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貓冬”前的大活——糊窗縫兒

鄉情散文:“貓冬”前的大活——糊窗縫兒

“貓冬”這個詞,東北人最熟悉,並且都有過親身體驗。“貓”字用在這裡是形容詞,藏一個地方不動的意思。好像貓兒叼一塊肉,躲在牆角旯旯偷偷地吃,非常乖巧的樣子,很是可愛。冬天,東北人躲在家裡防寒的情景,不知道讓哪個文人騷客看見了,給起一個名字叫“貓冬”,很形象,也很親切,東北人都認可。

“貓冬”之前要乾的活很多,扒炕抹牆,挖菜窖儲土豆、白菜,淹酸菜等等。這一切準備差不多了,已經進入了初冬。快封凍之前,選擇一個晴朗的天,開始做一項重要的活:糊窗縫兒。

有人可能要問,為什麼這個活非要一定放在最後面進行,其實,原因很簡單,一旦窗戶糊上了窗縫兒,一個冬天就不能隨便開窗戶,一直要關到明年的春天。所以,糊窗縫兒一定要等到氣溫下降到零下五六度才開始進行。

過去的年代,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住家也好,工廠、學校、機關單位也好,樓房和平房,窗戶都是用木頭製作的。木頭經過幾個年頭,有的縮了水,窗戶扇與窗戶框中間產生了很大的縫隙,有的是經過風吹雨淋,腐爛掉了邊,少了角,都需要在糊窗縫兒期間糊嚴實合縫,保證冬天不進風。

有這樣一句話形容東北冬天的風:針鼻大的窟窿,斗大的風,這話一點不假。東北的冬天風從西伯利亞刮來,刮西北風時候特別多,風大氣溫低,雪大天寒,無孔不入通過窗戶縫鑽進屋裡。所以,冬天糊窗戶縫兒是東北人每年必做的大事情。

鄉情散文:“貓冬”前的大活——糊窗縫兒

糊窗縫兒最好用牛皮紙,牛皮紙比別的紙厚,特別結實,糊窗縫兒也嚴實。以前的年代,牛皮紙特別金貴難找,只有裝水泥的袋子用的是牛皮紙。所以,誰要是發現了一個牛皮紙袋子就會像發現了寶貝一樣,連搶帶奪地拿回家,留著冬天糊窗縫兒用。沒有牛皮紙的時候,就得用報紙,那年月,報紙也很少,誰家要能弄點報紙來糊牆,糊窗戶縫兒,那準是在機關、學校或者當個頭頭腦腦的人,才能夠有得到報紙的能力。窗戶紙糊窗縫兒更好,因為,花錢買,一般人家都是求親戚,找朋友,弄一些不花錢的紙張來頂替。

最原始糊窗戶縫是自己打漿子。在鍋裡放上水,然後加入麵粉,熬成黏糊糊狀就可以用了。把牛皮紙或者報紙鋪在飯桌上,用剪刀裁成寬窄不一的紙條,刷上漿糊,就可在窗戶外糊窗縫兒。最早的年代,農村都是一層窗戶,防寒能力差,窗戶縫都糊兩層。後來發展為兩層窗戶後,糊窗戶縫先糊外面的一層,外面糊好後,糊第二層,二層糊完後,在兩層窗戶中間放上一層鋸末子,鋸末子要高出底層的窗戶框。放鋸末子作用是為了保溫吸溼。為了美觀好看,很多人家在鋸末子上面放一些五彩紙的紙條,然後,把最裡面的一層窗戶關上糊好。

糊完窗戶縫兒,屋裡暖和了。農民在屋裡貓冬心裡也踏實了。姑娘們在炕梢歘嘎拉哈玩,婦女們忙火著針線活,男人們在選明年春天的種子,老人們則坐在熱炕頭上圍著火盆講那些妖魔鬼怪的故事,就這樣把一個個寒冷的冬天打付過去了,盼望著陽光和煦的的春天。

時代的發展,糊窗戶縫已經成為了歷史,東北的人們已經擯棄了貓冬的習慣,冬閒變冬忙,熱情燃燒著嚴寒,讓冰天雪地變為金山銀山。

鄉情散文:“貓冬”前的大活——糊窗縫兒

鄉情散文:“貓冬”前的大活——糊窗縫兒

鄉情散文:“貓冬”前的大活——糊窗縫兒

鄉情散文:“貓冬”前的大活——糊窗縫兒

鄉情散文:“貓冬”前的大活——糊窗縫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