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城区公交的变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渭南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熙熙攘攘的人群每天穿过城市道路,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的记忆。

渭南城区公交的变迁

在时间的洪流中,十米车厢内几经变化,窗外也是风景常新。公交人默默奉献、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公交岗位上,默默见证了渭南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交车很小,很破,很烂,冬天到处漏风。司机每天早上出车时候还要加热水,晚上回来要提着桶加油,十分辛苦。2路公交车是老解放牌,操作机械刹车、机械方向盘,笨重费力,司机一天下来,两个胳膊都抬不起来。腰酸背痛,腿都挪不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公交车从笨重的机械式“老解放”车到高档的空调车,从汽油车、柴油车、混合动力车到新能源纯电动车,从最初的“招手停”上车到公交站点刷卡上车,以及未来将实施的扫码乘车……

渭南城区公交的变迁

1996年,从火车站到乐天大街的11路公交车的票价,根据路程长短为0.2—0.5元。上班时间是早上5:30到晚上8:30,实行两班倒,正常情况下中午12点到1点交接班。票务员不仅要口语报站,还需记熟公交路线,及时提醒乘客下车。2000年,渭南的公交车基本实现了全程一票制。2008年,开始实行无人售票和语音报站。那时候11路车是从火车站到啤酒厂,现在11路已经开到了故市镇上,从南向北扩大了好几倍。如今火车站虽然位置没变,但是有了广场,狭窄的道路如今宽阔平整,路边四季常青,高楼林立。啤酒厂如今已经搬迁到经开区了。

最初渭南城区公共交通只有一条线路,两台车,群众等车难。后来发展到4条线路,38辆车。如今渭南城区现有327辆公交车,24条线路。

渭南城区公交的变迁

2010年之后,是公交事业发展最快的阶段。渭南城区加快“西进北扩”的步伐,公交公司也紧跟其后,不断增加公交线路,延长公交站点,并对公交车进行“升级换代”,逐步实行空调车、新能源电动车,市民也逐步习惯刷公交IC卡乘车……

2010年,20辆4路新型CNG公交的运营使用,标志着市区公交车全部用上新型天然气洁净能源。2014年12月10日开始,渭南市首批采用“融资租赁”方式,逐步引进80辆电动公交车,此后城区公交线路全部更换为电动和天然气动力车,电动公交车操作简单、无噪音、零排放,乘坐舒适,使陕西渭南城区公交线路将实现“清洁能源化”。2018年6月,渭南市区公交10路车最后一辆天然气公交车被更换下线,标志着渭南城区公交车辆实现纯电动化,渭南也成为陕西首个纯电动公交城市

2012年元旦,13路公交车实行无人售票,标志着城区11条线路全部实行无人售票。年底,渭南市公交总公司推出公交IC卡,2013年9月,公交公司推出银行公交IC卡,市民持公交卡可去购物、就餐、理发等消费。渭南城市一卡通系统与外地已加入城市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对接。2017年12月1日起,“渭南通”公交卡正式开始办理。市民持“渭南通”公交卡,除可

在国内上百个城市乘坐公交地铁,还可在渭南本地进行消费并享受优惠。

渭南城区公交的变迁

2015年元月1日,渭南城区首条公交专用车道通车。专用车道位于前进路渭南火车站广场十字至前进路乐天大街十字。

2015年2月底,渭南城区的18条公交线路300多辆运营车辆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乘客的手机在连接Wifi时需要打开浏览器,网页跳转到欢迎界面和“爱渭南”主页面时,就可正常使用免费Wifi。

2018年底,新安装的仿古公交车候车亭亮相渭南街头,站台造型简洁大气,设计具有人性化,成为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候车亭的投入使用可以更好地为乘客遮阳避雨,方便乘客出行。

渭南城区公交的变迁

过去公交车是城市大部分人出行的唯一选择,每天都是满满一车人。现在人们的出行越来越多样化,私家车的数量与日俱增,随处可见出租车。甚至坐在家里用手机可以直接叫滴滴,而且还有共享单车、电动车,选择性是越来越多了。

时代在变,公交在变。市民对城区公共交通的发展感受最深,见证了它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落后到先进的变化过程。

来源 临渭政协文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