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不评职称的教师,是怎样的境界?

饼脸星小胖丁


有几种可能性:一是有些学校老师三十多岁就评上了高级,而有些学校老师拥有三十年教龄还评不上高级,这一点也不奇怪。三十年教龄还没有评上高级,原因可能有三。第一,确因自己不够努力,不够突出,因为评高级还有老师民意测评,学生测评等,还需要一些论文,课题,继续教育学时等等,老师自身原因确有可能成为评不上高级的一个原因,但这可能不是主要原因。第二,高级名额限制,这是最主要原因。高级职称名额分配到各所学校,以我们学校为例,平均年龄47岁,是典型的老弱病学校,高级教师严重超员,要等一堆高级教师退休后,其它老师才有可能评高级,学校政工说,估计不少老师退休后都评不上高级,中青年老师想都别想。而一些新学校,三十多岁评上高级并不难。第三,运气和诸多不可预知的原因。有不少老师资历够了,材料够了,业绩也够了,但并不一定入得了高评委的法眼。当然,如果刚好认识高评委中的一员,结果有可能就不一样了。

二是之所以会有三十多年教龄还没评上高级这种现象存在,主要原因是高级名额太少。教育行政部门和人社部门人为设定学校中初中高级教师的名额比例,高级教师在不同等级,不同学段学校中占比不同。农村中小学高级名额极少,很多学校几年才能有一个高级名额,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很多老师都符合评聘条件,也没有办法评上高级。有人可能会拿水平高低说事,污蔑评不上高级的教师水平不高。一两百人的学校,就几个高级名额,学历大家都一样,实在学历不达标的还可以进修,所以学历没有用。现在评职称,一个是看教龄,再一个就是看兼职,是否兼任班主任或领导,还有荣誉的多少。普通老师,要想拿荣誉,只有当班主任,才有可能,注意是可能!如果你不当班主任,教学再好,基本也拿不到荣誉,也没有兼职加分,所以想评上职称难于登天。

第三个可能性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主观原因,如同为三十年龄的老师也有按正规渠道评为高级的,甚至有远不足三十年教龄就凭硬件评为高级的,这里还存在学历的因素,还有只教书不积累反思发文章、搞课题、参加优质课竞赛,还有长期当班主任等,所以“努力”的内涵是丰富的,不仅指时间单位上的善于教学,还要精于教研,谨于治学等。二是客观原因,有职称政策的导向因素,职称指标因素,本单位职称评定办法的制定因素等。当然或许也有用非正规手段评上高级的,但毕竟是极个别,不可以点带面。

四是三十年了还评不上高级教师,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你水平问题,为什么人家能评上你评不上?有人会说,没关系评不上,这纯粹是狡辩托词,高级教师所具备的条件:学历,论文,计算级,优质课评比等你有吗?其次,你努力不够,30年了,你没努力,无论教学教研教育工作你没有做好,你竞争不过人家。第三,名额有限,僧多粥少。如果只要年限合格,哪还有30年评不上的吗?

五是:三十年的老教师评不上职称 ,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应该归结为工作不努力,因为各种原因,评职称难 ,这是不争的事实。首先 ,因为每年给各个学校分配的指标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指标,所以即使够条件了也没机会评职称。其次,现在评职称卡了许多条件,是许多老教师难于达到的,比如,要求必须具有市级以上的优质课或者评优课证书,这对于老教师来说就很难办到了,因为好多地方把参加优质课或评优课老师的年龄限制到三十五岁以下甚至更低,这就让老教师丧失了获取优质课或评优课的机会。这对老教师评职称也是不利的。再次,也是人为的原因,老教师一般会被校领导安排到所谓的“副科”岗位,一般也不再安排班主任工作,实际上等于让这些老师“靠边站”了,所以在制定评优评模标准时,制定的条款较多的是有利于那些被所谓的“主科”老师和班主任 或者教研组长,这都让老教师失去了创造条件的机会,使老教师在职称评审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微芽教师资格证


不是不评,是评不上的无奈之举!职称的评定有各种各样的评比标准,最可怕的不是这些标准而是年年都在変化的标准!在一年年的评定无望的情况下试问不放弃又能如何呢?你们了解他内心的无助与绝望吗?30年不得以放弃,有多么的心灰意冷,可是良心又不允许他放弃教学工作,秉承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完成自己热爱的工作却得不到认可是件多么悲哀的事情!这个只有悲伤不值得赞扬!


晨梦君听雨


这让我想起一位身患癌症躺在病床上还心系教学,心系学生的老师一华中科技大学的杨汉文,55岁的他至今都没有参与评定职称,所以仍还是个讲师,″只要教好学生就是最好的老师",是啊!杨老师淡泊名利高风亮节的崇高风范令人敬佩,也有人说他有条件不去参与是对职称评定的亵渎,错矣!杨老师的这种不为职称所动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的境界几乎没有人能够达到,是多少年的修养炼就的一颗赤诚忠心,是对″教书育人″的最好诠释。从这件事情上简单地说明了几点意思,(一)、我们的职称评定工作还有漏洞,没有照顾到像杨老师这样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好老师。(二)、前几年的职称评定乱象丛生,花费大量的精力请客送礼,为了个人的名利不惜从网上下载一篇论文连审就不审核直接拿去发表,不但弄出笑话来,而且还侵犯了人家的著作权。(三)、更有甚者,一位只能教三年级以下的教师居然还评上了副教授,而像杨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被排在职称之外,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样的职称评定失去了作用和意义,(四)、评职称确实不能一概而论,一哄而上,以免真的有人滥竽充数。正是由于以上几点现象让很多教师对评定职称心灰意冷,因此也有一部分教师产生消极怠工情绪,没有了教学积极性。怎样让真正的优秀教师不缺席不吃亏,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看来职称评定工作还需进一步优化。


相知相悟


不给校长送礼,想要荣誉太难了。不付出版费,发表论文难,不请教研员吃喝,想评优质课,妄想。不花钱,自命清高,评职称,算了吧。当前就是这种环境,你不随波逐流,别人笑话你。职称低,工资低,取暖费低,饿死你,冻死你。有钱不给领导送,你有啥长处?只会教学,辅导班怎么办?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一个罪人?


用户1142008359502


对于正在为职称奋斗的我,不得不说30年不评职称的老师,是对职称评审制度的无奈。评职称,事关老师的学术论文发表,科研报审,课题申报,教学评价,待遇。以一所省属重点大学的讲师为例,需要发表用至少5年时间发表5篇北大核心级别的论文,获得5个省部级以上奖项,完成规定的省部级科研。全年完成300-400节课的教学,才具有参评的资格,评职称花费的版面费高达10万-40万。 一个高校教师的年收入8-10万.还不够支付发行版面费。当然有一些优秀的学术天才,30岁就能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这是中国整体科研提高的表现。但是还是建议有关部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针对部分职业技术专业,实践性专业,艺术类专业,特别是针对有教学能力突出的双师型老师,海外归国人士,与国际学科专业接轨,按能力,根据社会需要评定其学术,教学,实践能力。


门萨女神茂茂


不应该,理论上按照相关政策,不可能不评!实际上职称,岗位工资也是对教师付出的一种回报,虽然不对称!若有许多的成绩,如担任班主任,学科组长,论文发表,课题,工作到一定年限均会自然加分,从而达到职评条件!某教师不参评不理会,可能表现出的是一种不“同流合污”,但如何以积极的一面影响学生,值得斟酌;若条件不具备,参加工作以来,啥都没有,我不认为值得赞扬,我最敬佩的是那些兢兢业业,视生如子,当班主任,当组长,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艺术,爱自己工作岗位如生命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一个上完课走人,自命清高的老师不会让家长放心!


九眼藕粉


我就问你让你出2000元才能给你一个已发论文证书你要不要?让你花100元把教研员请来听你一节课,然后才能给你发个优质课证书你要不要?优秀班主任指标只有一个而全校20个班级,你把其它19个班主任请到酒店说请大家让一让,你干不干,什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都是怎么获得的?这还不说什么条件都满足了把材料审报上去以后还要找人把现金送到某评委手里(从九几年的2000元到现在的一万元不等)否则就会被刷下来并且三年内不许再申报。除了自己教龄、自己班的升学率还有什么不侮辱人的条件?不知道有没有人立项研究职称对教育教学的真实影响,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哪里?


职尚136


与世无争,心态好!


52151732727


30年不评职称的老师,寒了谁的心?打了谁的脸?

人生如梦LLH

1小时前 · 教育领域创作者

近日,从网上获悉。从教36年的华中科大教师杨汉文,已经30年没评职称了,8月12日,55岁的他躺在病床上对记着说:“教师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真的是由衷的敬佩,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放弃荣誉不争名夺利的老师是在是太少了。

实际杨老师并不是个例。

河南大学常萍老师,几十年如一日辛苦教学,不搞科研不搞行政专心教学,曾经还因为学生上课睡觉不听讲而伤心到哭。也是30年不评职称,临退休破格升为副教授。

这些是大学老师,被报道出来了。我的身边(小学中学)有更多更多,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有的快退休,小高也评不上,太多太多了。

实际好多老师并不是不想评职称,而是太难太难了,尤其一些性格耿直,不喜欢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投机钻营的老师,他们宁愿放弃,就认认真真的教书。

这从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当今职称制度的极大不合理性。笔者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职称要名额。

每一所学校有多少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是有固定比例的。如果超出这个比例就不再给名额,无论这所学校的教师业务能力有多强,教学水平有多高,都没有办法再评职称。

第二:评审方式可能产生不公。

现在评职称,就是比拼老师手里的各种获奖证书,谁的证书多,谁的分就高。而有些证书,当权者更易获得。所以我们会看到,没上过一节课的领导基本都有高级职称,而且都早早评过了。

职称名额本来就狼多肉少,这样一来,普通老师想评上就更加艰难。

第三:职称与工资挂钩。

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也就是说在单位里,谁干的工作重要,谁干的多,谁就应该收入高。老师的收入更应该看实际的工作岗位,而不是和职称直接挂钩。

我们这连取暖费都按职称发,老师们就质疑了,难道高级教师的冬天比初级教师的冬天更冷吗?他烧煤更多吗?

还有住房补贴,物业补贴等等全是按职称发放。

一个合理的逻辑应该是:职称越高代表他专业能力越强,专业能力越强他就可以竞争到更重要的岗位,然后获得更高的工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优秀教师向重重要岗位流动,形成良性循环。

第四:职称待遇终身制。

虽然评聘分开喊了很多年,但在全国各地,实行的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就一辈子享受这个待遇。这使得更多老师把评上高级职称视为终生的奋斗目标,一旦评上,便不再努力工作,慢慢退出一线,安享晚年了!

好好教书和竞争职称本来并不矛盾。不能说评上职称的都不好好教课,也不能说评不上的教课都不怎么样,身边也有很多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也确实很高。但是翟天临和复旦大学女博士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学术圈的乱象。还有身边更多,有的学校连会计出纳都评上了,一线老师却还在苦苦挣扎?让老师们怎么不寒心?

目前的职称已成为追逐名利的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沽名钓誉,不一而足,与其这样,还不如彻底放弃,远离职称认认真真去教学。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能够 静得下来心,集中力量教育学生确实非常不容易。杨老师有满足条件的论文及科研项目,教育的学生都是教授、博导了,他自己却依旧是讲师。他是真正把名利视如粪土的人,须知讲师与教授工资待遇差得可不止一千两千啊,更不用说其他诸如项目、头衔之类的经费了。杨老师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确实值得大家学习!

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我希望此次事件之后,我们的教育部门能彻底反省,我们的职称制度是否合理?要怎么改革能更照顾到广大的一线教师?能真正起到鞭策激励的作用?

不能让优秀的一线老师寒心,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领导者的责任。

一场比赛,什么都准备好了,运动员退赛了,是喜是悲呢?

希望以后看到这样的报道越少越好,真正的教育者,理应获得应有的荣誉和待遇,这也是对老师这个称谓最基本的尊重!


今天空气流通畅


30年不评职称的老师,到底是怎样的境界,我其实是怀疑那个老师对职称制度的不屑,要么就是无欲无求,连老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都没有,因此觉得没什么境界,因此觉得没有探讨的意义。其实,我们应该探讨另一个问题,一个老师在同一所学校埋头教书30年,而这个老师确30年都不平职称,这所学校的几任校长到底是怎样的境界啊!?多么优秀的校长啊!他们有可能还是当地的十佳校长呢!还有可能是全国劳动模范呢!不知道是不是该为这位老师感到悲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