上更有吸引力;二是基於場景的用戶體驗;三是連接C端,從C端找增量。

第一項內容是B端工作(線下);第二項工作是BC結合端工作,線上流量到線下體驗;第三項工作是C端工作,通過社群、小程序裂變。

5

重新認知線下優勢,重新構造線下優勢。這是線下反攻的前提。

線下優勢有兩點:一是線下場景、體驗,遠比線上真實。所以,線下店重新打造場景是必然的;二是線下強關係的優勢,有線下社交的社群,遠比拉人頭的社群有價值。

劉春雄:傳統渠道增量路徑:反攻線上

線上的優勢,就是互聯網工具,現在已經普及化了。比如社群、小程序等,線下用起來可能更有威力。

社區團購進入線下,就是藉助了線下的優勢——強關係,藉助了小程序。這些事,本來線下做更有優勢,但被線上捷足先登了。

6

深度分銷,起點是代理商,終端是終端店。

線下反攻,起點是終端店,終點是C端。

原來的終端,現在只是起點。這是渠道工作的深化。

劉春雄:傳統渠道增量路徑:反攻線上

相應地,業務員的工作任務、職責、KPI,都要發生變化。

只要是轉型,必然有難度。在渠道這麼困難的情況下,能夠帶來增量,一定有不少終端店是願意配合的。

期望所有終端無條件配合,期待業務員都快速轉型,本身就不切合實際。

與新產品的推廣節奏一樣,從早期試用者,後期試用者,然後爆發;營銷新實踐的推進節奏也是如此。

劉春雄:傳統渠道增量路徑:反攻線上

劉春雄:傳統渠道增量路徑:反攻線上

新營銷倡導者

劉春雄

11月27日

在鄭州歡迎您!

劉春雄:傳統渠道增量路徑:反攻線上

# 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