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機營:火器武備象徵,興與明而亡於清

【話說軍世】在之前所寫《乾隆時武備與國外的差距有多大》中,有些朋友說,“清代更重視火器,清末武器很先進”,這裡俊赫君要說的是,,我國古代王朝,直至清朝康熙時期,甚至到乾隆前期,都沒有被世界拉開很大的差距,隨後迅速錯過了世界科技武器大發展時代,先進武器已經不能自己製造,何來先進

說呢?

神機營:火器武備象徵,興與明而亡於清

神機營創立:

明代更加重視火器發展,以及火器的編制構成

神機營創立於明代用永樂年間,永樂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徵交趾(越南),得到了神機槍炮法,而後特置神機營,其後就發展出了“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更成為了獨立的兵種,裝備有火槍、火銃、火繩槍等,這種建制的成立要遠遠早於歐洲成建制的或其部隊:西班牙火槍兵(1510年建立)。

神機營:火器武備象徵,興與明而亡於清

其實早在明代創建時,明太祖朱元璋就已經很注重火器的使用,形成了明軍“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的構成,其實火器的使用在軍隊武器構成的比例佔到了10%;關鍵是不僅如此,明朝更加重視神機營戰術的使用和發展,比如神機營方陣等,火器佔比也在不斷提升。

神機營:火器武備象徵,興與明而亡於清

為了火器威力的最大化,明朝神機營發展出了“輪射”戰術,也就是日語中所說的“三段擊”,此戰術將士兵分三排,第一排1、3、5等單數士兵先射擊,而後雙數士兵射擊,射擊後,第一排士兵將空槍遞給第二排士兵,第二排士兵將裝好的槍遞給第一排,這樣,第一排士兵就可以持續射擊,而第二排士兵再將空槍交給第三排士兵,並從起手中接過裝好的槍,這樣:第一排士兵連續射擊,而第二排士兵手中持續有裝好子彈的槍。

神機營:火器武備象徵,興與明而亡於清

這一時期,明代神機營的火器發明和製作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因為世界上火繩槍的使用歷史要一直延續到清代時的鴉片戰爭以後,同時,明代神機營、神機兵的設立、編成和戰術都領先於世界,只是很可惜,這種領先並沒有延續,在清代中期後,世界科技大發展,火器發展更為迅速,而中原王朝卻“高枕無憂”,被遠遠甩開了。

神機營發展:

清代已成“象徵性”功能,還不忘“沿襲祖制”

清代也有神機營的設立,不過實際上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對比較於明代,實際上叫火器營,最早於康熙三十年(1691)設立(在《乾隆時武備與國外的差距有多大》中俊赫君寫過,清康熙時代還是比較重視火器使用的),在很多有關清代的影視劇中,尤其是乾隆經常提及的“火器營”,就是等同於明代神機營的,此時清軍的火器裝備率是超過明朝軍隊的,但是知道兩次鴉片戰爭時清軍的主要火器還是鳥槍和生鐵、青銅鑄造的火炮,是清朝中期以前清軍主力火器輸出。

神機營:火器武備象徵,興與明而亡於清

1863年攝於南苑神機營

清代正式建立神機營是在咸豐十一年(1861年),1840年-1842年、1856年-1860年的兩次鴉片戰爭,打得腐朽的清王朝措手不及,也開了中國近代“百年恥辱”的開端;史料中記載“咸豐十年,英法聯軍犯天津,僧格林沁密疏請幸熱河。……文祥密疏請選練八旗兵丁,添置槍炮,於是始立神機營,尋命管理營務。”在這之後,建立了人數達到1.4萬人的神機營,神機營成為清末禁衛軍的主力,在同治四年(1865年)時增加到了3萬人。

神機營:火器武備象徵,興與明而亡於清

不過清朝神機營的武器大多外購,直到光緒十年(1884年)神機營機器局建成,可以自己生產來福炮、機關槍等現代武器,但是光緒十六年(1890年)是就因為失火而草草關閉,雖然一時間內的洋務運動風風火火,也引進仿製了不少武器,但也無法阻止清軍乃至清朝官僚機制的持續影響,更挽救不了清朝的命運。

神機營:火器武備象徵,興與明而亡於清

槍殺德國使節的清朝神機營戰士

而神機營雖然建制存在,但是早期軍隊建設卻“沿襲祖制”:廣招“八旗精銳”,同時官僚機制龐大,其官署官員竟然比大清朝兵部還要多300多人;更要命的是:八旗子弟早已不堪重用;在同治七年(1868年),清朝神機營創立僅7年時,一次神機營會操,結束後,就被報告“罷操後,諸兵各手拿一鳥籠,已遊蕩於茶館店鋪中”,而平時出操訓練,也大多是僱人頂替,神機營不過是八旗子弟身份的另一種象徵,清朝已經到了根上的腐朽,在這裡可見一斑;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時全軍潰散,建制被取消。

清軍直到清末“小站練兵”組建新軍時,才算是真正從新跟上了世界的腳步,但是,歷史列車到站的笛聲已經不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