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已是民国大总统,大权独揽,为何非要称帝?

曾维浪


袁世凯本是清朝权臣,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老袁一手拿着大棒,一手拿着糖果,连哄带骗逼迫他的老板,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

在老袁不懈努力下,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清朝随之灭亡,民国建立。

按照之前“南北协议”,老袁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由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的独裁统治,引起了南方政府的不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北伐(又称二次革命)。

1913年,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然则袁世凯做了两年多的大总统后。1915年12月突然宣布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



(问题来了)袁世凯反对帝制,身为民国大总统为何又复辟帝制?难道做皇帝真的就那么好吗?

历史上都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独夫民贼”,我却不这样认为,袁世凯称帝的原因很复杂,当然主要是自身的原因,毕竟当皇帝一言九鼎,不受人的控制。

而民国总统头上有许多条条框框,由于南方政府推行的“内阁制”以及效仿西方模式的宪政,无疑是约束老袁的法律,有鉴于此,袁世凯出于私心是愿意复辟的。

老袁称帝是千百年来封建帝制留下的巨大诱惑所致。比如当皇上有许多福利,后宫佳丽很多,皇权历来是唯我独尊,人的私欲得到最大化的膨胀……

但是袁世凯最初并不敢贸然称帝,他知道称帝会被千夫所指。

依我看来,老袁称帝有很大的原因是被人骗了。

据史料记载,老袁在退位病逝前大叫三声:“是他误我!”



(袁世凯和袁克定)

事后人们解读“是他误我”这句话,一致认为这里的“他”指的是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和老袁的幕僚杨度,可以说是这两人蒙蔽老袁,怂恿老袁称帝的。

先说下袁克定是怎样骗袁世凯称帝的:

袁克定是老袁的嫡长子,如果袁世凯称帝后,按照古代继承法他就是皇太子,即皇帝的接班人。

袁克定为了早日当上太子,极力怂恿父亲称帝,为此他还专门炮制了一份只有老爸一个人看的报纸——《顺天时报》。

在报纸中,袁克定刊登了一些虚假的全国各地拥护袁世凯称帝的消息。久而久之袁世凯头脑里认为称帝是顺应民意的行为。

另外袁世凯家族男人都短命,袁克定找来的算命先生说袁世凯活不过55岁,要想长寿必须称帝,用“龙命”冲破家族的厄运。

其实这都是袁克定和算命先生之前套好的把戏。



袁克定为了让袁世凯称帝无所不用其极,袁世凯称帝,袁克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接下来咱们说说杨度是如何蒙蔽袁世凯称帝的:

就在袁世凯被儿子骗得蒙头转向时,杨度适时向老袁进献了《君宪救国论》一册书。这是杨度专门撰写鼓吹帝制的言论:

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

袁世凯看后自然十分高兴,心想“既然民意都希望我当皇上,我再违背民意则逆天行事也”。

在老袁下定决心称帝时,杨度又加了一把火。他与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胡瑛、严复等人共同发起组织筹安会,发动各界上书请愿袁世凯称帝,这再次造成了全国人民拥护老袁称帝的假象。






(杨度)

袁世凯在儿子袁克定和幕僚杨度双重忽悠下,终于在1915年12月宣布称帝。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老袁称帝不得人心,在他当了83天皇帝后宣布取消帝制。此时老袁还想退而求其次当大总统,可是全国各地反袁浪潮此起彼伏,袁世凯焦头烂额,最终于19 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卒年57岁。


秉烛读春秋


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的皇帝,而这称帝的闹剧就是个笑话,明知道不可违而为之,其实就是袁世凯虽说表面上是新派人士,内里还是封建王权思想那一套,个人的权力私欲战胜了理智。


袁世凯发现当了大总统后,反而没有以前清朝当官时那么爽了,虽说职位是最高的总统,只是总统也有权力限制,处处受制于人受议会的限制很不爽啊,如果是皇帝就不同了,一言九鼎,谁不听从啊!袁世凯能当上总统还不是和革命派达成交易,共同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凯就当了总统啦,只是当了总统后,袁世凯和国民党的矛盾就闹翻了。国民党是限制总统的权力,国务总理权力甚至要大于总统,说白了,国民党希望总统就是个摆设,专门限制袁世凯而去的,结果议会的选举都是国民党一党独大,袁世凯很不爽。袁世凯处处被掣肘,当然袁世凯也希望干掉革命党,自己大权独揽,所以后来解散了议会,修改宪法,总统可以终身连任,甚至可以指定接班人,这就是想做皇帝的节奏了。


袁世凯有称帝的心,只是碍于面子不敢称帝,这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就上心了,这个袁克定真是坑爹的货,想做太子梦想疯了。袁克定早年堕马摔断了腿,走路一拐一拐,成了瘸腿的残疾人。后来去了德国,在德国学到了满脑子的君主立宪思想,其实就是私欲作祟,老爸当了皇帝,自己这个嫡长子不就是太子了嘛,所以回国后天天在袁世凯鼓吹君主制度的好处,德国不就是有君主嘛,所以那么强大,中国的国情不适合共和,君主立宪才适合。袁克定甚至还假办报纸,收买乞丐妓女组织什么“君主请愿团”怂恿老爸做皇帝。后来骗局被揭穿了,袁克定被揍了一顿,但是袁克定还不死心,因为他知道袁世凯想做皇帝只是没有台阶可下,没找到合适的理由,毕竟袁世凯为了权力野心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日本就支持袁世凯称帝。后来袁克定给了袁世凯一个借口,就是袁家的魔咒。原来袁家当官的都没有超过60岁的,都说这是魔咒,只要当官的就活不过60岁,袁世凯也怕死啊,总统不就是官嘛,他都56岁了,离60岁还有4年呢,还真怕到时真的完蛋了就悲催了。于是袁克定鼓吹老爸做了皇帝就打破了魔咒,就可以逆天改命,皇帝不是官嘛,是天子,一旦做皇帝了妥妥超过60岁。



袁世凯居然就相信了这个可笑的魔咒,其实他是掩耳盗铃,宁愿自己去相信也许还真的改了命也说不定嘛!袁世凯就是个封建思想的人,没有学到新式革命思想,还没有适应共和权力的斗争,他也不想妥协,以为用皇帝治理国家的那一套就可以让国家强大,没看到这个社会人民的思潮是怎样的,加上身边人的鼓吹,蒙蔽了双眼,战略的错判,私心权欲作祟,强行称帝,结果大家都知道,袁世凯一称帝,全国上下一致反对,还起兵发动护法战争,袁世凯在痛骂声中取消帝制,最后病死,只当了83天的皇帝梦,当然他死后还是穿着龙袍下葬的,袁世凯只好在另外一个世界做自己的皇帝大梦去吧!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袁世凯有功有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他的评判愈发趋于公正、全面,好就好到底,坏就坏到家的一边倒评论随之减少,以要言之,清末民初那段时期,他在政坛上的地位举足轻重,靠着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和多年培植的心腹军事力量,兵不血刃的促成溥仪退位,封建王朝制度彻底落下帷幕,成为了尘封的历史。

历来涉及制度革新,往往充斥着混乱和血腥,而袁世凯与隆裕太后最终达成的协定,既保障了所有皇室成员的生命安全,对得起旧主,也为走向共和夯实了基础,而南北和谈更是避免了因政权更迭造成群雄割据、立刻陷于内战的局面,他对那段时期的历史走向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专权方面的考虑

清廷是将君主专治推至巅峰的政权,这在皇太极主政时期就初具雏形,康乾时期神功大成,做为大清旧臣,袁世凯怎会不知。大总统的位置表面来看光鲜感十足,但各派系势力仍各自为政,盘算着自家利益的小九九,致使自己对这个国家的统治无法达到如臂使指,他觉得国会政党制度下,内阁有权代元首对国会负责,大总统基本就是个虚职(后续的大总统们也都一样,对总统的制约太大,议员们为了私利和派系处处掣肘)。

中国依然是一盘散沙,袁世凯当时的想法恐怕就是·或许这并不是最适合中国的道路,这就让在心态上本就半旧半新的袁世凯开始向封建帝制的高度集权上逐渐靠拢,企图通过帝制达到权力的有机融合和统一,简单地说,他觉得一个人说了算才能更好的发展,否则各怀鬼胎难以成事。

袁克定野心十足

杨度误我······你怎么不说你儿子呢?袁世凯对长子袁克定非常器重,一直带在身边亲自教养,而正是袁克定的德国之旅让其被德皇威廉一世洗脑,同时也符合自身利益,所以最早支持复辟的是袁克定,一旦袁世凯登基成功,恢复帝制,以他在袁世凯心中的地位,皇太子的位子毫无疑问将属于他,这梦做的,想想就开心。

袁克定一颗狼心,两手准备,如果有必要,他已经准备策划武力强行把袁世凯推上帝位,多孝顺的儿子?不一定,老袁家年不过60的魔咒,袁克定当然也知道,袁世凯快了······把老爹推上风口浪尖,顶住一切压力稳定局势,自己这个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则守株待兔,等待袁世凯大行西去。

袁克定有一定办事能力,但他所谓的办事能力都体现在了对袁世凯的欺骗上,不惜重金假冒、私印“袁家专版”《顺天时报》,字里行间于帝制相关诸事,天天报喜不报忧,满是日方强烈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消息,让袁世凯受尽了蛊惑荼毒,“初无帝制自为之意,惟克定狼子野心,怂恿于项城(袁世凯)之侧。”

唔~老夫夜观天象,帝王之星正照在河南项城(袁世凯老家),而且已经逐渐向北京城偏移,估计一个月后这光就到了呀~

袁世凯是个亦新亦旧的人,他能接受新事物共和并不意味着他就能放下旧的固有思想,也不能把一切罪责都推给别人,袁世凯本身也是有“软肋”在的,袁克定的花招偏偏能迎合袁世凯的守旧甚至可以说是迷信心理。

祥瑞方面,家中60岁的魔咒像是梦魇或是魔咒紧紧套在所有人头上,毫不例外,袁世凯也怕死,袁克定利用他的迷信心理告诉他,如果你能登基的话,就会有真龙天子的气运临身,这样一来就可突破寿命方面的桎梏,您老人家还不知道,有祥瑞呦~祖坟旁边长了一棵紫藤,三米多长盘龙状,袁克定的意思是,老天可都暗示你了,你是要逆天么?

连仆从都被收买,特地打碎了袁世凯最珍爱的九龙白玉杯,仆从说什么呢?床上有五爪金龙,根本不是袁世凯,谁受得了这威压,太恐怖了,所以就失手把杯子打碎了,得,摔了袁世凯的宝贝还给他扣了黑锅,搁平时,这伙计至少也是活罪难逃,但是这次联系前后的诸多祥瑞,这话说到袁世凯的心坎里去了,于是袁世凯高高兴兴的把黑锅接了过来自己背上······人有失手这不奇怪,但是这种说法不是那么短暂的时间能够特指出来的,显然是有人授意,至于杯子自然也是故意摔的。

列强的怂恿目的性极强

袁世凯能够得到大总统宝座,源于内外两方面支持,对内而言就是自己多年培养的嫡系势力,对外则是诸国列强,虽然大清覆灭但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国的弱势远谈不上改善,所以仰人鼻息总是难免。企图通过所谓的友好关系控制袁世凯的列强们,在恢复帝制方面对袁世凯极力怂恿。

“帝制之兴,盖造端于德国。”,德国并不乐见中国走向共和,他们期望中国能够恢复当初晚清一般的状态,权利集中于一点,便于德国攥取在华利益,而这其中的关键人物自然是袁世凯,德皇先搞定了袁克定,而袁克定诸多假象成功迷惑住袁世凯后,恢复帝制就排入日程。德国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与北洋政府签订了秘密协议,暗中支持袁世凯称帝。

不巧的是,德国与袁世凯私下议定的绝密文件,在日军侵入青岛后被起获,不屈人后的日本人马上调整对华或说对袁的战略方针,立刻支持袁世凯恢复帝制,“其皇帝自为,任何人亦不至引以为怪。”,搜刮中国利益已经得心应手的日本自然不会平白无故的支持,他们抛出的橄榄枝上还买一送一的捆绑着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

英国没有日本的“好运”,恢复帝制的反应是后知后觉的,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远方的一战战场上,对于是否恢复帝制,初期英国是反对的,但是随后看出形势的他们态度暧昧,又持无所谓的态度,因为这不影响英国在华的既得利益,又可能进一步以示好的方式拉拢袁世凯,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若中国无内乱,则随时可以实行帝制”,态度很鲜明,你可以称帝,但是别影响我的利益就可以,比如搞出大乱子,那可不行。恢复帝制这是中国内政,其他国家不应该参与(你没参与?)“君主立宪是中国不能逃避之举,且系根本解决之法。”

美国强势围观并发表感言-“主持共和,不可谓非失策。”,得,走向共和也成了失策。

面对己方质疑自己是否考虑西方态度的时候,为什么袁世凯如此笃定,原因就是因为符合列强的在华利益,他们都有条件的接受了恢复帝制的行为,这让袁世凯的预判更加偏离了正常轨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飘了。

帝制的恢复离不开国内少数派的支持

以杨度为首的复旧势力在袁克定的授意和支持下,不遗余力的宣扬和鼓吹恢复帝制的好处,他们组织了各式各样人物参与的请愿团,他们疯癫一般涌向街头造势,给袁世凯造成万民请愿的假象,他们在新华门前的跪求,更有梁士诒建立了全国请愿联合会,这让袁世凯飘飘然之后迅速滑入帝制深渊。

综上所述

袁世凯称帝原因有如下几点:

①“国际社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大力支持袁世凯的称帝行为。

②国内围绕在袁世凯身边的嫡系势力企图借恢复帝制捞金、捞取政治好处,获取政治资本,所以争当从龙之臣。

③家庭原因,即袁克定对袁世凯不遗余力的欺骗,无耻的将自己的父亲推到逆势而为的风口浪尖,在恢复帝制过程中,在与列强讲数时,项城三十年英名一时扫地,众叛亲离,为世人所唾弃。

最关键的一点:袁世凯自身有很大缺陷,袁世凯“光耀门楣”的旧思想作祟,迷信如他,不但相信祥瑞,还相信60岁魔咒,可悲的是这个魔咒灵验与否,最终被恢复帝制证明了······

对专权的迷恋,对掣肘的不满,对短命的不甘,对祥瑞的迷信,对列强的怂恿,对家人的信任,对嫡系的追捧,面对这一切,袁世凯没有守住本心,或者说他本心也有恢复帝制的旧思想支持,对于外界的假象和诱惑,因为迎合了自己内心的“恶”,袁世凯心甘情愿的被蒙蔽了。

虽然某些情况最初他真的毫不知情,但错了就是错了,恢复帝制的罪责只能由他这个最大的责任者来背,因为并不是每一位上位者都像他一样经受不住各种诱惑的考验,谁敢让段祺瑞称帝呢?别说明天的太阳,连今晚的月亮都看不见,看见的只是火光一闪,一切归于沉寂······


古今通史


袁世凯决定称帝的时候,“共和国”在全世界还属于一种异类。比如当时的亚洲,除了当时的中华民国外,一个共和国都没有,全部都是有君主的国家。再比如当时的欧洲,除了法国、瑞士等几个少数国家外,诸如大英帝国、奥匈帝国、沙俄、西班牙、意大利等多数国家,也都有君主。

因此,就以当时的那种时代背景来说,袁世凯想当皇帝,并非不可理喻的想法。



当然了,上面说的都是外因,袁世凯想当皇帝的关键,其实还是内因。

一、袁世凯的私心

先说袁世凯当皇帝的私心。这与其家族的病史有相当的关系。

袁世凯的家族,男人都活不过60岁,袁世凯的太爷爷袁耀东没活到40岁就死了;继父袁保庆(叔叔)活了49岁;生父袁保中终年51岁;堂叔袁保恒活了52岁;爷爷袁甲三稍微强点,但也只活了57岁。

对于老祖先短寿的问题,袁家后人得出一个结论:袁家男人生命最大极限为57岁。

1909年,袁世凯被摄政王载灃以患有足疾而开缺回籍时,醉心于相命、堪舆之术。据说一个当地有名的相命大师也给他算命,说他活不过58岁,袁当时很焦急,询问有什么解法?大师说:你只有龙袍加身才能化解。袁世凯当时正好50岁,心里便默默接受了算命大师的指点。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大权独揽,当时很多立宪派劝袁世凯称帝,但都被袁世凯拒绝。但是袁世凯一想到自己会活不过57岁,心里便对称帝一事有些动摇。

1915年时,虽然老袁平时特别注意饮食,刻板而单一,一年四季都是一套固定规矩,非常的养生,但是一想到自己会57岁死,他就心里发怵,想逆天改命。于是,他便在当时动摇了拒绝称帝的想法。



二、形势所逼

袁世凯是个人才,会带兵打仗、懂外交、懂经济,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怎样才能让中国这个庞然大物高效的运转起来。不像同盟会只知道套搬欧美经验,不从中国的具体国情考虑问题。

比如袁世凯执政时期,中国的工业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2%以上, 全国商品的出口量逐年增长1913年时,的出口量是4.03亿海关两,到了1916年时,就增加到了4.81亿海关两。伴随着经济增长,一些国内的大企业集团也相继出现,如简氏南洋烟草公司,荣氏福新公司,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规模。

如果经济一直这么顺利的发展下去的话,说不定中国还真的能慢慢走向富强。但当时的中国是个松散的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全仰赖于袁世凯个人的强力维持。(各地的实力派之所以不敢胡作非为,不是怕约法,而是怕袁世凯的权势和强悍的北洋军)

袁世凯是个人精,他心里非常清楚:这种繁荣局面他只能勉强维持于一时,要想在民国创造出一种制度性的健康秩序,使之长治久安,按照当时中国的国情,一下子过渡到民主制度是不行的。他要为中国政治寻找一种最适合的模式,为自己的政权寻找一种能表明合法性基础的象征符号。

为此,袁世凯派人咨询总统府的美国顾问古德诺。然后,古德诺便跟袁世凯说了下面这番让袁世凯下定决心称帝的言论。

中国人缺乏它要表现的自由民主所应具备的法制、个人权利,甚至纪律都没有。因此专制应该继续下去,直到它发展出对于政治权威有更大的服从、对于社会合作有更大的力量、对于私人权利有更大的关注之后再说。——美国政治协会会长古德诺


紧接着,袁世凯的好朋友,立宪派代表杨度又跟他讲:中国从君主专制政体,骤然过渡到共和政体,跨度太大,人民不适应,不如应行君主立宪制过渡。

并且杨度还跟袁世凯说:没有君主就不能把中国从军事割据的危险中救出来,共和式民主必须靠强大的中产阶级支持,而中国的中产阶级尚未形成。只有先有君主,把制度确定后,再讨论共和的问题。

注意了,袁世凯搞得是“君主立宪制”,不是“君主专制”。

袁世凯本来就是一个守旧的人,听了古德诺顾问和杨度的一番话,他便坚定了只有皇帝才适合中国国情,非称帝不能治国的固有观念。虽然冯国璋、段祺瑞等人不支持袁世凯称帝。但由于这些人并不是从大局和前途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利益(袁世凯当大总统,他们等袁世凯死了,也有机会当大总统,但如果袁世凯称帝,他们一辈子就没希望了),因而袁世凯也就没有听进他们的建议,还是决定称帝了。

(其实当时袁世凯也有顾虑,但他低估了冯国璋等人的实力,以为他们就算不同意,也断然不敢公开反对自己。岂不知冯国璋等人早就对他不满了。这种不满与称帝无关,仅仅就是想取代袁世凯)



三、舆论“支持”他称帝

袁世凯对称帝一事的最后顾虑,就是担心舆论会骂他。于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和谋士杨度等人就在北京不断组织群众上街劝进称帝,什么工商情愿团、洋人请愿团、妓女请愿团,乞丐请愿团,可以说社会各阶层的民意全有了。(袁克定还伪造报纸,故意骗袁世凯,这是很有名的一件事)

袁世凯一开始还不信,但是紧接着各省督军的劝进电报也是每天几封报到总统府。这些军阀关心的只是个人的权位,只要权位没变化,他们不仅不反对变更国体,反而还想争先恐后去做开国功臣。

受此影响,没人敢逆潮流而动,各界纷纷主动上书拥戴劝进,就连对帝制持激烈反对态度的段祺瑞为保全身家性命,也不得不违心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入劝进者的名单。

就这样,袁世凯被一群大忽悠的忽悠下,完全蒙蔽了双眼,这让他本来就很不坚定的抗拒之心,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因为,他惊喜地发现,形势确实一片大好,最起码要比他当初想像的好多了。

最后,在一片劝进声中,各省的军事长官由段芝贵牵头,共同上了一个“请速正大位”的密呈给袁世凯。

老袁看了密呈,心想各省督军支持他,老百姓也支持他,就连美国也支持他。这么多人支持自己,他要是不称帝,岂不是会伤了大伙的一片好意?

因而在1915年12月,袁世凯终于下定决心称帝了。

当然了,我们现在知道,这些所谓的拥护称帝都是扯蛋。因此,当袁世凯称帝后,他在面对举国一片声讨之声时,他蒙圈了,完全没有应对的措施。

尤其是北洋三杰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集体反对他时,他完全死心了,气愤至极,怒骂袁克定“孽子!欺父误国!”

然而,纵然袁世凯此时知道自己受了儿子的蒙骗,但也为时已晚,在帝制复辟的泥淖里他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


Mer86


袁世凯之所以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历史的倒车,废除民主共和制而选择登基为帝。实际上是因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权力与皇帝比起来相差甚远。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全国10多个省份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满清政府的统治而实行自治。就这样看似庞大的满清帝国在全国的革命运动中逐渐走向瓦解和崩溃。而腐朽的满清八旗子弟兵早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面对如潮水奔涌而来的各地起义运动!满清政府当时的统治者乃是年仅只有6岁的溥仪小皇帝。而真正的当权者乃是摄政王载沣和裕隆皇太后,在内忧外患之际,当时的满清政府统治者不得不再次启用赋闲在家的袁世凯。



袁世凯曾经遭到满清政府统治者的不信任而被罢黜在家!早已经对腐朽的清政府丧失了最后的耐心和忠心。这次凭借着武昌起义而重新被启用,大权在握。又重新掌管起了自己在天津小站一手调教出来的北洋新军!这可以说是当时满清政府最具战斗力和最具现代化军事素养的军队。也是当时唯一能够打动硬仗的军队。


后来袁世凯一方面派出北洋新军前往汉口与南方革命军对峙,另外一方面则秘密派出议和代表前往前线与孙中山派出的代表接触。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那就是袁世凯促成满清政府和平逊位,而南方革命军和孙中山先生愿意让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位置给袁世凯!

于是袁世凯便着手推进逼宫逊位的工作。终于迫使满清集团的皇亲国戚和裕隆皇太后接受袁世凯承诺的《清皇室优待协定》。并于1912年元旦刚过宣读退位诏书,封建统治者清帝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然而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之后,发现民主共和制度下的中华民国并非自己想象中的那样。自己这个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并非向封建王朝时期的皇帝那样。可以随意的发布政令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因此袁世凯一直觉得中华民国和民主共和制不适合中国。至少不利于加强他自己手中的权利和中央集权。


后来袁世凯身体越来越差,而他的儿子袁克定以及身边的亲信们一直蛊惑袁世凯应该顺应民意。伪造民间百姓都希望恢复封建帝制、废除共和的假象。最终使得袁世凯在自己弥留之际,宣布废除民主共和制,将中华民国改为中华帝国,自己则就任中华帝国第一任皇帝。

结果袁世凯刚刚登基,回到云南的蔡锷将军便举起了讨伐袁世凯的大旗。全国各地的省份纷纷响应蔡锷将军的号召。共同逼迫袁世凯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就这样袁世凯在全国的声讨声中离开人世。将他生前所贪恋的权利和荣华富贵都留在了人世间!



珞珈山的猫


民国四年十二月初二,参议院决议《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初八日,公布施行由各代表投票决定国体。到初十日完竣时,总计一千九百九十三票,全部都主张“君主立宪”。

于是便由民国代表大会委托参议院为总代表,于十一日,拥戴袁世凯为皇帝。

经过参议院的两次拥戴,于公元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承受地位,该国号为“中华帝国”,同年三十一日,改次年为洪宪元年!

但关于袁世凯称帝,一直以来都是争议的话题。袁世凯已经是民国的大总统,权力已经很大了,但为什么非要称帝不可呢?笔者总结一共有以下三个原因;

(袁世凯称帝)

第一,袁世凯的私心

我们知道,袁世凯原来是满清朝廷的官员,虽说也有些权力,但是却依然只是清帝国的一颗棋子而已。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窃取革命胜利的果实,成为大总统,这时候的他才真正的算作是大权独揽。但是从小就生长于封建社会下的他,心中依然有一个皇帝梦!


所以在自己位高权重的时候正好可以称帝,过一把皇帝瘾。当然了,这只是简单处于私心的考虑。

第二,全国各省的督军签名“劝进”

1915年八月,袁世凯称帝之前的准备运动已经达到高潮,全国各省的督军们开始纷纷签名劝进,而其中蔡锷就是第一个签名的(后来蔡锷也是第一个反对的)。他们都希望袁世凯能当上皇帝。从当时的大局势来看,拥有全国最高统治权力的北洋系,并没有公开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声音。大家即便心里不愿意,但是口中也是表示赞同的,都希望袁世凯能够称帝。


面对这样的“压力”,袁世凯正式宣布称帝!

(劝进表)

第三,《顺天时报》的假新闻“蒙蔽”了袁世凯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这完全是袁世凯个人的说法!

话说在袁世凯称帝失败之后,他说,自己是被《顺天时报》给欺骗了。这《顺天时报》本来是对外公开发行的,但是有人在上面做了手脚,专门给袁世凯量身定做了一份报纸,而这份报纸上面几乎都是希望他称帝的声音。慢慢的他就相信了,如果自己不称帝,那就是对不起百姓啊!

所以,在这样虚假新闻的蒙蔽下,袁世凯选择了称帝。

当然了,这只是袁世凯后来的说法!

袁世凯称帝后不久,便遭到了多方的反对,并随即引发了“护国运动”。迫于压力,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后宣布取消帝制。

总的来说,袁世凯之所以要称帝,其实跟当时的局面还不太相关,因为在当时是没有多少人主张他称帝的,而那些所谓的支持者,也不过是他手下的一些依附者而已。他之所以称帝,我还是认为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方圆文史


史上皆说袁世凯是复辟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再一次将中国历史拔回黑暗时代。当时袁世凯已经是大总统,如今看来确实是没有必要。后人想不透袁世凯称帝的意图,只能将原因归咎于袁世凯的思想腐朽与其子的恶意下套。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思想,从未想过将皇帝政权彻底推倒。纵使历史上有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但是最后都是建立帝王政权,可以说帝王政权早已经深入人心。所以,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之后,并非是不满足于眼前所得到的利益,而是骨子里深入腐朽的思想观念告诉袁世凯,只有帝王才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

其次,是袁世凯儿子袁克定半推半就而成。袁克定留学德国,但是却未学习到真材实料,反而是被德国君主游说,鼓动袁世凯称帝。袁克定自然是抵挡不住皇太子的诱惑,留学德国一年便回国,鼓动国内势力。

袁克定先是鼓动袁世凯身边的宪法顾问发表舆论,在国内引起袁世凯即将要称帝的消息。接着和立宪派联合,发表关于复辟乃是大势所趋。随后袁克定为了使得袁世凯进一步相信,自己确实是民心所向,袁克定鼓动底层生活百姓中间阶级乃至上层贵族,联合请愿,请求袁世凯登位。最后袁克定偷梁换柱,将袁世凯每日浏览的报纸中反对帝制的文章换成支持帝制,使袁世凯彻底相信,自己称帝乃是民心所归。所以当袁克定派遣一人呈送称帝密函之时,袁世凯也自然而然登基了。


但是袁世凯称帝之后,天下大势并非如此,民声更多的是讨伐之声。袁世凯心中大乱,这场帝制只持续短短八十多天便草草结束。

但是袁世凯是多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会心甘情愿的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子耍得团团转呢?其实这和宋太祖陈桥兵变差不多,都是半推半就而已。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之时,国内战火根本没有消停过。别说是经济发展,和平都很难实现。而战火的发生,自古以来都是一样的原因。中央权利过于集中,而地方上权利被严重稀释,地方上要求有更多的权力,故而发动战争。

但是袁世凯却不这样想。袁世凯认为,国内经济一片萧条,若是想要改变国内的经济状况,就需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但是如今地方上的权力相比于以往已经增加了不少,中央根本无法管制,若是想要全国同心协力,只有称帝才是唯一的出路。


同时,袁世凯认为,所谓总统的权利,一部分已经被内阁和总理分散。总统的命令需要经过审核方可执行,这样根本不利于政策命令的下达,所以总统制度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称帝才是唯一的出路。也是这个时候,袁克定鼓动舆论正好推动袁世凯称帝。

所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不假,但是若是追究其出发点或许就能理解他为何不满足于大总统,而是非要称帝了。


小镇月明


其实,袁世凯的大总统,已经与皇帝没有太大差别了。为何他一定要当皇帝呢?在下认为,这其中主要原因有两条。

首先是源于袁世凯的封建观念

电视剧《走向共和》里,当八国联军侵华时,梁启超晋见李鸿章,劝他趁机做中国的总统。但李鸿章却拒绝了,他对梁启超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李鸿章是旧时代的人,他选择做大清的忠臣,不愿意当总统。至于袁世凯呢,他同样是旧时代的人。他能当好大清朝的直隶总督、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甚至能当皇帝,但让他当大总统,那实在是太别扭!

这个从袁世凯的人生经历就可知道。袁世凯出身于官僚家庭,后来又投身军队。他接触过西方的先进枪械、技术,但是对西方的政治、思想了解很少。他甚至还不如李鸿章呢。李鸿章还曾经访问过西方各国。袁世凯则根本没有去过欧美国家。

如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对西方民主制度就了解很深。孙中山从小就在国外读书,成年后也长时间呆在日本、南洋、欧美等地,对西方政治制度太了解了。

袁世凯虽然会治军、会用人、能打仗,但是他完全就不知道民主、共和为何物!对他来说,当这个总统怎么都觉得不对劲。他必须要当上皇帝,才能让一切回归“正轨”。但对于他来说是正轨,对于旁人,则是历史的倒退。

其次,是源于袁世凯对自身实力的过度自信。

袁世凯也知道,称帝之事是有很多人反对的。但是,他在1913年很轻松就击败了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革命党,将南方地区收入囊中,控制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也就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还没有控制。但这些西南地区经济落后,没什么军事实力,根本威胁不到他。袁世凯之前多次破坏共和制度,也没有人敢于反对。他觉得,称帝这事也会很顺利。但他却没想到称帝之事就引起这么广泛的反对。不说孙中山、黄兴等老对手了,连梁启超这样的盟友,也策动蔡锷、唐继尧起兵反对他,甚至连段祺瑞、冯国璋这样的嫡系部将,也在背地里搞事情。最终各方联合,把不可一世的袁世凯弄下台了。


国史拾遗


袁世凯已是民国大总统,大权独揽,为何非要称帝?(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众所周知,清末民国初期,清廷重臣袁世凯当了83天的皇帝,还没过足瘾就不得不宣布退位了。当时袁世凯已经是民国大总统了,可以说是站在权力的顶峰,是民国第一人了,为什么非要称帝呢?难道他就没想过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吗?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1、革命党与清廷斗争,袁世凯渔翁得利,当上大总统。

早年的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主要采取的革命方式是以帮会和革命志士为基础对大中型城市发起暴动的革命运动,在孙中山等人连续不断地十几次攻打大中型城市的过程中,革命党人发现单纯的依靠薄弱的力量来攻打大中型城市根本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于是将目光转向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开始着手在清朝新军中宣传革命思想拉人头入会,这就造成了整个辛亥革命,革命党人始终没有掌握一支实力雄厚的嫡系革命武装力量。后来随着革命团体在新军中工作的深入,新军不少下级军官和士兵在思想上纷纷投靠了革命阵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自己的部队不足以击败革命党,用满人又指挥不动北洋军,为了能剿灭革命党,只有启用袁世凯。袁世凯任湖广总督后,革命党完全不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北洋军的对手。但是袁世凯为了保存实力,一方面和清政府谈条件,一方面和民国军政府和谈。这时候,清政府方面:不可能接受和谈;自己实力不足,打又打不过,指挥北洋军又指挥不动。只能满足袁的一切要求去催促袁击败革命党。袁世凯方面:最强实力,北洋军实力是当时国内最强的,但是袁需要政治合法性维持他的实力。只要革命党不除一天,他的价值就存在;所以袁要靠革命党与清政府博弈,一旦革命党被剿灭了,他的利用价值就没有了,到时候从政治方面可能会出现变故。狡兔死狗肉烹。所以袁就在博弈中寻求一种可以保证他实力和政治合法性的存在。革命党方面:打北洋军是打不过的。所以他一定要寻求和北洋军和谈。但是和谈要有筹码。所以,孙中山找出了一条能够保全自己,而且和革命纲领并不相悖的方式,这就是说服袁世凯,和革命党同仇敌忾,推翻清政府,让袁世凯做大总统,

最后的结果,反政府的革命党和军阀北洋军成为了合法政府,推翻了清政府,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

2、袁世凯为什么要称帝?

一是袁世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统治这个国家,如何能有行政效率。从武昌起义到清帝退位,中国仅用四个月时间就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不到一百天就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然而,这一切只是政治意识形态表层的变化,很多东西并未彻底颠覆,皇权专制的幽灵仍在中国上空留恋徘徊,只不过乔装打扮了一番。在一个半新半旧的政府里当首脑,旧官僚出身的袁世凯不知所措,一碰壁就想往老路走。他对共和知之甚少,更不知道民主为何物。自从接受西方政治观念以来,中国思想界的前辈们只宣传过“民权”,谁都没宣传过“民主”,给你权你都不知道怎么用。共和政府该怎么建,该怎么运作,连革命党人都不知道,思想家们也不知道,袁世凯就更不知道了。没有耐心去弄清什么是共和的袁世凯。为了巩固执政地位,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拿于己不利的国体开刀,那就是复辟称帝。

二是袁世凯感觉被架空了,总统是虚位元首。革命党人对袁世凯政府确实不是真诚地、热心地支持。为了限制袁世凯,已宣布辞职的孙中山在1912年三四月间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被称为“中华民国第一部宪法”的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政府实行内阁制。事实上,这是为了限制袁世凯攘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要成立新的参议院来制定法律,参议员为了抵制袁世凯政令的施行,想尽各种办法,比如该他议的事情他不到会,不够法定的半数开不了会,一个政令反复讨论来讨论去,就是无法通过。袁世凯深受掣肘,一件事也做不成。辛亥革命以来,各省都督拥兵自重、财政独立,尾大不掉比晚清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大清王朝的掘墓人和送葬人,袁世凯深知这个国度最缺乏的不是自由和民主,而是生存和秩序。因此,他将重拾中央集权视为当务之急,那就是复辟称帝。集中权力,巩固政权。

三是亲信为他炮制的民意假象。他的儿子袁克定和些从清朝就跟随他的大臣想要获取公侯之爵位,为了给子孙谋福利。制造各种民意假象,让其复辟。1915年8月,湖湘才子杨度]纠集严复等社会精英联名发起筹安会,鼓吹“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在筹安会的策动下,各种名目的请愿团纷纷出笼,有教育会请愿团、商会请愿团、妇女请愿团、乞丐请愿团等,参政院共收到国体请愿书83件。不管三教九流,请愿词都是千篇一律的“非速改君主之制,不足以救苍生、保中国”。除了大造舆论声势,筹安会还炮制民意机构和民意代表,由各省选举国民代表,成立国民代表大会,以投票方式决定国体。1915年10月底,各省开始陆续投票选举国民代表,票面上写着“君主立宪”,让投票人写上赞成或反对,并签上名字。于12月11日上午进行总开票。国民代表共计1993人,无一张反对票或废票,全票同意将国体变更为君主立宪制,并一致推戴袁世凯为皇帝。袁世凯为顺应“民意”而复辟称帝。

四是日、英、俄等国家的支持,他们意图通过促使袁世凯称帝,将中国推向分崩离析的局面,进而为自己谋取利益。《阎锡山回忆录》中记载:在日英俄三国中,鼓动袁世凯称帝最为卖力的就是日本了,日本天皇为了鼓励袁世凯称帝,曾向袁世凯致意称日本向来都已中国的行动为嚆矢,中国如果不实行帝制,则足以动摇日本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度。日本天皇还说,自己劝袁称帝,不只是为了中国好,也是为了日本好,如果袁世凯果然实行帝制,自己必以帝国辅助帝国,共存共荣。如果继续坚持共和,则日本今后将“难望援手”。而袁克定在腿部受伤之后去德国医治的时候,德皇威廉二世在见他的时候也曾力劝过他向德国学习,中国若想发达,非帝制不可,并且威廉二世还许下承诺说到时候一定尽力襄助。德皇还让袁克定给袁世凯捎去了一封信,信中所写的内容也大抵是劝其称帝的。另外,英国的驻华大使朱尔典也曾亲自面见袁世凯劝其实行帝制。袁世凯误以为得到外国列强的支持,而复辟称帝。

于是,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最终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可怜一个擅长权术的旧派人物袁世凯演了一出复辟称帝的闹剧之后,最终落得尿毒症不治而亡的悲剧。

不知道,大家看完后如何评价袁世凯?




葛大小姐


袁世凯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早期就因实力太强,遭到摄政王载沣等人的忌惮,给他寻个了“脚疾”的借口,把他打发回老家河南项城“颐养天年”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等人根本无法调动袁世凯一手一脚创建起来的北洋新军。眼看革命军的炮弹就要扔到北京城了,载沣不得不将军政大权拱手相让,请袁世凯出山,让他调遣北洋军抗击革命军。

(袁世凯旧照)

掮客一般的袁世凯利用手中的权势,一方面向隆裕太后表忠,另一方面又和革命军和谈,最后得到革命军“谁逼迫清军退位,谁就当大总统”的约定后,软硬兼施,最终确保了清廷和平逊位,让位于民国政府。

袁世凯亦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大总统之位。

不过,袁世凯很快就发现,他这个临时大总统根本没有什么权力。

原来,在他上任之前,革命军担心他会专政,便把已建立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以此来限制他的权力,并约束他在任的年限。

久在政治核心的袁世凯,当然不甘心受制于人。所以在他出任大总统后,利用种种手段,先将身份转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又将内阁制改回了总统制,同时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及指定继承人等。

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袁世凯很快大权在握,成为民国政府名副其实的最高领导人。

早在袁世凯宣誓就职的时候,他曾电告全国“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以表达他对共和制的坚决拥护。

然而,谁也没想到袁世凯担任大总统不久后,就开始风风火火地为复辟称帝做起准备来。

按说,袁世凯如果是为了权力,他大可不必冒此风险。

毕竟此时他不光已经是终身制的总统,而且他还手握大权,全中国再没有谁的权力大过他了。

(袁世凯宣誓剧照)

这么快就要复辟称帝?当初说的话难道不作数了吗?

一时坊间流言四起,一向忠心于袁世凯的老部下冯国璋听闻消息后,更是按捺不住,专门来拜谒他问起此事。

袁世凯当即拍胸脯表示那不过是些无事生非的流言。

他还推心置腹地列举了三条不做皇帝的理由:

其一,袁家男丁不长寿,活不过60岁那道坎,他都55岁了,就算做皇帝,也做不了几年。

其二,做了皇帝也没有理想的继承人,老大袁克定是个瘸子,自然不合适做皇帝。老二袁克文又偏偏不好政治,别说让他当皇帝了,就算让他做地方事务,都不能使人放心。

其三,历史上做皇帝的,子孙后代往往没有善终,他不能逞一时之快害了他们。

那么,袁世凯究竟想不想做皇帝呢?

事实上,袁世凯做大总统是个很合适的人选,他不光有治理国家的才干,还有一支对他忠心耿耿,势力强大的北洋军。

所以在他废除了内阁制后,他改革也好下发政令也好,大家慑于他的威严,没有反对的声音。而且成效也是明显的,当时不光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同时还因为停止了战争,经济得到了复苏和繁荣。

(冯国璋旧照)

不过,还是有不和谐的地方,那就是南方革命军不光有军权还有财权,他们各行其事,并不把袁世凯的政令当回事。

在袁世凯看来,这样下去,中国就有四分五裂的危险,所以他迫切希望能找到解除他们军权和财权的办法。

可是他也知道,此时封建帝制才被推翻,要是复辟称帝一定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所以他对称帝一事犹豫不决。

就在袁世凯犹豫之际,长子袁克定却开始行动了。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原配余氏所生,也是他唯一的嫡子。

袁世凯对袁克定一直青睐有加,无论是进驻朝鲜,还是小站练兵,或者在山东出任巡抚,袁世凯都把袁克定带在身边,亲自教养。

袁克定在他的培养下,很有才干。他不光旧学很扎实,还精通德英两国语言,所以在许多事务上,都是袁世凯的好帮手。甚至在接见外国公使时,袁世凯都让袁克定做为陪同翻译。

自从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后,袁克定就有了做太子的梦,他为了梦想成真,极力怂恿袁世凯复辟称帝。

(袁克定旧照)

他为坚定袁世凯复辟称帝的决心做了三件事:

一是制造祥瑞。

袁克定买通家中看祖坟的工人,让他们向袁世凯汇报,说祖坟每到夜里,就发出大片的红光。此外,在坟墙上还长出了一棵粗壮的紫藤,其茎粗壮如胳膊,色红如血,整个形状如一条盘龙。

二是假制报纸。

《顺天时报》是日本在华办的一份报纸,袁世凯对日本的动向很敏感,所以他每天都要看这份报纸。

袁克定为了帮助袁世凯树立复辟信心,花钱假制了《顺天时报》,在假报纸上鼓吹帝制,并称袁世凯称帝是众望所归。

袁世凯每天看着这些消息,心花怒放,认为《顺天时报》为国际报,它报道的自然是最为真实的内容,所以愈发坚定了他称帝的信心。

三是制造舆论。

袁克定找到私交甚厚的民国政府的宪法顾问古德诺,让他在在报端发表《共和与君主论》,在文中阐明“中国人知识程度太低,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只适合君主制”,以此鼓吹君主制。

袁克定又找到参政院参政杨度,让他写下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为恢复君主制摇旗呐喊。不光如此,杨度和袁克定还不断鼓动百姓游行劝进。一时之间,各阶层的请愿团层出不穷,让袁世凯认为,复辟称帝是顺应民心的事情。

(杨度旧照)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闹剧中,各路军阀为谋得投机利益最大化,也纷纷上表劝进,希望在袁世凯称帝后,能因劝进有功加官进爵。

同时,帝国主义也对袁世凯称帝一事,表示支持。

如此一来,袁世凯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在1915年12月12日,通过筹安会和地方代表的拥护下,推翻共和制,复辟帝制,并拟定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

然而,让袁世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这一决定遭到了举国反对,各地军阀也纷纷独立,发动护国战争。最让袁世凯感到悲凉的是,一向忠于他的北洋军将领们也对他称帝极力反对。

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看清时局的袁世凯,这才发现自己英明一世,却糊涂一时。在悔恨和忧愤中,他的健康状况极速下降,很快便因病去世。

(参考史料:《袁世凯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