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火丁,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程派第三代傳人

張火丁,女,1971年1月24日生於吉林省白城,漢族。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教授,文化部青聯委員。原國家京劇院青衣演員,曾成立張火丁京劇藝術工作室,中國京劇程派藝術研究會理事,著名京劇程派藝術家趙榮琛的關門弟子,屬程派第三代傳人。代表劇目有《荒山淚》《鎖麟囊》《紅鬃烈馬》《春閨夢》《秋江》《北國紅菇娘》《絕路問蒼天》《江姐》等,曾將京劇經典題材《白蛇傳》用程派唱腔加以演繹,取得巨大成功。

張火丁,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程派第三代傳人

張火丁,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程派第三代傳人

張火丁,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程派第三代傳人

張火丁,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程派第三代傳人

張火丁,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程派第三代傳人

張火丁,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程派第三代傳人

張火丁,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程派第三代傳人

演藝經歷

求學經歷

自幼酷愛京劇,尤愛程派。15歲時棄評改京,獨闖京城求藝,啟蒙老師王蘭香。

1986年考入天津戲曲學校京劇科,工青衣,師從渠天凰(渠天皇)、張芝蘭、李近秋等老師,期間學習了《四郎探母》《三孃教子》《玉堂春》《貴妃醉酒》《斷橋》《思凡》《春秋配》等。後又師從孟憲榮(孟憲嶸)老師,學習了程派名劇《鎖麟囊》。

1989年畢業。同年考入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1990年起向北京戲校著名程派教師李文敏學習了程派名劇《竇娥冤》《三擊掌》《武家坡》等,奠定了堅實基礎。

1993年經中國京劇程派藝術研究會推薦,拜在程硯秋大師的得意弟子、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趙榮琛教授門下,成為關門弟子,得其真傳。趙先生親傳程派名劇《荒山淚》《鎖麟囊》《春閨夢》《竇娥冤》等。

還曾經師從王蘭香、許世光、劉韻同、趙秀春。1995年調入中國京劇院。在中國戲曲學院攻讀研究生期間,受業於李金鴻、新豔秋、李薔華、王吟秋等教授。

由於趙榮琛教授精湛、高超的技藝和細心傳授,使張火丁的程派藝術產生了質的飛躍,藝術功力大有提高。

1994年張火丁在京成功地舉辦了首次個人專場演出,充分展現了她的藝術才華,博得專家和廣大觀眾的高度讚揚。20世紀90年代以來,張火丁在中國京劇音配像工程中,先後為程硯秋大師和趙榮琛教授配像《鎖麟囊》《碧玉簪》《荒山淚》《竇娥冤》《柳迎春》《馬昭儀》等程派名劇。

1996年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發行張火丁演唱程派名段專輯盒帶。張火丁還受港、澳、臺邀請前去獻藝,她的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歡迎。

1998年一月至三月臺灣京劇權威性的《申報》發表署名文章:“張火丁必成大角”和“張火丁名揚臺灣”,對其高度讚賞。

演藝成就

自1994年以來中央電視臺和國內多家電視臺、電臺播放張火丁的演出和演唱實況。國內二十多家報刊媒體發表過專家,戲迷對張火丁高度讚揚和衷懇希望的評論文章。

張火丁以極佳的天賦和良好的悟性,很快成長為程派後學中的佼佼者。其音色純正幽遠,行腔低迴婉轉,表演節奏鮮明,身段豐富多彩。

張火丁把剛剛留長的頭髮剪了,為的是再次演出《江姐》排練場上的她一頭標誌性的齊耳短髮充滿知性美。這就是張火丁,藝術完美是她永遠的追求。

作為當今京劇舞臺少數極富藝術魅力與個人魅力的領軍人物,“程腔張韻”早被戲迷們口口相傳,但張火丁一直非常低調,演出商將兩個專場定名為“傳承與超越”,她只認同前者。“沒有堅實的繼承就沒有發展,四大名旦的藝術已經登峰造極,我們能唱出自己的特點,就已經算是成功,談不上超越。”

《江姐》是張火丁十分鐘愛的一出現代戲,它實現了程硯秋大師創作現代戲的夙願,填補了程派現代戲的空白。該劇曾在德國科隆世界藝術節上公演,首創了京劇程派現代戲走出國門的紀錄。2005年,著名導演張元被張火丁的藝術所感染,將該劇拍攝成電影,並採用了交響樂伴奏的形式。此次北展演出,將是該劇第一次實現現場的交響樂伴奏。張火丁說:“《江姐》唱腔真的很好聽,它把歌劇中一些音樂元素不露痕跡地用到了老程腔中。程派唱腔幽咽婉轉,含蓄低沉,但是為了塑造英雄人物,需要一些高亢激昂的東西,這對我的表演是個挑戰。”張火丁的創新也曾經引起一些戲迷的質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紅梅贊”、“繡紅旗”已經成為新的程腔經典在廣大戲迷中流傳。在張火丁看來,流派程式是死的,而塑造人物是活的,現代戲的表演既不能失去流派特色,更要符合人物的需要。江姐是英雄,但她首先是個女人,是個具有多面性格的女人。

2007年10月2日、3日,著名京劇程派名旦張火丁將再次挑戰京城大型劇場,在北展劇場推出兩場“傳統與現

代經典劇目”展演:一臺是首次以交響樂現場伴奏演出的大型現代京劇《江姐》,一出是百看不厭的經典名戲《鎖麟囊》。

由於張火丁的戲迷遍佈全國大江南北,而此次的兩場演出又剛好安排在十一長假,因此給了不少戲迷國慶看戲的機會。不僅有的北京戲迷為此推遲了出京旅遊的計劃,還有不少外地戲迷紛紛提早訂票,安排進京日程,都是為了能夠欣賞到張火丁的精彩演出。一位曾經在年初觀看過張火丁人民大會堂演出的“火迷”表示:“張火丁在人民大會堂的演出都是清唱唱段,雖然精彩,但還不過癮,這次總算等來整出的好戲!兩場演出各有特色,哪場我都捨不得不看,只好都買了,還把原本打算去青島旅遊的日程都推後了。”

在張火丁的戲迷當中,不僅有很多酷愛京劇藝術的老戲迷,還有不少是特別鍾愛張火丁的年輕FANS。他們通過網絡上的論壇、博客來傳播張火丁的演出訊息,盡情表達對張火丁的熱愛之情,體現了當代京劇觀眾的新特色。

紅線女捧場

2007年10月3日,被稱為“梨園第一人”的程派表演藝術家張火丁在廣州連演《鎖麟囊》、《白蛇傳》兩場戲。舞臺下,一位古稀之年、滿頭銀髮的老人也不顧身體的勞累,堅持著看了兩晚的戲,她就是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原來,張火丁和紅線女,雖然是兩個不同劇種的領軍人物,她們之間卻有著跨越劇種和年齡的深厚情誼。張火丁在藝術上接受過紅線女的不少建議,紅線女也經常給她打電話,詢問藝術和工作。兩人因戲劇結緣,在藝術上互相鼓勵和幫助。

《鎖麟囊》中,根據劇情,張火丁以畫外音的形式出場。隨著她的一句呼喚“啊梅香——”,觀眾立即認出了這把特別的聲音,舞臺下響起一片掌聲和叫好聲。隨後她的每一段唱詞,都引起一遍遍地叫好。她扮演的薛湘靈,由一個富家小姐淪落為富貴人家的保姆,而她準確地把握住了劇中人內心活動和性格,通過淳厚幽婉的唱和依情而動的做,凸現了人物由富家小姐的驕傲任性,轉為感世傷懷的情感變化。她嫻靜時的一招一式都優美如畫,而甩起水袖時充滿爆發力的表演同樣令人稱絕。

代表劇目

張火丁既能把程派名劇《荒山淚》《鎖麟囊》

《紅鬃烈馬》《春閨夢》《龍鳳呈祥》《鴛鴦冢》等演繹得光彩照人,同時還排演了《秋江》《北國紅菇娘》《絕路問蒼天》《江姐》《梁祝》《嫦娥》等新劇目,以及將京劇經典題材《白蛇傳》用程派唱腔加以演繹,取得巨大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