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15年,易主的太平洋证券 隐退的“关键先生”

导读:券商并购或再添一例。华创证券欲成太平洋证券第一大股东,中小券商借并购突出重围。

..............................

作者 | 姜诗蔷

来源 | 21资本、21世纪经济报道

风雨飘摇15年,易主的太平洋证券 隐退的“关键先生”

太平洋证券身上,总有那么多标签。

“明天系”、“涌金系”、从成立之初到登陆A股,这家券商身上的故事,一直被市场津津乐道。

11月5日晚间,一份公告再度将这家券商推向关注中心。

太平洋证券指出,公司第一大股东北京嘉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裕投资”) 于2019年11月5日与华创证券签订《股份转让意向性协议》,嘉裕投资拟将其持有的公司不低于4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8683%)转让给华创证券。该事项将可能导致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

这一动作即引发了市场关于两家券商合并的关注。券商并购,或将再添一例。

而就在几天前,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刚刚获得了证监会无条件通过。

“同业之间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较大,而且公司不同业务之间的交叉协同空间、以及协同性都会带来提升的机会。”北京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华创入主?


今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嘉裕投资截至三季度末持有太平洋证券的比例为10.92%。第二大股东大连天盛硕博科技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29%。

此次拟转让不低于5.8683%的股份后,华创证券将成为太平洋证券的第一大股东。相较来说,太平洋证券的股权也将更加分散。

针对这次收购,太平洋证券方面指出,公司和华创证券均从事综合类证券业务,如本次股份转让最终实施完成,两家证券公司将可能在业务和客户资源等多方面进行合作。

同时公司也表明,由于证券行业经营的复杂性,合作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华创证券的股东华创安阳同日也表示,本次交易有助于华创证券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华创证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有利于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

“券商之间的并购是趋势,目前国内的券商整体数量较多且行业集中度不高,整体的平均规模偏小,还是有发展空间的。所以未来要做强,做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甚至必要的条件。”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

事实上,从资产规模来看,两家券商相差不大。

半年报数据显示,华创证券截至今年上半年净资产为106.91亿元,实现净利润2.58亿元;而太平洋证券今年上半年净资产为105.04亿元,实现净利润3.63亿元。

但对于太平洋证券来说,这两年一直也并不太平。

由于在股票质押等业务上频繁踩雷,2018年公司出现亏损,成为去年唯一一家亏损的上市券商。

数据显示,2018年太平洋证券亏损13.2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同比下滑近70%,也在上市券商中排名垫底。

纠纷未解


目前太平洋证券也涉及多项诉讼纠纷,据 9月份披露的涉诉公告,公司及子公司近12个月内累计涉及的诉讼(仲裁)事项的诉讼(仲裁)金额合计本金为10.13亿元。还不包括此前3月和5月公司已经公告披露的部分。

风雨飘摇15年,易主的太平洋证券 隐退的“关键先生”

(企查查的数据显示,太平洋证券有多达412条的自身风险)

涉诉金额较大的主要案件则包括,与华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债券交易纠纷案;上海刚泰黄金饰品有限公司等证券合同纠纷仲裁案;银河天成集团有限公司等股票回购合同纠纷案等等。

在此之前,也还有天夏智慧、胜利精密等多家上市公司股东的股票质押借款违约相关的诉讼事项。

“华创证券这次的收购比例确实还比较低,还是要观察后续具体的发展。至于是投资还是并购,还是完全的整合,可能有不同的发展形势。每种形势下结果也会不尽相同。”付立春认为。

针对这次收购事项,双方也同时指出,华创证券尚未与北京嘉裕签署正式股份转让协议,此次签署的协议仅为意向性协议,且本次股份转让事项须经证券监管部门批准,存在不确定性。

15年风云变幻


2004年1月6日,太平洋证券在云南省昆明市注册成立。

直到如今,这段历史一直被津津乐道。

太平洋证券的成立承载着云南省政府期望其托管云南证券的目标,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明天系”、“涌金系”等资本大鳄的身影总是在这家券商背后若隐若现。

随着时间推移,“明天系”撤出,而如今,被市场认为是太平洋证券上市的“关键先生”的涂建,也即将退出舞台。

工商资料显示,涂建持有嘉裕投资28%的股份,是嘉裕投资的第一大股东。

事实上,嘉裕投资减持太平洋证券的计划,早已有所显现。

就在9月9日,嘉裕投资就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以3.51元/股减持了1.36亿股太平洋证券,占太平洋证券总股本的1.99%,其持股比例从12.91%将至10.92%。原因则是自身经营需要。

相反的,去年7月,嘉裕投资却披露称拟在6个月内增持太平洋1%-5%股份。

但这项增持计划迟迟未能落地。在宣布延迟后,直至今年6月,嘉裕投资才增持了0.0341%。

“资本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以及融资环境等客观情况已发生较大变化。”嘉裕投资曾如此解释。

而对于“明天系”来说,其近两年也由早前的疯狂扩张,走向目前的“偃旗息鼓”。

就在这两年,“明天系”处置旗下资产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

从华夏人寿、恒投证券、瑞福锂业到今年的“包商事件”,“明天系”不少金融资产已经在转让过程之中。

2017年4月30日,合肥顺安与天安财险签署关于收购瑞福锂业的《股权转让协议》;同年11月,中天金融则310亿元收购了“明天系”旗下的华夏人寿。

不过直到今年10月17日,中天金融针对这起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展指出,截至目前,公司以现金方式购买华夏人寿21%—25%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尚在进程中,尚未形成最终方案。

在2018年,中信国安计划90亿收购恒泰证券29.94%的股份,但随后该项交易宣布终止。中信国安自身也陷入风波之中。

不过今年5月28日晚间,天风证券宣布与北京庆云洲际科技、北京汇金嘉业投资等9家公司签订《股权收购意向书》,有意收购其持有的恒泰证券约7.81亿股内资股,占恒泰证券总股本的29.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