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戰:長三角一體化的若干思考

CFIC導讀

10月31日下午,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指導,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主辦,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聯合主辦,寧波銀行上海分行、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支持的第16期“國資大講壇”活動舉行。

◆特邀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理事、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顧問王戰主席帶來“長三角一體化的若干思考”的演講。

隨著上海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方案的正式啟動,作為地方國資第一重鎮的上海國資改革踏上了全新徵程。與此同時,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相繼落地,將為國資國企改革創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10月31日下午,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指導,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主辦,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聯合主辦,寧波銀行上海分行、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支持的第16期“國資大講壇”活動舉行,特邀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理事、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顧問王戰

主席帶來“長三角一體化的若干思考”的演講。

“國資大講壇”系列活動舉辦至今,已成為國資國企改革領域最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高端品牌活動,多位國企改革政策制定者、國企決策者與企業家、權威專家學者等先後登上講壇,分享改革創新思想與精彩洞見,激盪思想、分享智慧。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主辦方致辭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院長 羅新宇

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院長羅新宇指出,當今世界城市群已經成為支撐各個主要經濟體發展的核心區域和增長級,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是國家進一步發揮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作用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中國經濟從高速度轉向高質量的主要引擎,也是國家參與國際競爭並走向舞臺中心的主要平臺。

上海一直爭當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上海的發展離不開長三角城市群的支持和協作。同時,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也是黨中央交給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之一。因此上海需要成為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引領者,更好地為全國改革發展大局服務。

長三角區域內的國有企業,也需要將自身發展放在一體化的大局中來謀劃推進,共同促進長三角產業協同與創新,推進該地區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國盛集團按照“三四五十”發展戰略體系,通過發揮長三角融合發展的資本紐帶鏈接作用推動“大合作”,引導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和支持長三角國資國企改革、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先後設立了長三角產業創新基金和長三角鄉村振興基金,正在籌建設立“上海長三角鄉村振興人才發展中心”。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堅持立足上海、服務長三角,已經與杭州、南京、蘇州、湖州、衢州等地國資國企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並作為秘書長單位參與發起設立長三角產業創新智庫聯盟。

羅新宇提到,相信王戰主席的主題演講,必將給大家帶來有益的啟迪和幫助;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也希望與在座各位有更多合作,得到大家的支持。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黨委委員、副總裁 張鳳明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黨委委員、副總裁張鳳明表示,首屆進博會上,習總書記明確提出“支持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長三角一體化是歷史必然、大勢所趨。今年5月,《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在江蘇蘇州吳江地區、浙江嘉興嘉善地區和上海青浦地區,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長三角一體化”的國家戰略的落地,是長三角城市群文化一脈相承的必然選擇,是長三角城市群一衣帶水的必然選擇。長三角協同發展的戰略提出打破了地域內行政壁壘限制,促成了長三角地區資源配置、人才流動等要素的最優化配置。蘇浙滬皖三省一市的地域面積35.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億,以佔全國的1/26土地面積和1/6的人口,創造了全國近1/4的經濟總量。

張鳳明介紹道,王戰主席從80年代初起,就參與上海市政府及全國性決策諮詢研究,是國內決策諮詢界著名的專家學者,對長三角一體化有著深入的研究。他承接了《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上海》等眾多研究課題,發表了諸多關於浦東開發、“構築上海大都市圈”、“上海綜合競爭力國際比較研究”等觀點。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是新華社直屬機構,是新華社和上海市

政府戰略合作的成果,服務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我們是一個開放、服務、共享、多贏的專業化、國際化多功能平臺。為此,中心打造了“國資大講壇”、“海上院士講壇”、“陸家嘴科創沙龍”等一系列講壇,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彙集思想、凝聚智慧、傳播聲音,為上海也為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貢獻力量。

主旨演講

《長三角一體化的若干思考》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理事、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顧問 王戰

從國際形勢的角度來看,自十八大以後,國家對更高水平的開放提出了兩個非常重大的舉措: “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在十九大的第二年,提出了新的戰略舉措:三項重大任務和進博會。其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正式提升為國家戰略。

王戰指出,要從高質量區域發展戰略角度來看長三角一體化。十八大以前,區域發展戰略是“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東部沿海地區轉型發展”,現在出現了三個新的特點:

第一,由西到東變成由東到西。從京津冀到粵港澳大灣區,從海南省自由貿易試驗區,到長三角一體化,四個地區全在東部。這個調整十分重要,因為如果在東部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沒有提升的情況下,號召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上海一年1000億往中西部轉移,很容易造成空心化的結果。現在,中國經濟區域發展當中出現了一個新問題,原來是東中西發展不平衡,現在是南北發展不平衡。長江以北曾經佔中國經濟的40%以上,現在下降到只有30%,東北地區只剩下7.8%了,所以南北問題不容忽視。關於中西部布點的問題,武漢中三角應該包含在內。而長江以北另外可能佈局的地方,則是“大秦嶺”。

第二,點線突破。十八大以來,關於高質量區域發展的“兩線四點”戰略——一條長江經濟帶、一條“一帶一路”、東部地區四個布點,與之前的“全面號召”不同,更符合鄧小平思想,從點上突破,點線聯動。

第三,每個點精準施策,根據不同的目標提供相應的規劃京津冀協同發展解決什麼問題?解決非首都功能的問題。北京的環境容量已經快到達上限,所以提出京津冀協同、建設雄安新區,本質上是為了給北京減負。至於大灣區,實際上是為香港獨身定製的。香港的定位有兩個:一是“一帶一路”的超級聯繫人,二是大灣區的引領者,它是金融、貿易的集聚地,是對外溝通的窗口。所以說,這是一個精準施策。第三個是海南,海南要做的事情,就是為把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作貢獻。

自貿區新片區、科創板、長三角一體化,這三項新的重大任務都是圍繞著如何推動新一輪改革的方向考慮的。協同發展和一體化是不同的概念,京津冀政府間相互配合、相互照應,叫協同發展。而一體化,是政府既要協同發展,同時又要創造條件,讓企業生產要素能夠跨行政區劃自由流動。

自貿區新片區是一個開放的戰略,推動了政府新一輪管理體制的改革,將原有的行政管理體制按照國際通行慣例做了一個大調整。

科創板解決了金融“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發明是科技現象,而創新是經濟現象,把發明的東西轉化為產業,這才叫創新。因此,科創板的推出,解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重要的一個戰略舉措。

在這一系列佈局中,

長三角一體化提升為國家戰略,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長三角的地理位置,是海岸線的終點、長江的門戶,將會對下一輪中西部區域的高質量發展,起到推動引領的作用。

關於對策問題,為了提升為國家戰略,長江口應有一個五位一體的戰略性項目,即長江黃金水道的打造,做標準船型,能夠解決長江跟海運一次性的江海聯運。

其中,要發揮大洋山的深水港潛力,小洋山的開發證明是很成功的,2005年以後,中國成為世界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目前,大洋山深水港的重要使命是解決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功能提升問題,這就涉及特殊經濟功能區的概念。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從1987年浦東開發開放啟動研究以來,規劃的都是功能開發區:外高橋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張江高科技園區、世博現代生活園區。可以說,上海的規劃做得非常精準。問題在於為什麼當初提出建外高橋保稅區?主要是解決進出口關稅問題。20世紀八十年代,許多外資企業進駐中國,卻幾乎沒有一家盈利。要想破題,就要設立自由貿易區。所以說,自貿區是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的體現,自貿區的建設成績切實推動了改革開放,也順應國際競爭的形勢和要求。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自貿區格局下,航運貿易也迎來機遇。能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航運中心,需要數字來說明。2005年,洋山深水港起運,上海港迅速成為吞吐量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但國際轉運業務佔比不到10%。沒有航運服務業的國際航運中心,集裝箱量只是一個標誌而已。有了轉運業務,做海損、海事保險、再保險的航運服務業,以及轉口貿易、離岸貿易都會跟隨而來,有了這些,才能支撐起國際貿易中心,才有結算支付,國際航運金融中心才有實實在在的業務。

那麼,什麼位置建設深水港最好?無疑是大洋山,它和小洋山臨港形成協同效應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建設但是,從小洋山到大洋山,大洋山到舟山應該有連通道,隨之也就提出了海上大通道問題,建不建?怎麼建?這是要思考的。

今年,國家在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投資建設的“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已完成工程建設、設備安裝調試等前期工作,該項目旨在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將對長三角產業佈局產生很大影響。據說,項目還將增加2000萬噸,達到6000萬噸/年煉化規模,這也意味著,舟山能實現石油化工全產業鏈經營,上中下游的原料、輔料全要素供給。有了這個紅利,上海的奉賢區因地制宜,利用化工的下游產品發展化妝品製造產業,迴避了汙染問題。石油化工的下游能孕生大量產業,這是國家層面的佈局,需要有國家戰略性的項目來提升。此外,鎮江化工、金山化工和蘇北的化工企業,也將迎來大規模調整,即一體化發展。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目前是起步階段,國家要求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放在第一位那麼示範區如何體現呢?我的考慮是這樣的,要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結合起來。經過評估,在不建設大規模工業園區的前提下,體現綠色發展,又真正帶動區域經濟的最好做法

是設立跨國公司總部小鎮。在歐洲、德國、瑞士,這個現象特別明顯,有相當一部分跨國公司搬到了小鎮上。所以德國人到上海製造汽車,就選在安亭小鎮。麥德龍亞太總部在江橋,也是一個鄉鎮。這次華為研發中心設在西城,隸屬朱家角。如果在這些軌道線上,能夠串起二三十個總部小鎮,就能形成規模效應。當下正是中國本土性跨國公司總部大量湧現時期,現在與“一帶一路”相關的跨國投資公司很多,如果示範區一半集中了本土的跨國公司總部,一半是國際跨國公司總部,那就基本上建成了。為什麼?因為在綠色發展一體化示範區中,重點要解決的是政府協同問題。市場主體是企業,一體化實際上是企業所主導的生產要素跨行政區劃的自由流動。小型企業是起不到推動作用的,但跨國公司會從價值鏈、供應鏈方面來考慮,會根據成本合理佈局。這個要素的自由流動不是政府能夠做到的,一定是通過企業配置的。

有了

跨國總部商務,對專業服務就提出了更強的需求,會推動虹橋區域專業服務機構的集聚。地區專業集成度越高、越完整,對跨國公司總部小鎮落地就越有好處。此外,公司總部並不是生產線,不會產生汙染,因此佈局符合綠色發展的要求。另外,總部集聚小鎮解決了上海一個營商環境難題:場地租賃成本較高。如果企業總部從中心城區搬到郊區小鎮,就解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成本控制,辦公租金會大幅下降;二是節省下的成本能提升人力預算,在薪酬、生活保障等方面增加投入,更大限度地吸引各方人才。

關於綠色發展一體化,特別是在太湖流域和太浦河地區,除了遵循國家環保部門規定是否可以嘗試探索創新?我們發現,如今水體汙染除了工業因素外,很大一個汙染源是化肥。我國農田大量使用化肥,是全世界畝產使用量最多的國家。化肥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生成藍藻、浮萍等物質。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德國對下水的處理值得我們借鑑。德國人把下水進行分類:含有化學物質的,比如含洗滌劑的水,被定義為“灰水”,沒有化學物質的定義為“黑水”,通過不同的下水管道排出。而在我國,所有下水全部進入汙水總管,汙水處理量就非常大。分流的好處是,黑水進入糞水處理廠,進行脫水處理,變成有機肥料,脫水的過程產生沼氣,沼氣能夠發電。灰水進入汙水處理廠,進行汙水減量化。如此一來,有機肥料能迴流到農村,化肥就可以減量化,水體汙染也會減少。同時,還會帶來有機農產品的價格提升。這個建議的可行性值得在示範區研究。

長三角地區的一體化發展之所以可能會走得更遠、更好,關鍵是我們有個共同的精神家園——“江南文化”。它不僅僅是地域文化,更是中國的文化高地。上海,是九教合一的海派文化融合之地,除了儒釋道,還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東正教、印度教,彼此和平相處。所以在長三角區域的建設中,文化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主持人: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 周芩霏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活動現場

文字:李雨琪、張穗、文俊(實習生)

統籌:張穗

“國資大講壇”往期回顧(點擊下面標題可閱讀)

王战: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