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陕西博物馆里的十大“镇馆之宝”

探寻这些国宝背后的故事

西安

半坡博物馆

01

史前遗址感受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人面鱼纹盆:带你穿越石器时代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人面鱼纹盆是半坡文化的典型器物。盆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在陶盆内壁,绘有对称的两个人面和两条鱼纹。该器物1955年被发现,出土点在半坡遗址居住区内。这也是半坡遗址首次发现,完整的人面鱼纹这种陶瓷图案。

宝鸡

青铜器博物院

02

唯一的一家

以“青铜器”为主题展览的博物院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何尊:我来自中国,中国来自哪?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何尊,是中国西周早期宗室贵族所做的祭器。该文物在1963年出土于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现收藏于该馆,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何尊上铸有12行、122字的铭文,其中有“宅兹中国”一句,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为目前所见出土青铜器中最早发现有“中国”一词的文字记载,这也是考古学界公认的观点。

何尊的最高价值在于,尊内铸有122字的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训,营建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这一重要史实,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青铜铭文,就是用青铜铸造出的宝贵历史,除了印证史籍或弥补史籍的不足外,它们又代表着真实、诚信,代表着久远,代表着不朽。

法门寺

博物馆

03

举世闻名的皇家寺庙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释迦牟尼

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

四股十二环锡杖:世界锡杖之王佛教之宝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提到锡杖,人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国剧经典《西游记》中唐三藏手中所持之物。1987年在陕西省宝鸡市法门寺唐塔地宫发掘中,出土了这枚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四股十二环锡杖。这枚锡杖整体以白银制成,表面纹饰鎏金。它的杖头有象征佛教至高级别的四股十二环,四股以银条盘曲而成,代表四谛,是指苦、集、灭、道,是人生的四种真理;每股套装雕花金环三枚共十二环,代表十二因缘,是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秦始皇

兵马俑

博物馆

04

最能代表陕西的符号之一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跪射俑:放低姿态才能赢得“完美人生”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被称为“镇馆之宝”的是一尊跪射俑。它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的跪射俑。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各种陶俑,除跪射俑,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原来,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米至1.97米之间,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跪射俑受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

跪射俑右膝跪地,左腿蹲曲,双目炯炯有神地凝聚前方,那冷峻的面庞和手持弓弩的咄咄英气,似乎秦始皇就是成就统一霸业的最好诠释。

西安中国

书法艺术

博物馆

05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秦封泥:中国最早的文书“保密”黑科技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在纸质公文行世之前,中国公文在秦汉时期处于简牍文书阶段。人们通过把简牍文书或物品以绳捆扎,在绳结处回检木,上封盖有钤印的胶泥块,以防泄密、备检核,古人谓之“封泥”。接收人割断绳索后开封并保存封泥,最后会作废处理。因封泥的表面有官职名称,背面留有挂绳的痕迹,人们通过研究封泥就能得到秦帝国通信系统的运作情况等重要信息。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文书信件在拆封处,承办人用印章钤盖泥封,是秦代为保证文书安全而采取的加密手段,起着“以检奸萌”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保密法”实施措施。如今,存留下的秦封泥成了研究秦代历史的事实依据。

汉阳陵

博物馆

06

汉代,一个有“温度”的朝代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微笑俑:探寻东方“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与秦始皇兵马俑冷酷的脸部表情比较,汉阳陵的陶俑个个面带微笑。这或许与汉景帝时期‘文景之治’的盛世背景有关联。”汉阳陵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说,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以其神秘的微笑倾倒世人,而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发掘的汉景帝阳陵出土了大量微笑陶俑,堪称东方“蒙娜丽莎”。也许正是“文景之治”时期太平盛世的“幸福”,都被深深刻画到所有人的面孔上。



西安

碑林博物馆

07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开成石经》:最早的“高考教材”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公元830年,唐文宗接受国子监郑覃的建议,由艾居晦、陈介等用楷书分写,花费大约七年时间,到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共114石,228面,65余万字。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尔雅》《论语》共12部儒家经典,是现存较早且完整的儒家文化石刻经籍。



西安

博物院

08

集博物馆、名胜古迹

城市园林为一体文化圣地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三彩腾空马:大唐长安追梦的旅人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三彩”是一种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的陶器,始于南北朝,成就兴盛于唐,因为以黄、白、绿三种为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三彩腾空马”,现藏西安博物院,1966年西安市莲湖区西安制药厂唐墓出土,高38厘米、长52厘米,由骑手和飞奔的悍马两部分组成。骑手为胡人少年,端坐在马背上,头发中分,两耳旁各梳有一个发髻,面部丰腴,笑容满面,双拳紧握于腰间牢牢控制马的“缰绳”,胡人身穿蓝色长袍,腰间系有革带,革带上挎了一个袋囊,脚上蹬尖头靴子。

这件胡人腾空马,以生动、逼真的造型,鲜美的釉色,成为唐三彩中题材仅见的精品。虽是一个静止的动作,却表现出了骏马疾驰,骑马者不慌不忙的姿态,足以展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唐帝国卓越的国际地位和优异的经济、文化成就使亚洲各国以至部分欧、非国家对之产生了钦羡之情。“三彩胡人腾空马”就像是一位丝绸来客,一路疾驰,来大唐长安追梦的旅人。

陕西

历史博物馆

09

170万件展品、18组国宝级文物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一个朝代极盛而衰的挽歌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其中有两件是不能出境展出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就是其中一件。

“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这些一千多年前唐人留下的诗句,描绘的都是同一个场景——玄宗李隆基过生日时,宫中驯养的几百匹骏马跃然起舞,口衔酒杯为帝王祝寿。如今,这个千百年来只在诗句中存在的场景在一件器物上复活了。它就是出土于何家村窖藏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唐玄宗天宝年间,每逢“千秋节” 玄宗生日,都会举行盛大宴会,并以舞马助兴。随着乐曲响起,上百匹舞马披金戴银,跃然起舞,奋首鼓尾,舞姿翩翩。到高潮时,此时领头的舞马便会衔起地上盛满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寿。

大唐西市

博物馆

10

我国唯一一家非国有国家一级博物馆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大唐西市博物馆建在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之上,是我国唯一一家非国有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古丝绸之路上唯一存留的集市类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上起商周,下迄明清,跨越绵绵三千余载。



彩绘釉陶戏狮纹扁壶:丝路商人的出行必备良器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大开眼界!陕西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几个?

彩绘釉陶戏狮纹扁壶是丝路商人普遍使用的出行必备品。在穿越辽阔沙漠之时,扁壶中装的是生命之泉;在销售连城货值之后,扁壶中装的则是相庆之酒。

壶高87厘米,长46厘米,宽30厘米,宽带扁口,直颈圆身,喇叭形平器底,出土时器身肩耳残失。器身两面纹饰相同,以浮雕展现,主图案为胡人戏双狮。双狮相对,尾卷上翘蹲坐在莲花台之上,后肢下蹲,前肢为一肢撑立、一肢抬起,狮头仰起,圆目张口,双耳向脑后舒展,显出威武又可爱的神情。戏狮人身材魁梧、腰系短裙、赤裸上身、肚脐外露地站在两狮之间,右腿微抬,双手高举放在狮子张开的血盆大口之中,泰然若定,充分体现了戏狮人勇敢无畏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