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开科举、修运河、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为什么被称作昏君?

大侃历史


隋炀帝杨广(569—618)是隋朝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在历代帝王中,他被赋予了少有的恶谥“炀”,即“去礼远众”的意思。

但是在大多数史籍包括以隋炀帝为题材创作的诗文、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杨广都是以一名暴君而非昏君的典型形象出现的。<strong>

昏君,一般指昏聩不明、荒淫无道,容易听信小人谗言的君王。而暴君指专制无道的君主。简单来说昏君智商低,能力弱,而暴君性格不好,也就是说隋炀帝其实并不是一位昏庸的君王,相反地,他很有手腕,也很有才情。史书称杨广“美姿仪,少聪慧”,题目中列举的种种功劳也可以看出杨广是一名颇有才干的君主。所以我们不妨来看看为什么史学家和民间习惯将隋炀帝杨广称为暴君呢?

吕思勉先生在《隋唐五代史》中从“炀帝夺宗”、“炀帝荒淫”、“炀帝黩武”、三个方面论证了隋炀帝个人行为恶劣,描述了一位暴君的形象。一是杨广夺取了太子之位。杨广通过种种手段,联合独孤皇后、杨素等人陷害杨勇,最终隋文帝废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如今看来不过是正常的权力斗争,但在礼制森严、尊卑有序的封建王朝谋害储君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二是杨广荒淫无道,大兴土木。据《通典》记载,杨广兴建东都时,每个月征募劳役两百万人;兴修运河时,也征召了一百多万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杨广游巡期间,招待得好的地方官员就被提拔,招待得不好得被贬黜。所以地方官纷纷以民脂民膏取悦杨广,《食货志》记载,为了在一天之内收集完制作仪仗的装饰品如皮革、齿牙、羽毛,百姓便漫山遍野地捕猎飞禽走兽,可依旧不够,地方官便向豪门大户收购,造成当时这类物品的价格飞涨,杨广荒淫享乐可见一斑。

三是杨广穷兵黩武,频繁发动战争。杨广在位十四年,灭了土谷浑,征讨占城、契丹、流求、三征高句丽。尤其是三征高句丽,不顾国家实际情况,大肆征召士兵,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至民不聊生,随后爆发了隋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杨广也无暇顾及高句丽,内忧外患共同爆发,隋朝迅速衰败灭亡。

除了杨广的个人原因以外,杨广被称作“昏君”也有外部原因。虽然隋朝的灭亡是由种种因素造成的,但后世不可避免地将隋朝的灭亡与隋炀帝联系起来,认为如果不是隋炀帝的种种行径,隋朝或许命数未尽。这样一来,对杨广的评价就会有失偏颇。同时,后世的帝王在接受教育时经常需要一个反面例子为鉴,隋炀帝杨广便成了历代君王乃至民间口口相传的“暴君”,这也是杨广被称作暴君的原因之一。

如今史学家对于杨广的行为也有不同的解释,比如认为杨广数次亲征实际上起到了展现国力,震慑边疆的作用。修运河客观上也有沟通南北经济贸易,促进国家统一的作用。还有开科举、改官制等行为也颇有益处。


邓海春


称呼杨广为昏君其实是唐朝有点妖魔化他了,自唐以后,荒淫无度甚至成了杨广的代名词。但是我觉得功就是功,过就是过,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杨广的利举当褒扬,而他的过错就应该贬斥,而不是一味的将他妖魔化,将他贬低为一个只知穷奢极欲、荒淫无度之人。


(隋炀帝杨广画像)

我们现在隋炀帝的叫着感觉很顺口,但是这个“炀”字却是古代哪个皇帝都不愿意要的。因为“炀”字在谥法里是属于恶谥,有逆天虐民、好大殆政、离德荒国之意,但李渊偏偏就给他贴上了这个恶的标签!要知道其实在杨广去世以后,隋恭帝杨侑曾经给他上谥号“明”,也即隋明帝,这是一个褒谥!后来李渊又专门追谥“炀”,无不是贬低之意,以示李渊得位之正!有的人说杨广是千古一帝,有的人又说杨广是昏君,那么他究竟有何功过呢?

杨广之功

一、首开科举

在隋朝以前,选拔人才和官员要么是察举制,要么就是九品中正制,但无论哪一种形式最终都沦为了世家大族的工具,以致贵族子弟坐地升官、平步青云,而寒门子弟却几无为官的可能,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科举考试)

而隋炀帝在前人的基础上,首开科举(虽然只是雏形,但也是开天辟地之举)并逐渐得到后朝的完善,成为了之后1千多年各朝各代的主要取士方式。虽然仍然不能做到完全的公平,但至少普通学子也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相对于之前是公平了很多。

二、开凿大运河

在当时,洛阳是毫无争议的政治中心,而大量人口也是聚集在洛阳周边,中原地区已不足供给如此庞大的人口。随着南方的开发,经济中心已不再在中原,转而来到了南方。在这种情况下,开凿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就是迫在眉睫。

因此从杨广即位伊始,就下令开凿大运河,经过六年时间,先后完成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这些渠道南北连通,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


(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无论是对当时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一直到现在,大运河仍然在持续贡献,可以说这是一项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三、开疆拓土

杨广自登基以后,为了实现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向南征讨占城、向西攻灭吐谷浑、向北击败契丹、向东征讨流求,为了收复东北地区和击败潜在的对手高句丽,而不惜三征高句丽,为确保领土的完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广之过

很大程度上,杨广的功也正是他的过,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杨广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建立在当时百姓的沉重苦难之上的!

其实杨广是一个有伟大理想的皇帝,他的目标就是成为秦皇汉武那样的伟大帝王,这从他以“大业”作为年号就可见一斑!然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太着急了,以至于他的要求远远超过了百姓所能承受的,伤民太重,耗损国力!
(杨广影视形象)

从大业元年到大业十四年,短短十四年间,他就完成了多个大型工程或者战役。

大业元年(605年),营建东都洛阳,在短短十个月内就完成了一座巨大的,而这是每月200万民夫日夜不休才完成的,而当时除了运送建材的车辆就是运送尸体的车辆,可见百姓所承受的苦难!

同年,大运河的一段通济渠开挖。大业四年(608年),永济渠开挖。大业六年(610年),疏浚河道为江南河。六年间,动用数百万计的民夫才完成了这项巨大的工程!

除了工程以外,战场前方和后方也遍布民夫的身影,这里就以三征高句丽为例。

(隋军三征高句丽)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杨广下诏举天下之兵进攻高句丽。大业八年,一百一十三万士兵进攻高句丽,为此他征发了二百多万民夫,然而最终是一败涂地。据记载,为了按时完成打造渡海战船的任务,民工不得不日夜的站在水中,因而皮肤溃烂,腰以下都生蛆了,死者无数。

大业九年,不甘失败的杨广决定再征高句丽,然而因为杨玄感的叛乱而不得不撤兵。

大业十年,杨广第三次发兵攻打高句丽,此时经过三年战争的高句丽也是国力不支,无奈投降,隋朝就此取得了名义上的胜利。

三征高句丽,前后动用了以千万计人力与物力,大量的士兵和民夫在战争中丧生。


(杨广影视形象)

而除此以外还有数十次的其他的军事行动都需要极多的民夫来保障军需物资的运输,可以说在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间,隋朝上下几乎达到了全民服役的地步。因为大量士兵和民夫丧生,这造成了农村极度缺乏劳动力,以致于民生凋敝、田园荒芜,在忍受了多年以后民怨早已沸腾,最终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爆发了,杨广也在这场规模浩大的战争中丧生,而隋朝也就此灭亡。

总之我觉得,对于杨广的功与过要分开来看,不能一味的贬低和丑化他,还一个最真实的杨广!


小祁说历史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这基本上是今天对杨广的评价,与秦汉时期相比,杨坚+杨广≈秦始皇。


但与秦始皇相比,杨广死的晚了点,如果他死在天下大乱之前,那么今天翻案便会比较容易。

就像秦始皇,自古对他的评价都是暴君,但如今对秦始皇的翻案和“千古一帝”的评价,除了他确实第一次一统天下的开创之功外,很大程度上也跟他死在了天下大乱之前有关。

可是,历代帝王庙中没有秦始皇,也没有隋文帝,更没有隋炀帝。

在我看来,秦始皇的开创之功非杨坚和杨广可比,隋朝的建立是篡位,隋朝所确立的制度也是从北朝演变而来,比如三省六部在北朝均以存在,隋朝只是将其制度化了。


假如不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英年早逝,重新一统天下之功不会轮到杨坚,北周的历史功绩其实远大于隋朝。


所以,我始终认为现在过于高估了杨坚和杨广的历史地位,而杨广,我不认为他是昏君,他只是才能不足以支撑自己的雄心、一个历史上最大的败家子而已。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杨广,但也不能因为杨广客观上对后世的历史贡献而无限拔高其历史地位。



李世民也征高丽,但他在灭了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建立安西四镇的同时,还开创了贞观之治,这便是杨广与李世民的差距。


心向青山


《隋书.炀帝紀》最后评价:

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频出朔方,三驾辽左,旌旗万里,征税百端,猾吏侵渔,人不堪命。乃急令暴条以扰之,严刑峻法以临之,甲兵威武以董之,自是海内骚然,无聊生矣。俄而玄感肇黎阳之乱,匈奴有雁门之围,天子方弃中土,远之扬越。奸宄乘衅,强弱相陵,关梁闭而不通,皇舆往而不反。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流离道路,转死沟壑,十八九焉。于是相聚萑蒲,猬毛而起,大则跨州连郡,称帝称王,小则千百为群,攻城剽邑,流血成川泽,死人如乱麻,炊者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茫茫九土,并为麋鹿之场,悌揲黔黎,俱充蛇豕之饵。四方万里,简书相续,犹谓鼠窃狗盗,不足为虞,上下相蒙,莫肯念乱,振蜉蝣之羽,穷长夜之乐。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匪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终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万乘之尊,死于一夫之手。亿兆靡感恩之士,九牧无勤王之师。子弟同就诛夷,骸骨弃而莫掩,社稷颠陨,本枝殄绝,自肇有书契以迄于兹,宇宙崩离,生灵涂炭,丧身灭国,未有若斯之甚也。《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传》曰:“吉凶由人,祆不妄作。”又曰:“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对隋炀帝批评集中四个方面:

1.矫饰伪装,琴弦久断,乐器蒙尘。以示不近娱乐伎人。有子,养于后。以示补近女色。取得文献皇后垂爱,从而夺的太子位。当了皇帝好大喜功 文过饰非。做事虚浮。

2,穷兵黩武,久战而不胜。三次攻打高丽均铩羽而归,兵士死伤大半。

3 用人不当或,皇位来路不明,没有忠臣谏臣。

4不惜民力,修长城,修运河,导致到处造反,称王称霸。

这些历史错失,确实有一定分事实为依据。但我们平心而论. ,他没有处理好四个关系:

1.没有明确领导集团核心部分。应该仅仅依靠关陇军事集团,首先确保政权巩固。但正是隋文帝十多年励精图治,给他留下丰富物质资源和有效的三省六部制管理体制。但他没有很好利用。对关中在古代历史地理历史政局里的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大家只看到汉高祖初选洛阳的理由,但没有细想,娄敬一段话,是他转而都长安得实际结果。

2.没有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古云“治大国如烹小鲜”,他是这一政治箴言的典型反面教员。一个事没妥善完结,第二件又开始。修长城,修运河,征高丽,一件接一件,兵民都得不到喘息时间。一个地方还没有屯留 有跑到第二个地方。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单位时间内跑得地方最多,走得最远的皇帝。最勤奋皇帝,但往往有始无终。

3,没有处理好南北文化的关系。今年的鱼米之乡和靡靡之音和秀丽女子确实非北方能比,但作为国家管理者,绝不能以自己好恶确定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往往并非政治中心。

既然要逗留江都,或南迁都丹阳,何以不用江南军民,依旧将宇文化及等关西军人牢牢不放也不换。

4,没有处理好经济与军事关系。没有突出主要矛盾,给人一种混乱局面,一个地方有人起来造反,不仅本地反,还连累周边,因而各地起义,都不愿意为别人做农奴!连他的出生地扶风都有人起义造反,建立国家,更别说全国其它地方。一下子,到处都是反隋的皇帝和政权。

隋炀帝延续文帝科举制度,开通运河,加强南北融合,包括征高丽,都具有历史进取精神。但不分头绪,不分重点,不讲究次第,自己先乱,其次官僚队伍乱,再是军队乱,最后到了民间大乱时,谁也救不了。

对于隋炀帝的历史进步性未能给予公正评价,无限放大他作为君王的悲剧结果,也彰显了初唐政治家的政治用心:1,极力贬低扭曲隋朝统治,从而抬高李唐起义建国的合理性,是应天时遂人心。2.以《隋书》主要执笔人魏征和隋书主编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为代表,在玄武门之变后,极力要树立唐太宗的圣君形象。其叙史,以资政,对太宗皇帝本人,试图树立一面可怕的历史铜镜。

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当代历史学家齐洛克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过往都曾经是如火如荼的正在进行时。而当下又在以白驹过隙的姿态 一刻不停地成为过往。

及时地总结历史得失,检校事业的纰漏并尽力弥补,方是历史学或历史学家的应有使命。

学术為天下之公器。

民族复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谁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文物陈列策划设计梁子


杨广,职位:隋炀帝,其历史上对他的褒扬低于贬低之词的君主,他的文治武功确实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都不足以将他列为明君之列,那么杨广做了这么做,为什么还会被称为昏君?不妨一起分析看看。

<strong>先看看他所获得的历史评价

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

这是李世民在《贞观政要》中对隋炀帝的评价,其实已经点明他的功与过,不过笔者认为评论有贬低之嫌,什么叫余业?是想说隋炀帝的功都是他父亲隋文帝的功劳?修运河,三征高句丽,难道也是隋文帝的事情?再有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历史上处于关中之地的恐怕不在少数,也没见得能力挽狂澜,倒是后面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点破了隋炀帝骄奢淫逸,不听忠臣谏言,朝政荒废,这样的情况下,隋炀帝之前的所作自然被取代也几不奇怪了。

从来国家之败亡也,非财用不足也,皆骄纵所致耳。若夏桀、商纣、秦始皇、隋炀帝、金完颜亮,咸贪财好色,沉湎于酒,昼夜宴乐,不修国政,遂致身死国亡。

这是努尔哈赤在《清太祖高皇帝圣训》给出的评价,直接点明隋炀帝沉迷酒色,并且把他与夏桀、商纣等暴君同列,看来隋炀帝在后世人眼中确实比较差,不听臣子忠言,不朽国政,他们都指出隋炀帝之所以迅速败亡的原因所在。

其次,不要把暴君和昏君混为一谈

隋炀帝初平陈,斩五佞人以谢三吴,当时天下称贤。及其无道,乃过后主,深可叹也。

这是宋真宗赵恒在《宋史全文卷六》中对隋炀帝的一番评述,肯定其功,直言其过。那为什么说隋炀帝时暴君而非昏君?好好翻看他在14年位期间的功绩,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驾辽东等。似乎没有看出有什么不对,其实问题就在这些功绩中,其他不谈,就单单运河一事,他就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难道他不知道这是劳民伤财的举措?他知道,那为何又要做呢?如果单纯以为他是想巡游扬州便利,那就太片面了,隋炀帝做了这么多事,是想有所回报,怎么样的回报呢?青史留名!这点在著名的近代学者蒙曼的《蒙曼说隋_隋炀帝杨广》一书有提及,他的“暴”是希望建立不朽的功勋,而他的“昏”不能单纯已经江都沉迷美色而论,原因很简单,如果这是喜新厌旧的主,那他的妻子萧后却深得他的宠爱,而且是不改往昔。

总结:隋炀帝的霸业野心是有的,可是连年的征战,连年的出巡,这些最后都要隋朝子民买单的,时间一久便出现官逼民反的事情发生,随之而来的蝴蝶效应是他未能想到的,而那些手握重兵的大臣自然会以隋朝腐败为由,趁机也掺和进来,例如李渊之流,曾经辉煌的隋王朝随之分崩离析,隋炀帝的急功近利,终究将隋王朝推到了历史的终点,不是他的文治武功不行,而是被严重低估了,笔者坚持认为说他是暴君不为过,说他是昏君,应该说是脏水被泼得最多的一位了。


相关历史资料:

1.《隋书·卷四》

2.宋真宗赵恒在《宋史全文卷六》

3.努尔哈赤在《清太祖高皇帝圣训》

4.李世民在《贞观政要》

5.胡戟:《再评隋炀帝》

6.蒙曼.《蒙曼说隋_隋炀帝杨广》: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农夫说历史


这主要是站在不同的人群和角度去看的,一个皇帝他所实行的政策对那些受惠的人来说,他就是活菩萨,但是对那些受害的人来说,他就是恶魔,比如杨广开凿运河,强征全国民夫,导致很多人累死在开凿运河的路上,给那些民夫极其家属带来的就是伤害,但是开凿运河却也让很多人受惠,就像21世纪的今天的某些国家的总统选举一样,有人支持他肯定也有人反对他。

在现代人的印象里认为亡国之君肯定民心尽失,然而有人做了一个带有娱乐性的调查结果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有人曾经将历史上的那些改朝换代史当做是政治投票选举却惊人的发现,有的亡国之君的支持者竟然要高于那些开国皇帝,因此杨广会被说成是昏君主要是历史上的那些反隋朝的势力站在那些受害者的人群和角度宣传的结果。


福建情人145652


时间问题,急功好利。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

科举,大业二年(606年),杨广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当时选士制度只称为秀才科,与唐之科举有一定区别。

在此之前以九品中正制选官为主,这样杨广就得罪了门阀士族,而隋朝的建立可以说离不开门阀士族的支持。

其次,修运河。大业元年(604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修阳渠故道、汴渠故道为通济渠,同年修东汉陈登所开的邗沟直道,大业四年(608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疏浚汉代屯氏河、大河故渎与曹操所开白沟为永济渠,大业六年(610年)疏浚春秋吴运河、秦丹徒水道、南朝运河为江南河。 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

同时,在修运河的时期还造龙舟、楼船等各种船数万艘,龙舟四重,高四十到五十尺,长二百尺,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重有房一百二十间,都用金玉装饰,下重为内侍居处,可想而知需要多少民力。

大业元年(605年),营建东京(609年改称东都),历时十个月,每月使用二百万人。 但是,杨广时期修的东京没有外城,只有短垣。

大业四年(608年)隋臣裴矩指使高车袭击吐谷浑,吐谷浑向隋朝请求援军。杨广乘机出兵,于隔年灭吐谷浑,步萨钵可汗逃亡。此战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隋廷设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但是,同一年,杨广派伏顺去管理,却不能到达而返回。随后,吐谷浑返回故地,并进攻隋朝河右,隋朝无力防御。 随着这次征伐,隋朝长安诸县及西北诸郡,都要转输塞外,每岁钜亿万计;经途险远并且遭遇寇盗抄掠,凡是人畜死亡没有到达的人,郡县都会征破其家。

杨广于大业元年(605年),令刘方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此战隋军死者十之四、五,主帅刘方也病死于班师途中。

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句丽。征调士卒一百一十三万余,陆军集中于涿郡(今北京),水军集中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另调民夫二百万,以运送衣甲、粮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皮肤溃烂,腰以下生蛆,死者甚众。

大业九年(613年),第二次进攻高句丽。正当双方相持不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叛隋,隋炀帝仓皇撤军。大业十年(614年),第三次进攻高句丽。隋炀帝因国内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而不敢久战,高句丽也疲于战争而遣使请降,杨广就此撤军。

终隋一朝,人口巅峰时期5032万人(609),在杨广在位的14年间,可以说全国的劳动力基本都在不停的忙于各项工程,而且还要举国对外征战。

不惜民力,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残。


心周心长客91


对历史的贡献跟对民众的政策是不同的,用历史的眼光他是有作为的,拓疆扩土、开凿运河、实行科举等等,但民众对征兵、服苦役又造成了明不聊生、苦不堪言……


半岛游侠58447192


因为他在错误的时间干大事情,因为他失败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老百姓第一件事是要吃饱饭,在这件事没解决的时候任何大事都不是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