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汝州 汝州“女真遺民”完顏氏家族由來考


文化汝州      汝州“女真遺民”完顏氏家族由來考


文化汝州 汝州“女真遺民”完顏氏家族由來考

劉孟博/文

在河南省汝州市紙坊鎮姚樓村完莊自然村,至今仍生活這許多被稱為“女真遺民”的完顏姓居民,這些世代與漢族同居的女真遺民,除民族成分為滿族外,已與漢族民眾一般無二。完顏姓為女真115個姓氏之首,距今九百多年前曾龍興東北,以雄厚的軍事實力稱霸北方,並建立了金王朝,北宋即被其所滅。宋室南渡後,以完顏姓為首的女真族三次移民內地,常言道“盛極必衰”,金王朝僅享國120年後便被蒙宋聯軍滅國。傾巢之下焉有完卵,散居內地的女真民眾,或被殺戮,或隱姓埋名,或降元入仕,或返遷“金源內地”,時至今日,仍以完顏為姓之女真後裔,已寥寥無幾。

完莊的這支“女真遺民”,由何時何地來到汝州,歷代方誌均未記載,僅民間傳說為“四太子金兀朮”後代。可考之始祖完顏正叔,金末元初人,官至宣慰正使、參知政事、行中書省事等職,今被冠以“四太子金兀朮五世孫”之稱謂,其可謂生卒不詳,身世不詳、如何入仕蒙古(元)不詳。另完莊村旁北嶽廟西,舊時有這一處規模宏大的古代墓葬,相傳有刻著“四太子金兀朮之墓”的石碑一通,惜在1958年的“平墳運動中”被毀,因而導致現今說法不一,一說為完顏宗弼墓,一說為完顏正叔墓,孰真孰假難下定論。

圍繞著完莊“女真移民”的諸多謎團,全國及汝州雖多有報道,然而並未引起專家學者的足夠重視,導致民間說法混亂,長此以往則此說愈演愈烈,與史實真相背道而馳。雖言書囊無底,然書缺有間,個人所學所知畢竟有限,作一陋文稍解謎團之惑。

文化汝州      汝州“女真遺民”完顏氏家族由來考

一、女真部與完顏氏

女真,或“女貞”、“女直”,亦作“女真族”,源自三千多年前“肅慎”。漢朝至晉朝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朝至唐朝時期稱“靺鞨”,遼國至金國時期稱“女真”,明朝末期至今稱為滿族。

史籍《金史·世紀》中記載:“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號“勿吉”。“勿吉”古肅慎地也。元魏時,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車骨部,曰拂涅部,曰號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稱靺鞨,而七部並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無聞。”

完顏,源於女真族,為金代女真115個姓氏之首,出自長白山完顏部和安出虎水完顏部,上古時代稱“谷截”,一作“汪谷截”、“速谷截”,皆是對古肅慎語wangiya、suwangiyan的不同音譯。世居長白山到松花江中上游地區,屬於以氏族部落名稱為氏,或以居邑名稱為氏。

遼代,完顏部為生女真的主要構成部分。完顏部主要有三大支:其一是金始祖完顏函普,居於按出虎水。其二為完顏函普之弟保活裡,居於耶懶。其三為完顏普函兄阿古乃,居與曷蘇館。

文化汝州      汝州“女真遺民”完顏氏家族由來考

二、女真人三次內遷

金朝建國之初,女真人的分佈區域僅限於上京、東京、鹹平府三路,太祖收國、天輔間,隨著對遼戰爭的節節勝利,便開始將女真猛安謀克從金源內地向南向西遷徙,以加強對新佔領地區的統治。太宗在滅亡遼宋並佔有原北宋統治下的中原地區之後,又將以女真人為主的猛安謀克大批遷往長城以南漢地。從太宗至海陵朝,猛安謀克的大規模的移民浪潮大致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太宗天會十一年(1133),"是秋,金左副元帥宗維(宗翰)悉起女真土人散居漢地,惟金主及將相親屬衛兵之家得留","令下之時,比屋連村,屯結而起"。這次南遷的遷入地僅限於黃河以北的中原地區,因為此時黃河以南地區已劃歸劉豫偽齊。

第二次猛安謀克的大規模南遷約在熙宗皇統初(皇統元年為公元1141年)。天眷二年(1139),金朝曾一度將原屬偽齊的河南、陝西之地歸還南宋,但僅僅過了一年,金朝方面就撕毀和約,重新從南宋手中奪取河南及陝西,在這種情況下,為加強其對大河南北的統治,遂將大批猛安謀克遷入中原屯田。有關這次移民情況的最原始的記載出自南宋歸正人張棣的《金虜圖經》,後來李心傳據此載入《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金人既復取河南地,猶慮中原士民懷二王之意,始創屯田軍,及女真、奚、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與百姓雜處。計其戶口,授以官田,使其耕種,春秋量給衣焉。若遇出軍,始給其錢米。凡屯田之所,自燕之南、淮隴之北俱有之,"此次移民的規模最大,分佈地域也最廣。

第三次移民浪潮是在海陵王正隆初。海陵王完顏亮以篡殺登位,對宗室貴族頗多疑忌,及至遷都燕京後,"恐上京宗室起而圖之,故不問疏近,並徙之南",以便於加強對他們的控制。《金史·兵志》對這次移民的遷入地有較為具體的記載:貞元遷都,遂徙上京路太祖、遼王宗幹、秦王宗翰之猛安,併為合扎猛安,及右諫議烏里補猛安,太師勖、宗正宗敏之族,處之中都。斡論、和尚、胡剌三國公,太保昂,詹事烏里野,輔國勃魯骨,定遠許烈,故杲國公郭迭八猛安處之山東。阿魯之族處之北京。按達族屬處之河間。

除阿魯一族外,其他諸猛安均遷入長城以南的中原地區。關於此次移民的時間,《兵志》的記載比較含糊,似乎移民是與貞元元年(1153)遷都燕京同時進行的,而據日本學者三上次男考證,此次移民實際上應是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的事情。1980年出土的《烏古論窩論墓誌銘》證明三上氏的這一結論是正確的,該墓誌雲:"正隆之初,起十三貴族猛安以控制山東,公家遂居萊州。"通過《烏古論窩論墓誌銘》,我們還發現了《金史·兵志》的另一個錯誤,即當時遷往山東的並非八個猛安,而是十三個猛安。

到海陵末年,猛安謀克的人口分佈區域已從金初的上京、東京、鹹平府三路擴展到以下十二路:上京、東京、鹹平府、北京、西京、中都、河北東西、山東東西、大名府、南京。此後猛安謀克人口的這種地理分佈狀況基本趨於穩定,世宗大定間,雖然在一段時期內也曾有過猛安謀克的頻繁遷徙活動(這種遷徙與土地問題直接相關,下文將加以解釋),但那只是在局部地區做的一些調整,對猛安謀克人口的分佈格局並未造成顯著的影響『1』。

——『1』節錄自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講師 劉浦江老師《金代土地問題的一個側面——女真人與漢人的土地爭端》

文化汝州      汝州“女真遺民”完顏氏家族由來考

三、金源後裔存者有幾

金自立國以後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雖子孫繁盛,然而宗室間為了爭奪權利,自相殘殺。僅海陵王完顏亮登基後為排斥異己勢力,鞏固自己的統治,就大殺宗室中反對自己的女真貴族完顏卞、完顏宗哲、完顏京、完顏宗雅、完顏宗義等,太宗子孫被殺的有七十餘人,太宗後代全部死絕。出於同一目的,久握重兵在外的宿將老臣,完顏撒離喝也被殺,此後他又藉故把宗室完顏亨、完顏宗本、完顏宗美、完顏宗懿、完顏秉德等人盡行誅殺,遂使宗翰子孫三十餘人、斜也子孫百餘人、謀裡也子孫二十餘人,眾多宗室大臣滿門除絕。

此後蒙古軍崛起,在歷年戰事中俘獲殺戮的金宗室人員無以計數,至金代末年圍攻汴京之時,元太宗更是下達“惟完顏氏不赦”的詔令。因此清代史學家趙翼在《二十二史札記》》卷三十《金元二朝待宋後厚薄不同》條寫到,“……冥冥中似有司其契者。金之待宋既酷,其後蒙古興,而金亦遷汴,崔立之變,劫后妃宗族降元,宮車三十七兩,促赴青城,宗族男女又五百餘口,在道艱苦,更甚於徽、欽之時。(崔立傳)金自海陵篡後,殺太宗及宗翰、宗弼等子孫,已無噍類,其隨宣宗入汴者,惟太祖、世宗子孫,又遭此播遷。元太宗詔除完顏一族外,餘皆赦免。則不赦者,完顏氏也。然則金源後裔,存者有幾?

依據《金史》記載,完顏宗弼子孫均未得到善終,天德初,完顏宗弼之子完顏亨(女真名完顏孛迭),因其家奴六斤誣告,被完顏亮派遣的李老僧所殺。正隆六年(1161年),完顏亮遣使殺諸宗室,完顏亨大妃徒單氏、次妃大氏及子完顏羊蹄等三人被殺,自此完顏宗弼一脈斷絕。今人或稱完顏白撒、完顏承麟兄弟二人為完顏羊蹄之子,此為謬論,二人生平與完顏羊蹄不符,且金史也並未如此記載,《金史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內族白撒,名承裔,末帝承麟之兄也,系出世祖諸孫。自幼為奉御。”

《元史耶律楚材傳》:壬辰春,帝南征,將涉河,詔逃難之民,來降者免死。或曰:“此輩急則降,緩則走,徒以資敵,不可宥。”楚材請制旗數百,以給降民,使歸田裡,全活甚眾。舊制,凡攻城邑,敵以矢石相加者,即為拒命,既克,必殺之。汴梁將下,大將速不臺遣使來言:“金人抗拒持久,師多死傷,城下之日,宜屠之。”楚材馳入奏曰:“將士暴露數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無民,將焉用之!”帝猶豫未決,楚材曰:“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於此,若盡殺之,將無所獲。”帝然之,詔罪止完顏氏,餘皆勿問。時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萬人。楚材又請遣人入城,求孔子後,得五十一代孫元措,奏襲封衍聖公,付以林廟地。命收太常禮樂生,及召名儒梁陟、王萬慶、趙著等,使直釋九經,進講東宮。又率大臣子孫,執經解義,俾知聖人之道。置編修所於燕京、經籍所於平陽,由是文治興焉。

時河南初破,俘獲甚眾,軍還,逃者十七八。有旨:居停逃民及資給者,滅其家,鄉社亦連坐。由是逃者莫敢舍,多殍死道路。楚材從容進曰:“河南既平,民皆陛下赤子,走復何之!奈何因一俘囚,連死數十百人乎?”帝悟,命除其禁。金之亡也,唯秦、鞏二十餘州久未下,楚材奏曰:“往年吾民逃罪,或萃於此,故以死拒戰,若許以不殺,將不攻自下矣。”詔下,諸城皆降。甲午,議籍中原民,大臣忽都虎等議,以丁為戶。楚材曰:“不可。丁逃,則賦無所出,當以戶定之。”爭之再三,卒以戶定。時將相大臣有所驅獲,往往寄留諸郡,楚材因括戶口,並令為民,匿佔者死。

摘自《元史 卷一四六 列傳第三十三》

文化汝州      汝州“女真遺民”完顏氏家族由來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