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邳州,水杉伴随我们成长,这些植物界的"活化石"从何而来

生活在邳州,对水杉和银杏司空见惯,那你我们常见的水杉是如何在邳州遍地扎根的吗?

生活在邳州,水杉伴随我们成长,这些植物界的

水杉和银杏同为邳州"市树",境内主要干道邳苍路60公里水杉林带被海内外誉为"天下水杉第一路"。目前邳州已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栽植的成龄水杉800万株,主要公路旁绿化带达400公里,被誉为"水杉之乡"。

生活在邳州,水杉伴随我们成长,这些植物界的

大自然青睐中国

"科学上的惊人发现--1亿年前称雄世界而后消失了2000万年的东方红杉,在中国内地一个偏僻的小村仍然活着!"这是1948年3月25日美国《旧金山纪事报》上登载的一条头号新闻。

这里所说的"东方红杉"或叫"黎明红杉"就是水杉。

生活在邳州,水杉伴随我们成长,这些植物界的

远在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上白垩纪时期,水杉的祖先就已经诞生于北极圈附近了。当时地球上气候非常温暖,北极也不像现在那样全部覆盖着冰层,以后,大约在新生代的中期,由于气候的、地质的变迁,水杉逐渐向南迁移,分布到了欧、亚、北美三洲。根据已发现的化石来看,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可谓之繁盛一时。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纪,地球上发生了冰川,水杉抵抗不住冰川的袭击,从此绝灭无存,只剩下了化石上的遗迹。可是实际上它并不是真正的全军覆没。当世界各地的水杉被冰川消灭时,中国却有少数水杉躲过了这场浩劫。其原因是第四纪时,中国虽然也广泛分布着冰川,但中国的冰川不像欧美那样成为整块的巨冰,而是零星分散的"山地冰川",这种"山地冰川"从高山奔流直下,盖住了附近一带,却留下了不少无冰之处,一部分植物就得以在这样的"避难所"中继续生存。我国有少数水杉,就是这样躲进了四川、湖北交界一带的山沟里,活了下来,成为旷世的奇珍。

生活在邳州,水杉伴随我们成长,这些植物界的

这些幸存的"活化石"像隐士那样,在山沟里默默无闻地生活了几千万年。

1943年,植物学家王战教授在四川万县磨刀溪路旁发现了三棵从未见到过的奇异树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高达33米,胸围2米。当时谁也不认识它,甚至不知道它应该属于哪一属?哪一科?这树树龄约400余年。后在湖北利川县水杉坝与小河又发现了残存的相同树林,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还在沟谷与农田里找到了数量较多的树干和伐兜。随后,又相继在四川石柱县冷水与湖南龙山县珞塔、塔泥湖发现了200--300年以上的大树。一直到1946年,由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和树木学家郑万钧共同研究,才证实它就是亿万年前在地球大陆生存过的水杉,从此,植物分类学中就单独添进了一个水杉属、水杉种。

在中国发现现存水杉的消息,迅速传遍全世界,引起植物学家和古植物学学界的极大兴趣。它不仅使科学家明确了杉类和柏类的联系种类,而且可以古植物资料推演出水杉祖先的年代。它对于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地质学,以及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先后从我国引种栽培,几乎遍及全球!我国从辽宁到广东的广大范围内以及贵州省道真县都有它的踪迹。

水杉是一种落叶大乔木,其树干通直挺拔,枝子向侧面斜伸出去,全树犹如一座宝塔。枝叶扶疏,树形羽状,既古朴典雅,又肃穆端庄,树皮呈赤褐色,叶子细长扁仄,向下垂落。夏叶细密,风过无声;秋叶砖红,赏心悦目。因其适应力很强,生长极为迅速(幼龄阶段,每年可长高1米以上),是风景观赏、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水杉心材紫红,材质细密轻软,是造船、建筑、桥梁、农具和家具的良材,同时还是质地上乘的造纸原料。

生活在邳州,水杉伴随我们成长,这些植物界的

土家族顶礼膜拜的"宝树"

在中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民族与水杉的保护息息相关,这就是土家族。水杉自然分布在武陵山区的鄂西、湘西、渝东所形成的极为狭窄的三角形地带,这个地带也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不仅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也有着一段关于水杉的美丽传说。在科学家们发现它之前,土家族人一直把它当成宝树,当成成就土家族的天梯来珍惜和爱护。

传说在很久以前,接连不断的大雪把万物都冻死了,只剩下一对兄妹俩。哥哥叫覃阿土希,妹妹叫覃阿土贞。到处是白茫茫的大雪,为活下去,兄妹二人就走呀走想找出路。忽然看到了一棵大树,大风刮不动,大雪埋不住,青枝绿叶,兄妹俩感到奇怪,就往这棵大树上爬,越往上爬越暖和,越往上爬越亮堂,再向上看时已经爬到了天宫。在天宫里,观音菩萨对他俩说:"世上只剩下你们俩了,你们就下凡去成亲吧"。妹妹怕羞,菩萨指着她们爬上来的那棵大树说:"它是水杉,你们可折一根树枝做一把伞,把脸遮住就不羞了"。后来,土家姑娘出嫁上轿时都兴打一把伞。兄妹成亲后,生下了一个红球,球飞起来炸成许多小块儿,落到地上就变成了人,这些人就是后来的土家族人。几百年来,当地老百姓对它顶礼膜拜,奉为神树,并在树下盖了庙,新中国建立前有好几棵水杉大树旁都建有水杉庙。

由于水杉对土家族的拯救得到认可和颂扬,水杉一直受到土家族的保护才繁衍至今。在利川小河水杉河谷,水杉大树大多零星分布在土家族村民房舍四周、沟渠两岸、田边地角,距农舍20米远以内的有2870株,5米以内的有605株,2米以内的有183株,有4株被农舍包围在民房中间。

生活在邳州,水杉伴随我们成长,这些植物界的

让世界科学家朝觐不已的植物"活化石"

水杉不仅是研究古生物、古地质的活化石,也成了中国向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友谊,进行学术交流的纽带。

早在水杉新种正式命名前的1947年,中国发现水杉古树并公布后,引起了美国植物学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国际著名植物学家、古生物学家远涉重洋,朝觐般地前来观瞻考察。

1948年7月,美国植物学、古生物学界又先后两次组团来华考察。中美建交后的1980年10月,中美两国著名植物学家组成11人的联合考察队,对利川水杉树的生态环境、地势、土质、气候、植被等进行全面考察。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古生物学家钱耐曾把美国第三纪地层中的水杉化石,误认为是美国的红杉化石种,当他得知中国发现水杉的消息后,以科学家严肃认真的态度,于1948年专程来中国实地考察,与有关科学家进行了晤谈,并亲眼见到古水杉后方返回美国。改革开放后,德国、日本、法国、瑞典等国的科学家来到利川,实地考察水杉,又一次掀起了水杉考察热。

自1948年水杉首次引种欧美,中国水杉的子孙已遍及中国和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政府也多次把水杉作为友谊之树,惠赠友好国家。现在水杉已成为一些国家重要植物,既是观光材料,风景观赏树种和造林绿化树种,并是植物园中的"上宾"。

生活在邳州,水杉伴随我们成长,这些植物界的

邓小平牵挂的一棵水杉树:"天下第一杉"

1992年1月22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仙湖植物园时,深圳的同志首先推荐观看据说距今有一亿五千万年的恐龙时代的树种--桫椤。小平同志说:"有一种古代树种,叫水杉,现在全国都有了,有一棵很大的,在三峡附近。"这棵树就是1941年干铎教授发现的被誉为"天下第一杉"的湖北省利川谋道1号原生古杉树。

邓小平牵挂的那棵世界上树龄最大、胸径最粗的水杉母树树龄达500年,树高35米,胸径2.5米,冠幅22米。

水杉不仅是中外植物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活化石",而且成了和平、友谊的象征。1972年,周恩来总理出访朝鲜时,送给朝鲜领导袖金日成主席2公斤水杉种子。水杉母树在朝鲜平壤留下了子孙后代,成为中朝两国人民深情厚谊的象征。一位游客曾赋诗一首:"伟岸身躯百载康,轨迹刻在年轮上,子孙落户朝鲜国,雕成中朝友好章。"

1978年2月,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尼泊尔时,赠送2株水杉苗,栽培在尼泊尔皇家植物园,尼泊尔人民称之为"尼中友谊树"。

生活在邳州,水杉伴随我们成长,这些植物界的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还把他心爱的游艇命名为"水杉号"。

美丽的水杉好似友好的使者,以它古朴秀雅的身形把我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传播到世界各地!当年,邮电部发行了一枚水杉邮票。这棵"水杉王"既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之宝。近50年来,各国研究此树发表的论文、著述达700多篇(部),获得博士学位的专家有76人,每年有不少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考察。

如今,水杉已在许多地方生根落户,仅在湖北、四川和重庆一带,"植物活化石"水杉就有子孙3亿多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境内以小河为中心的山区是世界唯一现存的水杉原生种群栖息地。在那里,生长着"天下第一水杉"之称的水杉模式标本树,分布着5700多株天然水杉母树,保存着水杉坝、交椅抬、红砂溪等多个原生水杉群落。遗留着大量的水杉原始森林和古树根蔸和"阴沉木"。

为了保护世界各地水杉的"祖宗",2002年8月上旬,参加由中国地质大学、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美国布莱恩特学院和湖北恩施州在武汉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水杉会议的40多位中外专家来到湖北省利川市,实地考察了谋道、忠路一带的水杉原生种群。为改善这一世界上硕果仅存的5700多株水杉原生种群。为改善这一世界上硕果仅存的5700多株水杉原生种群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专家们建议尽快在水杉原生地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成立中国水杉研究中心和水杉基金会。

2003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将直接投资3.2亿元保护这个世界惟一的水杉原生群落。

目前,全国大部分区域都有水杉分布,特别是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等地育苗造林的规模逐年扩大。仅在湖北、四川和重庆一带,"植物活化石"水杉就有子孙3亿多株。江苏水网密布,适宜水杉生长。遍及全省各地的群众性的扦插育苗,水杉数量在十亿株以上,扬州地区成片造林已达四五万亩,太仓县百里海堤栽植水杉,均已蔚然成林。而南林大今天对水杉的研究,也已进入"基因分子状态",研究人员正在描绘基因分子图谱,以进一步改良性状,培育新品。

生活在邳州,水杉伴随我们成长,这些植物界的

寻觅那段沉淀的历史

邳州怎么会有水杉?我到档案局查到了这样的记录:

1957年3月,时任江苏省林业厅处长的李清溪被下派到老家邳县做县长。临行前,他特意找到南京林学院郑万钧教授,"我就要调回家乡工作了,能不能卖给我一些水杉苗,让我带回去试种,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

踌躇了半天,郑院长终于笑道:"你很有抱负也很有眼力。但这类树苗很贵重,在世界上已基本绝迹。现在苗圃栽植的水杉苗是我和其他几位专家40年代从鄂北深山里采来的,属于植物中的'活化石'。'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理解你。你那里确实愿意引种,我们可以忍痛割爱,供给100棵"。

这100棵价值50元。当时500克猪肉的价格是0.19元,鸡蛋则每个0.1元,50元可谓价值不菲矣!

在李清溪和他的同事们的精心呵护下,100棵水杉苗当年成活99棵。至1960年李清溪调任徐州地委任秘书长时,树影婆娑的99棵水杉树已繁衍成参天大树。由此而始,水杉在邳州大地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起来。

1975年,李清溪再次返邳县任县委副书记。政府大院内高高的99棵水杉树,冠如绿塔,挺拔俊逸,直插云霄。喜上眉梢的老县长又力排众议,决定将全县的交通大动脉--邳苍公路上60公里长的杂交杨行道树全部更新成水杉。如今,60公里水杉路已延伸到400多公里,而全市水杉林网已达40多万亩,高达20多米的成材水杉树则多达800多万棵。

1982年,新调来的一位县长,看了这番壮观景象,满怀敬慕和自豪之情,口占一绝:"欲看水杉树?请到邳州来?百里仪仗队?为君敞开怀。"

1985年,日本客人在京沪航线上看到邳苍路莽莽苍苍的水杉,大为赞赏,专程前来参观,称颂为"天下第一水杉路"。豪爽的邳州人旋即请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将"天下第一水杉路"镌刻在石碑上,作为永久的纪念。

据邳州气象局提供的资料,由于邳州形成以水杉为特色的防护林体系,改善了当地气候,使干旱延缓了1个月左右,保护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自此,邳州的水杉开始销售到东南亚、欧洲等几十个国家。

生活在邳州,水杉伴随我们成长,这些植物界的

掩卷沉思: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水杉,功莫大焉!

美丽的水杉竟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

文来自《陪旅美水杉专家考察记邳州世界第一水杉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