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城遭遇“虹吸效應“,還在加速沒落,有你家鄉嗎?

隨著高鐵路網的完善,我國城市發展出現了兩重天,優勢明顯的城市迅速發展,如省會城市,虹吸效應十分明顯,但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地級市發生了收縮的問題。部分城市是絕對收縮,而部分城市存在相對收縮(詳見表1),大家看一下,有沒有你的家鄉呢?

城市收縮是城鎮化進程中的過程變量,代表了某一成長與發展時段的城市狀態,與“城市衰退”相比,城市收縮的成長與發展含義更準確的說明我國城市的發展狀況:第一,在分析城市收縮時,應該從更長成長與發展期、更連續的尺度進行判斷,且要區分造成城市收縮的根本性原因;第二,我國區域間人口流動造成了短期可逆的城市相對收縮,而由於經濟結構失衡引發的人口流失及老齡化問題等導致的城市絕對收縮短期內難以改善,因此針對不同類別的城市收縮,需採取不同的措施及解決辦法。

表1 我國處在收縮中的城市

64城遭遇“虹吸效應“,還在加速沒落,有你家鄉嗎?

那麼,我們究竟如何發展處在收縮中的城市呢?

1 相對收縮城市發展策略:發展優勢產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吸引力

相對於絕對收縮城市,相對收縮城市存在人口流失的現象但其縮減幅度和持續性不強,且城市經濟也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64城遭遇“虹吸效應“,還在加速沒落,有你家鄉嗎?

雖然相對收縮城市並沒有絕對收縮城市情況嚴重,但仍要避免其向絕對收縮城市的方向進一步發展。我國相對收縮城市主要是分佈在勞務輸出大省,受周邊經濟發達區域的影響,大量的青壯勞動力為了提高自身收入水平及家庭經濟條件不得不選擇外出務工,使得原城市發展動力不足,大量的老人和小孩留守,城市活力下降。因而,針對相對收縮城市,更重要的是提高城市吸引力。

64城遭遇“虹吸效應“,還在加速沒落,有你家鄉嗎?

首先,相對收縮城市可以進行相應的城市建設,大力發展城市優勢產業,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外來資金投資,增加城市就業機會,減少城市勞動力外流。如內蒙古通遼市具有天然的資源發展種植業與畜牧業,則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生態現代化農業,擴展肉牛產業鏈條等;河南省南陽市形成了光電、超硬材料、文旅等優勢產業,則可以繼續擴展,並形成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條,擴展輻射範圍,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其次,積極開展城市更新策略,在人口未有大量增長的趨勢下著重進行老舊城區的改造,修補完善城市原有基礎設施,完善城市核心區、居住區等基本設施配套,滿足城市居民的多樣性需求,為居民提供更便捷優質的生活環境,刺激消費,帶動城市人口、經濟的螺旋式發展。

64城遭遇“虹吸效應“,還在加速沒落,有你家鄉嗎?

2 絕對收縮城市發展:加速產業升級,打造城市新經濟增長點

絕對收縮城市的收縮的程度高,人口流失幅度大且經濟下滑明顯。因我國絕對收縮的城市主要為資源型城市,伴隨著資源的不斷消耗和枯竭,原來以資源主導的產業、企業難以為繼,造成人口失業率上升、城市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甚至出現嚴重的衰退問題。而經濟的蕭條與衰退使得城市人口不得不外出謀求出路,從而導致了大量的人口遷出及老齡化問題。

因而,針對絕對收縮性城市,最重要是進行根本性的經濟改革,加速原有衰落產業轉型升級,且需要尋求新的城市經濟增長點。

64城遭遇“虹吸效應“,還在加速沒落,有你家鄉嗎?

以礦產型城市為例,在原有以單一資源產品開採輸出產業的基礎上可以開拓上下游產業鏈條,摒棄資源開採等在經濟鏈條中的主導地位。發展資源礦產的二次、多次再加工技術,形成以礦產資源為中心的產業園或產業集群,降低產業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

同時利用資源產業帶來的資金、技術、人力等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國內外先進技術企業入駐或積極開闢新興產業,形成多元化的產業結構,提升城市抗風險能力及產業競爭力。再在調整經濟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城市生活配套、人居環境、生態環境以及政策體制等問題,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實現城市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