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打实驻村帮扶 心贴心服务群众——省交通运输厅驻临潭县大沟门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白凯凯

2018年9月,组织安排我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深度贫困村临潭县王旗镇大沟门村开展帮扶工作。大沟门村地处王旗镇西南部,有耕地1020亩,耕地主要分布在各村民小组周边的山间地带,地势起伏大、分布零散,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机械化程度低。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我被这里的艰苦条件所震撼,但我并未被吓倒,反而激起心中的干劲,暗下决心,要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来,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进村入户知民情

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手里有招。到大沟门村后,驻村帮扶工作队长亲自带队,领着我们走农户、下田间,帮我们尽快了解村情民情,尽快投入帮扶工作。我随着工作队一户一户了解、一户一户登记。大沟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30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7.3%,养羊和种植当归、党参、黄芪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我的扶贫故事 | 实打实驻村帮扶 心贴心服务群众——省交通运输厅驻临潭县大沟门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白凯凯

我们深入走访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乡亲们拉家常、摸底数,掌握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了解致贫原因、就业情况、收入状况,为我们后续进一步开展帮扶工作奠定基础。

想方设法做实事

在走村入户过程中,我们发现村里部分路段没有夜间照明,一到晚上就黑漆漆一片,村民们夜间出行都要打手电筒,要是赶上雨雪天气,干脆就没法出门,同时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即向帮扶单位汇报,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工作队的共同努力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今年9月份,工作队筹集到10万元,为大沟门村无夜间照明路段安装了33盏太阳能路灯。灯光照进了群众心中,也让工作队的工作得到了村民更多的支持。

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大沟门村养羊的村民很多,但羊群季节性疾病——焦虫病一直困扰着养殖户。焦虫病易感染,尤其是羔羊更易感染,羊群发病后,死亡率很高,严重制约着大沟门村养羊业的发展。面对这种状况,我们通过帮扶单位协调联系到甘肃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邀请专家组成服务队,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服务队针对家畜常见疾病防治、羊饲养管理等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入圈查看和采样对比,有针对性地诊断羊焦虫病,找到了羔羊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原因,并手把手教农户科学防范方法,有效地预防羊群发病。

我的扶贫故事 | 实打实驻村帮扶 心贴心服务群众——省交通运输厅驻临潭县大沟门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白凯凯


发展产业助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难以持续。我们认识到:只有帮助大沟门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才能保证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不返贫。

大沟门村地处高山地带,草场资源丰富,野花满山遍野、种类繁多,是养蜂的好地方。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动员大沟门村成立养蜂产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养蜂,发展土蜂蜜支柱产业。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大沟门村怀春土蜜蜂养殖合作社迅速壮大,养殖中华蜂150多箱,带动15户贫困户务工增收,怀春土蜜蜂养殖合作社还免费为群众提供养蜂技术,确保贫困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2019年产蜜时节,为提高蜂蜜的附加值,我主动联系合作社负责人帮助其购买蜂蜜包装盒、标签,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合作社今年所产的蜂蜜已全部售出。

我的扶贫故事 | 实打实驻村帮扶 心贴心服务群众——省交通运输厅驻临潭县大沟门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白凯凯

作为一名扶贫新兵,我深知,脱贫攻坚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困难,只有拿出迎难而上的勇气,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如今,大沟门村面临着整村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两道坎,“防返贫”工作对于大沟门村意义重大。我更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能有丝毫懈怠。有村民们小家的幸福,才有国家的大安康。能够置身于脱贫攻坚工作中,我感到无尚光荣,并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这美丽的小山村变得更加富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