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企能否从"加减法"中走出一条改革路?

前 言

如何让大象起舞?山东的选择是让大象变得更大。

山东省国资委赶在11月前,公布了前三季度省属企业经济运行数据。29户省属大型国企实现营业总收入过万亿,多项指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居全国前列,为山东前三季度GDP继续位居全国第三,提供了稳定的基石。

众所周知,山东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大象经济”闻名全国。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与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山东经济能否迈过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再次回到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

山东国企能否从

早在2017年,山东省政府就出台了包含46项分解任务的《关于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十条意见》,混改,退出非主营业务,上下游业务垂直整合、打造优势企业集团,清理僵尸企业等六大重点任务,勾勒出山东国企改革的路径。

从山东交工股权无偿划归山东重工,到沿海六大港口合并成立山东省港口集团,再到统一各市机场发展规划、运营管理的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挂牌,在今年潮起云涌的国企深化改革大潮中,山东的合并重组独树一帜。

在外界普遍诟病山东经济大而不强、转身缓慢、观念迟滞时,再让象群合体成为巨象,是又一次“国进民退”,还是另辟蹊径,柳暗花明呢?

而山东国企合并重组样板与路径,也必将为全国的国企深化改革,提供难得的借鉴与启示。

国企大象撑起山东经济

10月31日,山东省国资委公布前三季度省属企业经济运行数据。29户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0681亿元,同比增长16.29%;实现利润总额520亿元,同比增长10.47%;净利润363亿元,同比增长14.96%。省属企业所属的1983户权属企业中,盈利企业1417户,盈利面达到71.46%。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省属国企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在全国分别位居第5、第3、第4和第4位。

在山东前三季度62309.4亿元的产值中,省属国企的营业收入贡献了其中的17%,在第二产业的产值中,占比更是接近50%,再一次巩固了国有资本在齐鲁大地的经济支柱作用。

山东国企能否从

除了在面上引领山东经济发展,兖矿集团、山东黄金、山东国投、山东重工、山钢集团、山东能源等头部国企,不论在研发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创新项目储备上,均名列前茅,集中度明显。

而这种强有力的头象带动整个象群前进的格局,被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评价为:

“山东着力推动省属企业之间‘做加法’,推动主业相近的企业强强联合,聚指成拳形成更突出的竞争优势。”

如果对比山东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山东工业增长情况,我们会对山东国企的压舱石作用感受更加明显。

山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进入2019年,山东的工业发展就一直遭受“阵痛”:一季度山东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石化、采掘、纺织等产业的利润普遍下滑。

截止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仅增长2.6%,工业用电量仅增长1.7%、公路货运量增长更是降到0.8%;衡量全省工业企业信心与景气指数的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自2016年10月份以来首次下降,下行压力明显。

至第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依然徘徊在2.5%的低速区间,反应我省工业景气情况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下降幅度明显。9月份下降1.0%,为近3年最大降幅。

做加法,大象变巨象

刚刚过去的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通过,将山东省国资委、山东国惠投资和山东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的山东省交通工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计100%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至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属国有企业先整合后重组的又一创新性案例。

山东国企能否从

今年8月初,整合了青岛港集团、烟台港集团、日照港集团和渤海湾港集团的山东省港口集团在青岛宣布成立,全省沿海的滨州、东营、潍坊、烟台、日照、青岛等六大山东港口合而为一,山东省港口集团一跃成为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前列的港口企业。

同月,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铁投)组建申请也获得省政府同意,该集团以省市各级政府在山东高速旗下的铁投公司、济青高铁公司、鲁南高铁公司、铁路基金公司四家公司的股权、债券、货币资金为基础,注册资本高达460亿元。

山东国企能否从

而今年2月底,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挂牌成立。按照山东省赋予的定位,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将在保持各机场市场生产经营主体法人资格不变的同时,统一各机场发展规划、统一运营管理,并立足现状优化山东全省航线网络布局。

产业布局不合理一直是山东国资的突出问题,70%以上的国有资产分布在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且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这一产业结构布局曾为山东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诞生了一批如山东钢铁、兖矿集团、山东能源、山东重工等知名企业集团,但在经济转型阶段,弊端开始显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推进重组整合,是今年国企改革的重头戏之一,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规划,2019年将深入推进整合融合,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山东今年以来密集的国企重组整合,不仅走在了全国前列,而且整合后的效果也立竿见影。

做减法,让大象更强壮

“和中国重汽集团完成全面重组后,我们将把100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提前到2025年前实现。”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中国重汽董事长谭旭光在10月19日举行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如是表示。

通过不断合并重组做加法,山东重工已经拥有潍柴控股、山东山推、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山重建机、中国重汽、扬州亚星客车等7家上市公司,年营业额已超过500亿美元。

但想让这样一只庞然大象疾步快跑,山东重工掌门人谭旭光,采取的策略,却是做减法。

山东国企能否从

在山东重工集团最新一次的集团领导大会上,谭旭光提出“撤掉所有领导干部办公室的沙发,还要把封闭门变成透明玻璃门,随时接受大家监督。”

同时,山东重工还将每年淘汰一批不合格的干部、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对混日子、不作为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一般员工要坚决依法依规清理出去。”谭旭光强调,“管理团队要以上率下,实现世界一流,从现在起就要‘一天当两天半用’,就要‘扒一层皮’。”

数据显示,在3月初完成的人事改革中,中国重汽中层干部数量从2018年8月底的329人,减少至228人(不含技术中心),同比下降30.7%。

如果说裁汰冗余、打破大锅饭,提高工作效率,是山东国企改革的第一重减法;那么剥离非主营业务,关闭僵尸企业,则是搅动更多利益的第二重减法。

房地产市场素有“金九银十”之说。但今年的9月和10月,山东省属企业却密集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出售旗下房地产业务。

山东国企能否从

先是山东黄金地产旅游集团挂牌转让旗下山东黄金启东置业,后有兖矿集团、中国重汽转让旗下房地产公司的国有股权及债权。截止目前,山东省国资委公布的省属企业主业清单显示,没有一家企业将房地产作为主业。

同时,对长期“失血”的僵尸企业,山东采用扭亏为盈、转让退出、清算注销、实施混改、产能关闭、依法破产、协议移交等多种方式,超过300户省属僵尸国企陆续退出市场。

山东国企能否从

10月19日至21日,21户山东省属企业的“一把手”在济南公开述职,并接受省国资委“辣味”十足的问询,一度持续到深夜。

只有敢于做减法,勇于揭短,才能让大象身体更强健。正如山东省国资委主任张斌在接受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说的:“国企改革走到今天,好改的已经改完了,真正触及利益、矛盾重重的改革推进力度不够。”

国企重组整合潮起

今年7月,随着中国中丝集团整体无偿划转进入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数量再次由97家变更为96家。这是继去年央企数量首次缩减至两位数后,又一次整合精简。

山东国企能否从

7月1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俗称“北船”)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俗称“南船”)集体披露公告称,正在筹划战略性重组。一时间,资本市场对于央企并购重组特别是战略性重组的预期再度升温。

此前的4月,中国诚通、中国海油作为牵头单位,携手五家海工装备制造中央企业,共同组建的中央企业海工装备资产管理平台,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机械产业,将得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山东国企能否从

除了央企之间的重组整合,央企和地方国企之间的并购重组也开始频频发生。今年6月,安徽马钢股份宣布,安徽省国资委将向中国宝武无偿划转其持有的马钢集团51%股权。这意味着原本省属国企的马钢,未来将晋升为国资委直管的央企。

这种省级、乃至国家级层面的资产重组,显然有助于国企治理结构、资产质量的优化,从经营层面,带动资本层面的利好。

上交所统计,今年沪市国企共进行各类并购交易超过200次,交易金额超过2400亿元。带动A股行情可期。

山东国企能否从

对于今年从中央到地方的国企重组整合,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轮国企重组整合采取了三类方式:

“一是横向式的同业间合并,既包括‘强强联合’型的合并重组,也包括‘强并弱’型合并重组,主要是为了提高集中度,化解过剩产能。

二是纵向式的沿上下游产业链合并,如神华集团与国电电力的兼并,其主要目的在于做大做强、发挥协同作用或推动转型升级。

三是共建共享的新组建方式,如铁塔集团和海工装备平台,意在盘活存量,减少同业竞争和重复建设。”

根据这样的思路,未来,山东下一步重组,将继续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动煤炭、电力、造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工业行业加大去产能力度,提升行业集中度,实现产业有序发展。同时,还要通过研发资源的整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引领作用。

加减之间的财政考量

国企改革自1998年开始,已经经历了长达20年的历程,期间经历了数次“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间的操作与争议,直到今天,进与退,加与减之间的博弈仍未止歇。

但主导国企改革的动力与目标是什么?在这一轮山东乃至全国范围的深化国企改革浪潮中,中泰证券分析师徐驰从财政角度的分析,也许能为我们观察本轮国企改革走向,提供一些思路与视角。

山东国企能否从

按照徐驰的观点,“政府的处境,即财政情况是把握国企改革实质动作落地节奏的关键所在。”

1998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从922亿元增加至1743亿元,创建国以来新高;地方政府财政困境在90年代中后期几乎到了难以维系的境地。与之同步,国有企业至1998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全国性的亏损,国有资产的亏损额逐年上升。

山东国企能否从

可以说,国企的亏损和包袱是90年代中后期中央财政困难的主因。这反过来决定了,1998年政府进行国企改革的最核心诉求即是“国企解困”,通过经营层面的扭亏实现中央及地方财政“增收”。

由此:1998年开始的国企改革的思路,是一切从财政实际出发,按照产业属性不同,对国有企业结构和布局进行战略调整:将国企和民企划分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垄断性领域和一般竞争性领域。

根据这两个领域的不同性质,中央在国企改革中,实施“有进有退”, “抓大放小”等截然不同的国企改革策略。

山东国企能否从

21年后的2019年,当今年中央减税降费2万亿后,中央财政又一次面临的压力,又一次将倒逼国企改革实质落地的进度,带入加速前进的“快车道”。因为,通过更大力度的国企改革实质性推动以盘活国有企业资产,提高盈利能力,进而进一步提升非税收入的增加,几乎成了政策的必然选择。

事实也正是如此,去年2季度以来,关于国企改革的相关政策频频出台。

山东国企能否从

与中央步调一致,地方国企改革也在稳步推进。绝大多数省份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国企改革作为重点:“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强化国企战略性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国有投资运营平台、公司试点”成为地方政府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今年召开地方两会的时间为全国最晚,但作为国资大省,今年的国企改革目标制定标准,在全国排在前列,尤其是在“确认公布省属企业主业,引导企业突出主业发展”,以及“突出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省属企业三年混改计划”这两个方面。

在混改方面,10月8日,98年历史的青岛双星集团披露公告,正式进入混改时间表,成为山东国企混改的代表之一;而相比混改,山东国企整合的声势和步伐则要领先许多。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福一在就山东经济发展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特意点出山东国企改革的带动作用:“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做强主业,推动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为民营经济腾出发展空间。”

尾 声

其实,不论是混改,还是整合,亦或是退出,毫无疑问,都是国企改革征途中的必经之路,而无论是整合还是兼并,其结果都将是以退为进——

国企以国资之退,换民资之进;竞争以聚焦核心产业之退,换民营经济一般竞争领域之进;国资以管企业之退,换管资本之进。

而对于国企“大象经济”为主导的山东,进与退,大与强,多与少之间的博弈与权衡,对山东乃至全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山东国企能否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