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廣西水資源豐富,其中,珠江水系紅水河河段灘多浪急,落差集中,被譽為中國水電資源的“富礦”。1981年,國務院通過《紅水河綜合利用規劃報告》,從此,紅水河十級電站建設拉開帷幕。30多年過去,紅水河上已建起9座電站,源源不斷的電能從洶湧澎湃的浪頭流出,這份珍貴的饋贈,不僅讓廣西“乘電起飛”,也讓整個珠江水系在防洪、航運、水資源配置等方面如虎添翼,收穫滿滿。

看新中國給廣西送來怎樣的大禮↓↓↓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紅水河,從雲貴高原自西向東傾瀉而下,從1981年起,這裡孕育的豐富水能資源按下了開發快進鍵。根據批准的《紅水河綜合利用規劃報告》,將按天生橋一級、天生橋二級、平班、龍灘、巖灘、大化、百龍灘、惡灘、橋鞏和大藤峽10個梯級開發,大幅提升珠江水系防洪、水資源配置、航運、發電等方面能力。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目前,9座電站已建成投產,最後一級---大藤峽水利樞紐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事實上,大藤峽水利樞紐建設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末就已提出,因為庫容大小論證未定,規劃建設只能一再擱置。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工辦主任 嚴來光

庫容越大,防洪就更加安全,對我廣西來說,那我的淹沒的範圍就大,搬遷的人口、淹沒的土地就多了。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首嘗碾壓混凝土澆築 為三峽水電站儲備技術

1985年3月,大藤峽水利樞紐還在討論階段時,廣西第一座壩高超百米、超百萬千瓦裝機的特大型水電站——巖灘水電站開工建設。巖灘電站是當時全國在建的百萬千瓦級水電站“五朵金花”之一,從勘察設計到施工,全由廣西水電人負責。為節約時間和成本,當時中標的廣西水電工程局大膽嘗試,首次將碾壓混凝土技術運用於水電工程建設。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時任廣西水電工程局 黨委書記 陸國本

原來的每方常態的混凝土要300到400公斤水泥,(但是)搞碾壓混凝土,像我們在大化實驗用的摻有煤灰,有時候最少用到50公斤水泥就行了。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這樣的嘗試在國內建造大壩工程尚屬首次,一開始陸國本心裡也不踏實。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時任廣西水電工程局 黨委書記 陸國本

有風險啊,一個是怕它漏水,一個是怕它不穩固,所以得采取什麼措施把它結合得好一點。

無數次推倒重來,廣西水電工程局終於掌握了碾壓混凝土成分配比,並運用於大壩主體建造。1988年11月10日,巖灘水電站當日澆築碾壓混凝土10619立方米,打破了美國人日澆築9497立方米的世界紀錄。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1992年9月,巖灘電站第一臺機組提前9個半月投產發電,緩解了廣西嚴重缺電局面。也在那一年,大學畢業的盤春軍投身巖灘電站垂直升船機設計,他和團隊的這份設計方案,後來成為三峽水利樞紐垂直升船機的經驗參考。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廣西電力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盤春軍

到我們這一代,碾壓混凝土的築壩技術也有很大的提升,我們目前的話,在雲南萬家口子水電站,就建造了一座目前在建的,世界最高的碾壓混凝土雙曲薄拱壩,這方面的技術就達到了國際領先的水平。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1998年, 長江、嫩江、松花江爆發全流域性特大洪水,這讓大藤峽水利樞紐建設再次提上工作日程。2005年洪水漫過梧州河堤,更是加速了大藤峽水利樞紐的建設進程。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2014年11月,大藤峽水利樞紐正式開工建設。工程在桂平徵地近5萬畝,近萬名群眾需要搬遷。生於斯長於斯,吳國輝老人心裡縱有萬般不捨,但還是第一個簽下了拆遷協議。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桂平市南木鎮大成塘移民安置區居民 吳國輝(80歲)

1957、1958年的時候說要修這個電站,現在都已經過了半個世紀了,這個大壩正好在我們家鄉,這個是振奮人心的消息。

防洪能力提高 滿足粵港澳大灣區補淡需求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巍巍長堤鎖蛟龍,濤濤碧水潤八桂。工程完工後,大藤峽水利樞紐與上游水庫聯合調度,可將梧州百年一遇洪峰流量消減為50年一遇,將珠江三角洲兩百年一遇洪峰流量消減為百年一遇。遇到水安全事件時,應急水源將能快速到達粵港澳大灣區。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從1983年紅水河上最先建起的大化水電站,歷經30多年的時間,紅水河10級電站基本建成,像龍灘水電站,已累計完成發電1577億千瓦時,有力地支撐了華南地區經濟高速發展。

這條“黃金蛟龍”,是新中國獻給桂平的“大禮”

“壩前平湖似鏡,壩後洩流如虹。”作為回贈給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禮物”,紅水河10級電站,總裝機容量約1300萬千瓦,不僅是中國“西電東送”的主要基地,大藤峽水利樞紐建成後,2000噸級船舶更可以從廣州深入廣西柳州、來賓等地,助力廣西打造“西江黃金水道”。

壩前平湖似鏡,壩後洩流如虹

從大化水電站到大藤峽水利樞紐

廣西正在打造“西江黃金水道”

這是我們送給新中國的

“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