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育人,斯文之中出现的是更多的”败类“

多少年来,多少学生学着论语,却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当教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那么斯文中便多了许多“败类”。

曾经觉得教师是一个十分令人羡慕的职业,假期长、待遇好而且相对安全,最主要的是,教师这个职业放到哪里都被人尊敬,就连婚嫁甚至都是教师优先,但是直到今天才知道,不在其职,就没权利评论教师,教师这个职业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令人羡慕。周日本是一个舒服而又快乐的假期,短暂的周日还未过去,便接到了远在异地的女朋友的电话,电话里的她泣不成声,委屈至极,愿意是学生动手打了她,而打她的原因,竟是因为她在上课时制止学生的窃窃私语和偷吃零食。

女朋友是小学老师,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小学生尚处于性格的发展时期,做出一些让人气愤的事情是因为他们的不懂事,可是,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包庇,是对学生的一种纵容。这些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学生打骂老师事件数不胜数,有些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还有一些或许因为某些原因被隐藏起来,不了了之。但是老师们所受的委屈和不公平待遇谁又能为他们讨回公道。

当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育人,斯文之中出现的是更多的”败类“

随着学生的增多,公立学校不再满足求学的需要,于是越来越多的私立学校开始出现,而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相比,其教师的薪资来源则有很大的差别,绝大多数的私立学校给老师发放的薪资都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和其他学杂费用,而非是国家的补贴,这就让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育人,而是掺杂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当教育被掺杂了经济利益,那么事情就变得不再简单。私立学校学费金额取决于这所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师资体系。很多学生家长也开始转变思想,削尖了脑袋想要送孩子进入私立学校读书,似乎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如私立学校。

花了高价将子女送入私立学校的家长,自然是希望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但同时也希望孩子成长的环境更加快乐,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师被逼上绝路。因为一些原因,老师不得体罚学生,但是很多学生确实是屡教不改,且变本加厉,回到家里给父母的感觉就是乖孩子,但到了学校就肆无忌惮、叱咤风云。老师为了能够引导其走向正途,不得已,只能采用罚站或者谈话等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可到了学生的嘴里就成了“体罚”,甚至因为自己一时的不爽而辱骂殴打老师。针对这种情况,校方却也不敢做出什么大的处理,因为校方的任何一个处理方式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

当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育人,斯文之中出现的是更多的”败类“

孩子都是家长的宝,孩子受了委屈,很多家长选择无条件相信孩子,再加上花了高额的学费,家长心里自然不能放过,于是很多家长会根据孩子夸大其词的说法,将这个老师“曝光”于网络。原本只是一个小事,却因为网络而被疯狂转载,一时间,老师就站在风口浪尖,什么“败坏风气”、“没有师德”等等等等舆论如同大山一般压在了教师的身上。有多少老师为此,放弃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转行。

多少糊涂的家长,将老师逼上了绝路。一个热爱教育的人,被硬生生的逼迫放弃他所热爱的职业,这一切都是因为教育的背后多了一个利益。学校被变成了餐厅,只因为花了高额的学费,家长就开始被赋予了指责老师的权利,甚至把老师比做了餐厅的服务员,抱着一种我花了钱就是为了买一份舒心的服务,这样的家长我劝你别送孩子去上学,你因该花钱给孩子找几个仆人。又想孩子学有所成,又想孩子在校不受委屈过的舒适,天底下的好事怎么都让您赶上了?

家长对孩子的娇惯,让孩子恃宠而“娇”,而老师却要为你的错误教育背负责任,这对一个老师公平么? 严师出高徒的理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为大的思想。多少年来中华教育事业中流传的戒尺,现在却成了老师们避讳的物品。家庭教育的缺失,却要老师来为其弥补,一个教师面对着数十个学生,但一个家长面对的是一个或几个孩子,你尚且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要苛责老师?素质教育的起点不因该是学校而是家庭。就因为是老师,就应该为学生的素质低下买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每个家长都会说,但是真到了施以实际的时候,却成了空谈,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强迫老师去做,你跟恶霸有何区别?

老师不再站在被尊重的角度,却成了众矢之的,生活在社会舆论与家长苛责这两座大山下的教师,又怎能真正的教书育人。当童言无忌成了家长无条件相信孩子的理由,那么教育存在的意义就显得那么渺小无力。事情的来龙去脉尚且没有弄清楚、弄明白,老师就无辜的被社会各种舆论逼得“以死谢罪”。你为求孩子的公道,那天下的老师改由谁来还其公道?

如果学生不再尊师重道,那么他所学的一切知识,只不过是他以后为祸社会可以凭借的利器罢了。孩子不懂事,难道家长也不懂事么?跪着的老师如何能够教出站着的学生?当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育人,斯文之中出现的是更多的”败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