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张四书

张书,又名张四书,生卒年月不详,乾隆四十年(1775)前后嵩县大章乡大章街人,原籍永宁(今洛宁)县,出身豪门,自幼聪明好学,熟读四书五经,尤其精通易经,周易八卦,天文地理,阴阳风水,无所不通,满腹经纶。在即将参加科举之时,家里出现变故,遭遇一场大火,全家财产被大火吞没,科举之事泡汤。

奇人——张四书

嵩县大章乡大章街有一刘姓财主,家里巨富,土地千余亩,大章街周围良田基本都归刘姓。有一年,大章街闹鬼,村人经常看到鬼出没,据说一段时期晚上常看到一个中年女人,带小孩到街上买烧饼等,离开后,摊主发现收的都是冥币,如此多次,吓的村民纷纷逃离村庄,大片良田荒芜,路断人稀,刘姓不少土地无人租种,尤其是村后坡百余亩土地就是白给人家,村民也不要。

张书在永宁有一个十分要好的小伙伴,因受不了后娘的虐待和折磨,离家流落到大章街,后被刘家收为养子。张家遭难后,张书在无奈的情况之下,带领妻儿到嵩县大章街投奔已为刘家养子的好朋友处避难,并得到刘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照,两家关系日趋密切。过了一段时间,刘家掌柜提出,让其在此安家,并提出:村后百余亩闹鬼之地,无偿交其耕种,并立下地契,永不反悔。

张书接到地契后,对刘家感恩戴德,决心经营好这片土地,报答刘家恩德,到这片土地周围查看后,选定黄道吉日,手拿四块大砖,到达后坡岭脊“鬼关口”(今名“后关”仍存)处,选定方位,放下大砖,用笔画出几道黄纸符,贴在方砖上,念念有词后离开,从此在这里开荒种地,再也没有见到神啊鬼的。张书索性从刘家搬出,住进坡上的破窑洞中,第一年开出5亩左右耕种,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第二年在扩大耕地的同时,开始规模养猪,养出的猪,除母猪留下外,公猪养大者全部卖掉。第三年,瘟疫流行,村内猪基本死光,张用干烟叶熬汤,在给猪洗的同时,另采集中药,熬汤让猪喝,顺利度过大灾。有了经济收入后,开始买地盖房,迅速成为附近的大户。

张为人豁达,性善,经常帮助周围村人,谁家有灾难时,他都会及时出现,帮助度过难关,村民也乐于给他家当长工。仗势欺人、趁火打劫之事从没有在他家出现。张懂风水,会看阴阳宅,在邻村学村为自家选了墓地,墓地为一老妇家耕种的一块薄地。为了让老妇心甘情愿把地让他家用,逢年过节,张便手提重礼去看望老人,一直坚持几年,最后认老妇为干娘,老人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告诉张书,需要啥尽管说,只要老娘能够办到。这时张才开了口,想用那块地做坟地,买地钱照样付给,同时另给其它好地耕种,老妇满口答应,并提出,地让你家弟弟也用点,张也非常爽快予以答应。从此,两家各占一半作为自家坟地。

张书头脑清晰,在经营土地、抓经济的同时,积极培养孩子学习,聘请私塾先生教育孩子,其三儿子张三红考上举人,传说到浙江为巡抚;另外四个儿子,有的经营生意,有的在外了解商业信息,有的经营土地,家里家外,井井有条。有一个时期,洛阳、偃师周围需要大量竹子,但这些地方又缺少竹子。张家人看到这个商机后便迅速出动,将大章周边至今栾川县重渡沟附近的竹园几乎全部典买,然后雇佣大批人员砍伐竹子,利用伊河水运,送到洛阳高价出售,连续几年赚钱后大量购地建房,自此张家爆富,达到鼎盛时期。此时张家有土地近千亩,方三丈三进四合院共六座300余间,占去大章街半个街,家中有祠堂、磨坊、油坊、染坊、药铺、酒坊(酿酒)、戏楼、百货店(经营布匹、百货等,日军侵嵩时,被日军烧毁)、砖窑厂等。家中骡马成群,家丁、长工、丫鬟仆女多人,门前有大石狮、上马石,立有旗杆。鼎盛时期,张家曾得皇封“同仁”号,还有清朝政府颁发的诰命服、官衣等,嵩县县长上任后,要到其家拜访,成为富甲一方的大乡绅。

张家靠善于经营致富后,重视子女学习教育,后人一直继承“乐善好施,严己厚人”的家训。对于家中佣人、长短工、村人等都尽力予以帮助,有重病者会主动帮助请医生,听说谁家生孩子,会送白面上门;对于去世老人,到其家哀悼;家中办有私塾,村中贫民子弟都可以免费(且管午餐)就读;为解决周围村民吃水问题,张家出资在大章街、杨庄、前园、后园、桃园沟等地打长方型水井十几眼,让村民免费使用。灾荒之年,有村民到其家庄稼地里偷庄稼,看护人员告诉东家,张家会告诉他们,不要管他们,发现后尽量躲远点,不要惊动对方,那是他们实在过不下去了,你们尽管看好不让牲畜糟蹋庄稼即可。20世纪40年代中期,张家在外上学的子女回到家乡后,把家中部分土地无偿送给穷人耕种,村人都说,张家出败家子了。到1947年嵩县解放时,张家拥有的土地已经不多了。由于平时积德行善,当地村民也都知恩图报。

张家特别注重子女教育,书香门第,20世纪40年代后,张家后人顺应形势,有不少人参加了革命工作,其中参加八路军及志愿军者多人。子孙中大学毕业者层出不穷,高级教师、高级工程师、大学教授、书法家和县团级以上干部多人。后代子孙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止2019年已有100余人,主要分布在河南、辽宁、内蒙古、新疆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