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图文 岳队长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象鼻镇

离宜宾城区10公里左右

属典型的城郊结合部乡镇

镇内交通网络便捷

自古就是区域性商贸集散地

有宜宾北大门“第一镇”的美称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从城里到象鼻,很方便

洞子口坐20路公交车,40分钟就到

逢2、5、8是象鼻赶场的日子

看好时间,我们赶象鼻~

繁荣热闹的象鼻集市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公交车站对面

就是象鼻农贸市场

大门正对着公路

这里是象鼻赶场,人流最集中的地方

近段时间,天热

大门口看着,人不多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只有一个卖炸烤的摊子

还摆在市场出入口

方便集市内外的人都能看到

老板是位小姑娘

大概是暑假来体验下生活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走进去

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象鼻及周边金坪、一步滩等地的居民

从四面八方涌进这里

人来车往、讨价还价

好不热闹!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已经收获满满的赶场人

在买手工咸菜

虽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

劳动人民,总有一门手艺让自己生存下去

听说,这个摊子阿姨已经摆了20余年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周边的乡亲

把自家的水果拿到市场卖

一般数量不多

却是没打过农药的健康食品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正是吃西瓜的时节

成堆的瓜摆着卖

1.2元一斤,很划算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姜,全是最嫩的一节

看到就安逸

队长最喜欢的就是泡生姜、凉拌生姜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蒲桃,闻着很香

吃着却绵而味淡

城里少见,集市上却找得到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叫“洋荷”

属于姜科,所以也叫“野姜”

为中国特有

不但营养价值高,还可以入药

卖洋荷的老板说:“放泡菜坛头最安逸”

不过据了解,用它炒腊肉也是一绝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还有红色的秋葵

反正,队长是第一次见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千张

宜宾人,应该都认识

煮熟了,就带着一种霸道的气味

喜欢吃的人,喜欢得不得了

吃不来的人,闻着都难受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手工皮蛋

连包皮蛋的灰都摆着

可以现包现卖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卖农家菜的大叔,抱了个小孩

可能是因为行动不方便

吆喝少了,客人也不多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集市中间

有一个专门的“鲜肉区”

赶场,怎么能少了“割肉”呢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除了吃的,还有专门卖盆栽的小车

各种“小鲜肉”很是喜人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集市上人多,生意也就好

这家的烟草快要卖空了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还有一位老人

趁着生意空档,正悠闲的吃早餐

看见镜头有些紧张

我忙说:“您吃您的,不用看我”

反而,逗乐了他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象鼻集市里

也有卖餐饮、服装的店铺

衣食住行的生活所需,在这里都能买到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卖鱼的,铺子不小

看起来,生意也不错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旁边一条小巷里

竹制品、中草药

还有老式的补鞋摊子

一路走,一路拍,感受着慢下来的生活

也许

这就是我越来越爱赶场的原因

象鼻老街

曾经的热闹集市,繁华落寞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农贸市场对面,有一条分岔路

往里走,左手边有两条小路

小路相连,是一座“旧城”

原先的集市,在这里面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从第一个岔路进去

左边是卫生院,右边是象鼻文化广场

而,尽头是老街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想来,现在乡镇上看病也很方便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右手边,广场很大

周边居民晚饭后,都会在这里娱乐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广场旁,有三头大象

看着威风凛凛

这是象鼻的标志性建筑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大象后面,有棵大树

树下修有石桌椅

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

透下点点光斑

不仅阴凉

还为炎炎夏日增添了不少情趣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穿过广场,就是老街

不同于农贸市场的热闹

这里,大多门窗紧闭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青石板的小巷,偶有路人经过

看着现在的冷清

很难想象,过去这里也曾热闹非凡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一家卖毛线的老店

一老一小坐着聊天

老板,还在忙着手上的事儿

挂在门口的手工毛衣

质量好,还保暖

80、90后

这样的“妈妈牌”,大多是穿过

现在

穿的人少了

更多的是童年回忆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理发店

椅子,还是老式的木制专用椅

看着,看着

又是一段往事涌上心头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住在老街的人

几乎都做过生意

集市搬离后,许多门市就停止了营业

这家门前满是鲜花的老屋

听说,过去是卖面的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集市搬走了,茶馆却留下了

这是老街,唯一还热闹的地方

逛完一条街,数一数

至少有5家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一条曾经繁华的老街

看遍了世事无常

只留下一片宁静,引人向往

象鼻美食:

20年的“粑粑”店,还有各味肥肠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曾经,队长去象鼻

寻找过那家“网红”肥肠店

也听说,除了“火爆肥肠”

象鼻还有一家卤肥肠,很好吃

无奈,一直寻而不见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逛老街时

路过一家餐馆

遇见一位正在等肥肠的顾客

才知道,这里就是有名的卤肥肠馆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听说,他家的肥肠

除了直接凉拌外

还可以油酥

一般都是客户选好了

现酥现拌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酥过的肥肠,外焦里嫩

还带着油酥的香气

吃一口,巴适得板

听耿直的老板讲

“来这儿吃东西的,大多是老顾客

店子开了差不多30年了

东西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就这几年

客人不晓得咋个

就开始反映说肥肠好吃

你不用给我宣传,真的不用

谢谢了”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不得不说,这个老板很可爱了

由于店子没有名字

只能记门牌号

抬头就被“光荣之家”吸引

也难怪这位老板如此与众不同了

想要去品尝肥肠的朋友

一定记住“金象街123号”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另外,在农贸市场入口不远

有一家“清秀早餐”

这家店做“粑粑”也有20余年了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他家“粑粑”种类很齐

白面馒头、玉米馒头、桐子叶粑粑

还有包子、泡粑……

只要你平时吃过的

在这里,几乎都找得到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听闻

象鼻的农贸市场

不管是赶场天,还是“闲”天

都很闹热

找个时间

一起去象鼻逛街、吃肥肠

可好?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长按下图二维码,加入象鼻家乡群

翠屏区象鼻镇赶场:逛新街、游老街,再吃一碗美名在外的各味肥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