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完整的清代蒙古王府,清朝貢親王府邸,堪稱蒙古的故宮


在內蒙古大草原上,有一處被譽為“蒙古故宮”的地方,那就是喀喇沁親王府。它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爺府鎮,現在的職能是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曾先後有12位喀喇沁蒙古王爺在此襲政,是一座集滿、蒙、漢文化於一體的建築,歷經百年滄桑卻依舊隱透威嚴。

在清朝規定的爵位中,親王是第一等的爵位,享有朝廷最優等俸祿,以及最高待遇。既然如此特殊,就不是尋常人可以獲得的分封。喀喇沁親王府,佔地面積300多畝,房屋400多間,建築規格高,充分體現了親王府“以高為貴,以多為貴,以大為貴”的建築文化內涵,屬內蒙王府之最。

單看這王府門前的大廣場,就氣派有餘。想當年肯定有很多趕著車馬、騎著駱駝的人來來往往。房屋的建築風格採用了中國傳統宮殿軸線對稱、主次有序的結構特點,給人一莊嚴的感覺。

走進大院,路兩旁彩旗飄飄,綠樹成蔭,完全沒有一點違和感。反倒覺得似乎有人在默默等著你的到來。原來是一尊銅像——一個身著清朝王爺官服的中年人端坐在太師椅上,神態自然,面容和藹。雙手扶椅,隨時準備迎接客人。這位官員就是喀喇沁親王貢桑諾爾布,而喀喇沁親王府便是貢桑諾爾布的故居。

貢桑諾爾布是蒙古族最有成就的蒙古王爺。近代蒙古族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他辦報紙、建近代學堂、把郵電所等新生事物引入了漠南蒙古。

他性情恬靜,平易近人,通曉蒙、滿、漢、藏等多種文字,好詩文、工書法,並擅長繪畫,詩詞歌賦無不精通。他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接受民主啟蒙思想,大力推行旗政新舉措,創造了近代蒙族文明的十項第一。

工桑諾爾布還是一個很有風趣的人,他與當時的社會名人吳綬卿是摯友,一次吳綬卿在府內酒醉,臥睡於親王府議事廳前甬道下的臺階護階石上,貢桑諾爾佈於是命人在此刻了“吳綬卿醉臥處”六字,如今這六個大字依然清晰,被後人傳為佳話。

轎廳前的院子裡有四顆桑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生長了百年,經歷了時代變遷。它們是王爺1904年從浙江買來的,輾轉北京後才落戶到這裡。並親自教給蒙古人如何種桑養蠶織絲綢。

走在親王府的府院裡,就能感覺到它的殿宇森嚴,同時院落內栽了許多樹木,各殿宇在樹蔭下又不失生動,可見當初建設者對這座院落很是用心。因為是用心之作,也就造就了這座內蒙古地區尚存的建造年代最早、封爵等級最高、建築規模最大、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清代蒙古親王府邸。

喀喇沁親王府的格局,包括議事廳內的佈局,雖然總體上與北京王府差不多,但相比較還是“樸素”很多,僅有必要的桌椅與屏風,少了一些裝飾與點綴。整體看不像是在蒙古大營,更像是在中原某王府。


在王府博物館,有17個展室,珍藏了王府傳世文物精品百餘件。室內的有床榻、櫥櫃、桌椅、茶具、古玩書畫等,室外的有現代社會難得一見的馬廄、糧倉、磨坊與碾坊。這每一處景、每一個物,都是歷史的見證。

王府內房屋眾多,從層層大殿門口的對聯,和殿內屏風的對聯可以看出,當時的喀喇沁親王已經將漢族文化與蒙古族文化做了很好的融合,其對聯的內容無不彰顯著主人豁達開明、銳意進取的高尚品德。

親王府前後五進院落,承慶樓之後就是王府花園了。園內建有亭榭、迴廊、石橋、池塘、假山、戲樓、廟堂。花園與北山遙相呼應,既可以遠觀花園風景,又可以遠眺群山姿色,真是上天賜予的風水寶地。

喀喇沁親王府,不僅僅是一座王府大院,更是一部蒙古文化與漢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厚重史書。需要我們仔細去品讀,因為時代越久遠,內涵越豐厚。在旅遊中品味歷史,會有什麼感受?歡迎關注:路燈攝影,每天為你分享旅途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