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中科大帶動下創新能力開始收穫碩果

合肥在中科大帶動下創新能力開始收穫碩果

“創新,是安徽最亮麗的一張名片。”這裡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中國唯一定位於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還引領著中國量子技術發展。

合肥在中科大帶動下創新能力開始收穫碩果

從上世紀90年代“建設新合肥”,到現在建設“長三角副中心”,合肥,這座位於江淮之間的文化老城和家電製造城市,如今,其城市地位已經上升至“國家創新戰略”,成為“全國創新高地”。

中科大聯合校友企業科大訊飛,共同打造“中國聲谷”

合肥曾以洗衣機等家電產品聞名全國,經過長期發展,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分院等帶動下,創新能力已經開始收穫碩果。

合肥在中科大帶動下創新能力開始收穫碩果

科大訊飛合肥總部,這裡是目前我國唯一以語音技術為產業化方向的“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曾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及中國信息產業自主創新榮譽“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獎”。

2017年12月,科技部明確依託科大訊飛建設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中國在人工智能高級階段——認知智能領域的第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成為“中國人工智能國家隊”的重要一員。

合肥在中科大帶動下創新能力開始收穫碩果

科大訊飛的全球首個人工智能多語種虛擬主播

“中國聲谷”位於合肥高新區, 2012年正式啟動建設。2018年5月,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簽署《進一步共同推進安徽智能語音產業發展合作協議》,提出用5年左右時間,將“中國聲谷”打造成全國智能語音領域產業發展高地。

合肥在中科大帶動下創新能力開始收穫碩果

“中國聲谷”是全國唯一定位於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園區依託中科大、中科院、科大訊飛等核心單位

在全球領先的語音、機器視覺、生物識別等智能交互技術,通過“雲平臺”和“大數據”軟硬件相結合的支撐服務體系,在“互聯網+、智能終端、智慧城市、移動健康”四大產業方向進行佈局,建設產業高地、完善產業鏈、形成產業化集中效應、打造千億園區。

2017年9月,安徽省政府發佈《關於支持中國聲谷建設的若干政策》,安徽省和合肥市每年投入8億元資金專項支持企業發展,同時設立50億元專項產業基金。截至目前,中國聲谷聚集企業共400餘家。聚集了科大訊飛、中科類腦智能、合肥先進計算中心等一批全國領先的開放創新平臺,形成全國AI產業開放性創新平臺最密集高地。

中科大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開拓合肥創新之路

在最新的人工智能科研能力城市排名中,合肥僅次於北京,與上海並列第二名。賽迪顧問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城市發展白皮書》則顯示,合肥憑藉科研及政策優勢異軍突起,位列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榜單第五。

合肥在中科大帶動下創新能力開始收穫碩果

2017年2月27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揭牌,合肥成為繼北京懷柔和上海張江之後,全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以“科學中心”為主基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全面推進科技創新。目前,合肥擁有高等院校56所,在肥工作的兩院院士120人,省級以上科研機構708個。

合肥在中科大帶動下創新能力開始收穫碩果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安徽專場新聞發佈會上,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介紹“安徽創新”經驗說,安徽推進科技成果由“實驗室”向“大市場”邁進,日益成為“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科技大市場。

合肥在中科大帶動下創新能力開始收穫碩果

中科大潘建偉、郭光燦、杜江峰三院士,被稱為量子科技“GDP”國家隊。合肥高新區已設立多家新公司,開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的產業化。目前,合肥高新區擁有主營量子技術企業5家,量子關聯企業20餘家。2018年,我國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本源量子測控一體機在合肥研製成功。

合肥在中科大帶動下創新能力開始收穫碩果

伴隨量子衛星墨子號領先世界的軌跡,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和他的“夢之隊”在量子技術應用領域開創著面向未來的通訊之路。


來源自澎湃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