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喜訊到!喜訊到!

11月4日,

三位香港青年在江門市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孵化的魚菜共生創新項目在青島參加由團中央主辦的“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以農業農村組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獲得金獎

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魚菜共生項目展開以來,堅持基礎科學研究,已連續實驗3年,採集水質數據超過3000組,實驗培育蔬菜品種超過220種,申請國家發明專利7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3項,並已成為國內研究時間最長,科研成果最豐富,知識產權完全自主的魚菜共生項目。

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梁立鋒(香港理工大學)、譚慧敏(香港樹仁大學)、羅偉特(香港中文大學)

魚菜共生創業孵化項目是江門市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實施的科研型創業創新孵化項目,項目地位於江門市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基地(廣東江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項目由江門市農業科技創新中心主任勞棟添同志擔任組長,由中心科研人員與三位香港大學生羅偉特(香港中文大學)、梁立鋒(香港理工大學)、譚慧敏(香港樹仁大學)組成科研團隊,共同開展魚菜共生現代化生態蔬菜生產的創業前期研究,旨在探索魚菜共生生態蔬菜的生產標準,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體系,併為產業推廣落地打下科研基礎,也是香港青年在江門拓展創新創業新空間的樣板。

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知多D

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複合耕作體系,其將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長的生態共生效應。魚菜共生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係,是未來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更是有效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有效方法。

魚菜共生現代化生態循環生產技術是一個科技生態農業項目,運用封閉式循環水水產養殖技術、蚯蚓養殖技術和水循環栽培技術以搭建一個環保節能、生態有機,安全健康,無汙染,無公害的魚菜共生系統。在養殖和種植的生產過程中充分發揮自然有機的生產優勢,均不使用農藥、化肥、抗生素等有害物質,讓農產品安全、優質、健康。該系統將是綠色農業、創新農業和科技農業的示範。

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背後的故事:三個香港90後的“魚菜共生”夢

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男生羅偉特、梁立鋒都是1992年出生,分別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女生譚慧敏年齡大一歲,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三人同是香島中學的同學。三個香港青年讀大四時,需開展社會實踐,一位前輩建議他們選擇魚菜共生項目。香港農業基礎薄弱,便到廣東尋找合適的場地。三個人有所分工,譚慧敏養魚,羅偉特種菜,梁立鋒則負責研發、設計水循環系統。

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羅偉特的爸爸是香港人,而媽媽是四川人。中學以及大學期間,羅偉特曾獲得香港十大傑出學生和香港十大優秀青年的殊榮。品學兼優的他畢業後就可以輕鬆找到一份西裝革履收入不菲的工作,卻毅然回到內地去種蔬菜,在親朋好友看來,無法想像。

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內地創業,三個年輕人收穫的不僅是圓夢,還看到了內地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友善。“香港這個大城市都沒能實現,但在內地鄉村飯館吃飯都可以用移動支付。”譚慧敏說。為了更具說服力,他們還邀請了幾批老師、同學前來基地參觀。他們希望,能夠帶著父母走進香港的超市,選購自己種的蔬菜。

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有夢想,有行動,肯堅持

喜訊!香港青年魚菜共生創新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廣東榮獲金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