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太上道德經內外直解》不道章第三十


《太上道德經內外直解》不道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故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此章承上第二十九章,上章言聖人應天運而取治天下,乃不得已而作。今章言用兵亦不得已而行,純外講。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輔佐人主為政這的人,不應持強兵之道來逞雄天下,而應施行仁政來治理人民。

其事好還。

若以武力來逞強於天下,就會還有比你更強的人出來對付你,這樣兩相報復是永遠不會息止的。即第二十九章“或強或羸”的道理。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凡事遭到兵禍的地方,人民所遭受的塗炭就不堪設想,十室九空,田畝荒蕪,荊棘叢生。在大兵災之後,因兇殘過甚,致冤魂集結變成災殄戾氣,此即饑荒年之由來。

故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兵為不祥之器,於不得已時才不得不用。如前篇第二十九章言商湯伐桀和周武王伐紂,乃弔民伐罪而用兵。宋朝岳飛大戰金人金兀朮,乃為亡國存宋室而用兵。如此等等,因不得已而用兵者,可謂“善者果而已”,並沒有以兵強天下的意思,不得已時一用能夠濟事就可以了。所謂果者,就是適可而止之意,故後世便以王師義兵來定論用兵是否“善者果而已”。

《太上道德經內外直解》不道章第三十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用兵既有了適可之功績後,還得要懷著沉重的心情,戒省一下,不可以適可之功績:自矜、自伐、自驕。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更須要存在一種自懺自戒的心理,在有了成果之後即當止住,不要再藉兵力之勝來欺凌以逞強天下,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天下萬物之常道,是新陳代謝循環不息的,萬物過了強壯之階段,勢必要衰老敗壞下去。用兵之道,應常保持中肯之態度,能果即可,不可取強。假若一旦不知進退的趨入過強之途,則和萬物之將衰老一樣,最終一定遭到更強的挫折而敗滅了。故曰如此者,則“不道早已”,即不明白這個道理,必招敗亡。

再觀近代史,拿破崙曾稱雄於歐洲,兵強將壯,用兵不謂不精,然終不免有滑鐵盧之覆滅。在看希特勒,曾以三數月之短時光,席捲西歐十餘國,兵將要達至巔峰狀態時,便由壯而老死。雄師未能以果而勿矜、勿伐、勿驕、勿強為戒心,最終至一敗不可收拾的境地,這又是“不道早已”之另一個例證。

道家以兵強比喻情動擴張,參《呂祖全書》卷十一內文:

太上曰:“道佐人王。不以兵強。兵者情也。情動物張。夫焉有倚。倚著寓情。情能逐物。情能役神。”

按呂祖訓文:兵者寓作情,情者,人性之好。喜怒哀樂愛惡欲謂之情。倘情過張、過甚則傷神、損元氣,奉道者宜寡情弱兵。

本章旨:

老君教人“守柔曰強”,這樣才可以長久不殆,若是以兵強天下,即是棄柔而用剛,剛則壯,壯老則死。這已離判了道旨,故曰“不道早已”。奉道者,宜弱兵(寡慾修心)。

《太上道德經內外直解》不道章第三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