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你们支持教师拥有惩戒权吗?

广西经济文化速递


教师惩戒权的悖论。

加速中小学应试教学改革,变记忆学习为智慧学习,放弃陈旧的教学理念和形式,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和形式,提高应试效率和成绩,构筑符合时代要求和法律要求的现代文明师生关系。

亦师亦友亦同学。

打老师的视频放到了网上,判一年六个月;骂学生的录音公布于众,该判几年?

中小学老师不能成为打手,二十年后的悲剧不能重演。

师道尊严是老师们辛勤干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也不是乞讨来的,更不是祖传的。

加快中小学教学改革,构建“亦师亦友亦同学”的文明师生关系。

二十年前,年轻力壮的老师打了十三岁的弱小学生,二十年后年轻气盛的“学生”暴力回敬了暮年的老师,诠释“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有人支持老师,认为学生不听话可以打;有人支持学生,认为老师暴打学生后,学生可以有样学样地打回去。法律说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

“教不严,师之惰。”古人如是说,其中的“严”包括对学生的打与骂。“老师打学生是为学生好,学生应该感激涕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州官放火,百姓点灯。”但是,现代法律不认可古人的共识。打人犯法,老师如此,学生亦如此。

师生如父子过时了,而师生如朋友应该是文明社会的标配,即“亦师亦友”是趋势。老师怎么做学生的朋友呢?显然学生从师必须获益,身心愉快。“极限施压”的教学理念和形式很难成为“亦师亦友”的支撑,原因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如果应试成绩再上不去,“朋友”一定没得做,“亦师亦友”成为笑谈,师生矛盾会积累和递增,“二十年后的悲剧”可能重演。

中小学教学必须改革,用新理念和新形式替代“极限施压”,帮助学生“智慧学习”,而不是“刷题记忆学习”。这样“记忆”的痛苦就会缓解,应试效率和成绩就会提高。学生高兴了,家长高兴了,社会高兴了,快乐学习成为现实,“亦师亦友”还不成立吗?学生成绩好,就有成就感,就愿意学习,他们一定会追着老师交“朋友”,尊敬老师,感谢老师,唯老师马首是瞻。二十年后师生相聚,把酒言欢,这样的视频放到网上,一条条好汉,一枚枚淑女,催人泪下。

我们倡导中小学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新理念和新形式的实施,课堂上学习气氛热烈,应试成绩节节攀升。谁是老师?谁是学生?都是老师,都是学生,“亦师亦友亦同学”,换了人间。


吴伟2361


我从事小学教育42年,而今退休都15年了。记得那时家长送孩子来读书,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帮我们管严点,老师,不听话跟我打!”民间传承俗语“黄荆棍棍出好人"。每家都子女多,家长忙于生计,根本不娇生惯养,老师体罚学生认为是为孩子好,是负责的好老师,学生在校纪律好也热爱劳动,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今情况大不一样,孩子是小皇帝金贵无比,老师口头教育引导对一些熊孩子类学生无济于事,又不敢体罚严管,真是两难!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少招惹风险。我是教师真的不好评说,我不想偏护那些个别败类和贪利之人的所作所为。但并非有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试想,你自家管一个两个孩子都头疼棘手,一个老师管一个班是多少学生?好教吗?少数情况下不配合适当体罚(不能伤身心)能行吗?


李老师69767718


我只想说⺀黄荆棍下出好人,好鼓不用重锤打。两个家长管一个孩子都管不好,一个老师管几十个学生,谈何容易?曾经一堂英语课,孩子们起立敬礼都坐好了,老师已开始授课了,一个平时就玩皮的熊孩子还在座位上不停的敲打桌箱,想学习的其他同学生气了,呵啧他,叫他滚出去,他却说:吼你妈的X的些。我想问,这时老师不生气吗?该怎么办?不该打吗?还能给他讲道理吗(都这个份上了)。我没生气,只是叫班主任带他去了办公室。下课后,班主任当着他的面问我是咋回事?他却张口就骂人,甚至还想打班主任,班主任是我的老老师,我一气之下打他了,为这事,我值得后悔吗?尊师重教在某些家长和孩子心里早已荡然无存,所以,我坚决支持教师拥有惩戒权。我为跳江自杀的老师流了泪,惋惜道:何必呢,换种方式和教育吧!值吗?


一直寻878


我支持把惩戒权交给老师,但我同时也担心,即便给了老师们惩戒权,他们敢用吗?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与其用了有风险,还不如不管。

最近,有四个关于老师与学生的事件引发公众关注,进而也再次引起了关于师道与教育的大讨论,如何在教育与惩戒之间拿捏好尺度?如何看待老师的职业道德再次被热议。

一是常某20年后报复当年打过自己的老师,被判决一年半的刑期,有叫好的也有拍砖的,直到现在仍然争执未果;二是山东五莲县一名老师因为用课本打了两名逃课的学生,被辞退并进入了当地聘任的黑名单,这个事件大家观点比较一致,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老师;三是陕西商洛一名老师长期恶意辱骂学生引起轩然大波;四是铜陵周老师因为管理男生与女生矛盾时,与男生发生冲突被家长要求道歉并索赔医药费,心灰意冷之下自杀。

从四个事件来看,有真心负责的好老师,亦有有损师德的恶师,这四个事例之所以被关注,不是因为它们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儿,恰恰是因为这些事例是罕见的,所以才引起我们的强烈关注,罕见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我们也不能仅仅从一两个独特事件上来定性师德如何。

每个行业的从业者,都在和时代同步,时代留在我们身上的好与坏,同样也会留在教师身上,他们不可能置身度外,现在我们都在感叹以前的老师如何如何负责,如何如何一门心思扑在教育上,可我们也得扪心自问,以前的家长又是什么样了呢?以前的学生都是什么样子呢?家长和学生都在变,老师也在变,老师慢慢成了大家讨厌的样子,而家长和学生又何尝不是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呢?


元芳有看法


首先老师的出发点得正确,良心放正,完全是为了学生,就可以了。记得我小时上学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天讲了很多,其中一句直今没忘,老师说,在我眼里没有一个坏学生,我会认真教你们,(共43人)你们都是好样的,学生们听完这句记个个心理舒服,在那一年以后全班成绩优良没有不及格的,纪律方面也很优秀。老师的方法很重要,很重要!老师的材与德也很重要!


用户4591272584993


看什么样的惩戒,我认为,对学生犯错也分性质,不能一概而论,当年我班一个学生双休日作业一点没做,这是我第一次遇到,我批评了他,他态度诚肯要把球给我,我见他这样并没有要他球,老师相信你,我并没惩罚他,充分给了他自尊,后来就没有犯毛病并非常出色高中,大学老师都非常喜欢他,并推荐他沈飞工作至今。老师惩戒要有度,否则遗害无穷。我认为国家应出台对顽劣学生的惩戒条例,严重者交给学校处理不是班主任去惩戒。


沧海一粟1811967


坚决反对,因为有的老师喜欢某个学生像对待亲生子女,对待他看不上的学生像对仇人一样,虽然是个别的老师。批评是可以的也要有个限度。我女儿上初中二时学习第一名,她的班主任特喜欢某一学生,看到我女儿考第一,那个学生考第二,班主任不高兴,因那学生是跟班生,以前在班上第一,我女儿是转班过来的。后来我女儿考上我们沧一中,是地级市中学,后来考上211大学。那个学生考的县级中学,后来考了一般本科。我是个171厘米的漂亮女孩。十八岁上大学,很优秀,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三好学生,高中时是校级三好学生,大学有奖学金。这么优秀的学生,也有不喜欢的老师。所以说,绝对不惩戒学生,遇到人渣老师,再厌恶某学生,这个学生就倒霉了。前两天辱骂学生那老师就是人渣。要是遇到我,他必身残,重者必杀


用户4732614041847


老师要给一定的惩戒权,有一个同事小时在课堂上不好好听老师讲课,老师拿戒尺打手。他伸出了右手,老师说:把左手伸出来,右手还写字呢。下课后老师拉着他的左手问:还疼不疼?以后上课一定要好好听讲,爭取做个优秀的好学生。从那次老师打过以后,他学习进步非常快。在他的心中老师那严格慈祥的面孔时终没有忘记。长大参加工作经常打电话问候老师。有时间还到老师家拜访。

姓张的老师品德太坏,学生上课打了个瞌睡,拉出去拳打脚踢。脚踩在头上欧打侮辱。谁家的孩子叫老师这样惩戒你愿意吗?老师都要用这样的的惩戒方式对待学生。我的孩子宁可不上这个学也不能叫他这样侮辱。惩戒还得有,但要适度。


永远快乐18722


不支持。作为75岁的老头,我经历了解放初读小学一年级私墊。老师有个小竹片,叫戒尺。谁不遵守纪律,就吓唬一下,打打手板。到1952年,上公立小学了。一切按新社会的方法教育。老师对学生是不能惩戒体罰的。毛泽东时代的教师提倡,说服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时的教师是真正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而且教师也没聀称。工资也很低。甚至比体力劳动者还低。照样培养了多少人才。现在是收入越来越高,假期也多,而学生还要用惩戒的方法了。那不倒退到一九四九年以前去了吗?可悲!


青山夕照16


先要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是惩戒学生"。我在师范学校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三十四年,我认为"惩戒"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比如学生不努力学习,就会考试不及格,这就是一种"惩戒";小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班主任"罚"他扫课室,也是"惩戒"。很多人根本不清楚教育的内涵,认为教育中的"惩戒"就是打骂学生,包括很多教师在内。现在许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学习,没有掌握基础放育理论在心理学理论学习,不明白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人来当老师,即使是清华或北大的博士,也不可能真正教好学,最多他们教给学生的只是丰富的一些书本理论知识,却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引导和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我认为教育中的"惩戒"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须严格把握"惩戒"的度,更不能打骂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